'''楊秀衡'''(1939年—)出生於[[臺灣]][[高雄縣]]美濃鎮,客家音樂家。有「客家音樂活字典」稱號,是全臺碩果僅存會客家「撮把戲」的民俗藝人。從小愛唱客家山歌,由於對歌仔戲班中翻筋斗等武打場面十分癡迷,8歲就跟隨陳來丁(來丁師)學習太祖拳。14歲到屏東加入屏東東港的歌仔戲班「華美歌劇團」,開始學習武生、馬僮等角色,又隨上海師傅李金虎學習翻筋斗、觀音坐等拳術,加入演出戲班中的丑角,進而演出「探花」、「采花」、「小生」等角。在「華美歌劇團」的歲月,楊秀衡學會許多歌仔戲的唱腔,例如《七字仔》、《都馬調》等曲調,影響他日後在做「撮把戲」演出時,將歌仔戲曲調,套用客家山歌調的歌詞,以客家語演唱。 ==經歷==1954年,楊秀衡回歸客家情懷,轉至[[桃園]]龍潭客家戲班「勝春園」,在「勝春園」中,楊秀衡跟隨[[陳居順]]學習客家山歌調的演唱,並習得特別的「變化山歌仔」唱法,陳居順過世後,只剩楊秀衡會演唱此種曲調。半年後回到美濃家鄉,1958年,苗栗客家戲班「勝宜園」來到美濃鎮上演出,受邀加入戲班中武生角色。 1959年,楊秀衡與「勝宜園」當家花旦徐戊妹結婚,隔年兩夫婦便離開戲班。 1963年,楊秀衡正式拜廣東人韓秋貴為師,並與妻子組成了「撮把戲」團,行走於各個鄉鎮村莊演出,開始了客家「撮把戲」的演藝事業,展開長達數十年的打拳賣唱推銷膏藥的生涯。楊秀衡不僅熟稔各種客家話腔調,國台語也講得道地標準,台灣民謠、流行歌曲、布袋戲歌曲也邊學邊唱,讓他們走遍全台通行無阻。「撮把戲」可解釋為耍把戲,是農業社會時期賣藥團所進行的表演,客家撮把戲團運用客家曲藝、戲曲,以及各式雜技,達到聚集觀眾,販賣商品、藥品目的,後來也演化成在婚宴、生日、滿月等喜慶場合娛樂賓客的綜藝團。 1970年代,由於電視的出現,野臺戲日趨沒落,因此楊秀衡再成立了「楊家國術館」與「豪記綜藝團」,在民眾結婚、新居落成等「喜慶場」演出,為適應觀眾,也加入流行歌曲演唱。 1986年,楊氏夫婦被許常惠發掘,於高雄市「第七屆文藝季」,以及1987年的「民間劇場--臺北市露天藝術節」中演出。楊秀衡的「撮把戲」將閩南車鼓客家化,形式較為少見,因此常應邀至政府機關舉辦的大型演出,或是電視節目中表演。 1998年,楊秀衡更獲得「高雄縣政府優良民間藝人」的肯定。 2003年,楊秀衡至屏東五溝水的國小教師客家營中,教導客家山歌調的演唱。 2005-2006年,於屏東縣的萬巒鄉與高樹鄉進行教學,並率領學生進行文化交流,將客家文化發揚光大,也常於各大「客家藝術節」舞臺上演出,他們的「撮把戲」團在南臺灣具有知名度。楊秀衡擅長傳統客家古老曲調,像山歌子、平板、小調等,表演時著重現場即興發揮與觀眾互動,配合戲劇、舞蹈、雜耍、魔術與功夫等不同表演形式而形成的「撮把戲」,可說是民間藝術即興表演的最佳範本,也為逐漸稀有的客家撮把戲做了最佳的詮釋與保存,不但為臺灣音樂界傳承其個人技藝,更為逐漸消逝的傳統民間藝術留下歷史的見證。 == 參考來源 ==<ref>{{httpsubst:Copyvio//musiciantw.ncfta.gov.tw/m/ 楊秀衡YANG Xiu-Heng客家音樂家傳統音樂/客家音樂}}</ref> == 參考來源 == {{reflist}} ==視頻=={{#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kpJQrbwOgs auto|alignmenturl=center|dimensions=600|container=frame|description=<big>01 鬧台</big>}} ==外部連結==*[httphttp://163musiciantw.32ncfta.121gov.48/traditionalhakkadramatw/home02list.aspx?IDp=$3001M041&IDKc=2&EXECt=L 楊秀衡客家撮把戲團] [[Category:楊姓]][[Category: 1939年出生]] [[Category: 客語演唱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