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袁家骝

移除 2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贡献
# 早年研究无线电技术和原理,在超高频无线电测向和自导装置的最佳航线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期间,主要从事宇宙线中的中子来源研究。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宇宙线中的中子是来源于宇宙空间,其依据仅仅是探空的气球所获得的数据显示上升3万米的高空,中子的密度还能够增加。而中子实际的寿命只有半小时。如此看来,发生了明显的矛盾。袁家骝先生和Ladenburg提出了质疑,详细地审查了探空的实验结果,大胆地认为其中可能存在问题。他们指出:高空的大气稀薄,探测器和高压电源相连,在低气压下必然产生火花放电,导致出现了中子信号的假象。他们将中子探测器和高压装置全部充气密封,彻底避免火花放电。同时,用气球、飞机和设计性能优异的遥测和接受系统进行探空研究,测量大气中慢中子的分布,测量各个高度的中子的绝对强度,研究宇宙辐射中的中子生成率和绝对中子强度随高度的分布,结果发现:升至1.5千米时,中子密度达到峰值;再提升至3万米时,中子的数量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他们的结论是:宇宙线中的中子是在地球的大气层中产生的,地球上空的中子是初级宇宙线在大气中产生的次级粒子。这就彻底地推翻了中子来自宇宙空间的错误论断。
 
# 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工作期间,参与当时世界上能量最高的3GeV高能质子加速器的筹建工作,并负责设计和建造高频系统。同时,他先后进行了粒子探测器、高能加速器和高能物理等方面的研究。他应用闪烁计数器描迹仪采集了数据,研究用闪烁探测器确定了粒子的位置,探讨固态探测器在高能物理研究中的应用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
 
# 被称为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在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他从事正负π介子、正负K介子的生成及能谱测量,不同高能条件下的p-p、p-p、π-p、π-p、K-p、K-p反应截面、散射截面及总截面的测定等实验研究。科学史上承认袁家骝先生是最早用π-p散射证明了π介子和质子有共振现象的科学家。上世纪60年代,他用X射线穿越辐射探测超高能粒子,成功地研究了相对论性带电粒子产生的穿越辐射X射线总能量与粒子的能量成正比。他在研究过热超导颗粒的穿越辐射效应时,改进了穿越辐射探测器。正如冯端先生所言,我们怀着喜悦和欣慰的心情在评说以上卓越不朽成就的同时,透过这些它们所留下的历史轨迹,“看到了后面站着的人”——那就是永垂不朽的袁家骝先生!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