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袁家骝

增加 283 位元組, 5 年前
維護修改
}}
'''袁家骝'''(Luke Chia-Liu Yuan,1912~2003),华裔美国物理学家,[[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之子,妻[[吴健雄]]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由于成就卓著,他曾两获美国科技大奖。
1912年4月5日出生于河南安阳,祖籍周口项城。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学系,193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36年赴美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研究院研读,1940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42年起在美国无线电公司研究所工作,任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研究员,任布鲁克黑文国立实验室物理研究员、高级物理研究员, 袁家骝(Luke Chia-Liu Yuan,1912~2003),华裔 夫妇于1954年加入 美国 国籍,仅生一子[[袁伟成]],也是一位 物理 博士。1973年,回国省亲,停留53天。此后,夫妇多次回国访问讲 ,曾受到[[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 领导人的接见。1979年退休后仍担任该实验室顾问。1986年9月 ,袁 世凯次子 家骝回项城 克文之子 寨故里省亲 妻吴健雄素有“东方居里夫 受到家乡 ”之称。由于成就卓著,他曾两获美国科技大奖 民的热烈欢迎。1979年退休。2003年在北京逝世
1912年4月5日出生于河南安阳,祖籍周口项城。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学系,1934 1972 该校硕士学位。1936年赴 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研究院研读,1940 国古根海姆奖金 。1979 获该校博士学位。1942年起在美 受聘为中 无线电公司研究所工作,任普林斯顿大 院高能 物理研究 所学术委 ,任布鲁克黑文国立实验室物理研究 会委 、高级物理研究员,袁家骝夫妇于1954 ,1981 加入美 受聘为中 国籍,仅生一子袁伟成,也是一位物理博士。1973 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1983 ,回国省亲,停留53天。此后,夫妇多次回国访问讲学,曾 到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79 聘为台湾同步辐射研究中心董事会主席,1984 退休后仍担任该实验室顾问。1986年9月,袁家骝回项城袁寨故里省亲, 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1979 聘为南开大学名誉教授,1986 退休。2003年在北 接受南 逝世 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72年曾获美国古根海姆奖金 == 。1979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高能 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1年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1983年受聘为台湾同步辐射研究中心董事会主席,1984年受聘为南开大学名誉教授, 1986年接受南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生平 ==
== 人物 1912年4月5日袁家骝先 于河南安阳诞生。其父[[袁克文]]是[[袁世凯]]的庶出儿子,因为写下“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诗句影射洪宪帝制,最后被软禁而失宠。袁家骝先生因此远离北 ==,和母亲长居老家农村。袁家骝先生13岁时,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仅一月有余,他转入新学书院,这是英国伦敦传教会办的学校。
1912年4月5日袁家骝先生于河南安阳诞生。其父袁克文是袁世凯的庶出儿子,因为写下“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诗句影射洪宪帝制,最后被软禁而失宠。袁家骝先生因此远离北平,和母亲长居老家农村。袁家骝先生13岁时,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仅一月有余,他转入新学书院,这是英国伦敦传教会办的学校。
1928年他考进工商大学就读工程学;
1930年他转入燕京大学物理系,师从中国著名物理学家谢玉铭教授。他对无线电特别有兴趣,利用课余进行无线电通信的研究。
1932年毕业,再入该校研究院攻读学位;
1934年获得硕士学位。在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的 [[ 司徒雷登 ]] 的促进下,他获得国际学舍奖学金。 1936年 入美国 柏克莱 ,入 加利福尼 亞伯克萊大學研究物 所求 。同年8月的一天下午,在学生会主席Victor杨的引荐下,吴健雄见到了袁家骝先生。他带吴健雄参观了物理系,会见了系主任柏基这位为柏克莱成为美国物理重镇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从此打消了吴健雄东去密西根大学的计划,两人成了同学。 1937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当助教及攻读博士学位<ref name="张怀亮2002">{{cite book|author=张怀亮|title=吴健雄传|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JrOBAAAAIAAJ|year=2002|publisher=南京大学出版社}}</ref>。 
1940年袁家骝获得博士学位。
1954年加入美国国籍。
美籍华人、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袁家骝先生,于2003年2月11日下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1岁。
== 人物贡献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 [[ 冯端 ]] 先生评价袁家骝先生和吴健雄女士:他们具有“第一流实验物理学家所具备的难能可贵的素质;对于物理学有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洞察力,从而设计出精巧的实验使大自然俯首贴耳,泄露它的天机;又能巧于动手、敏于实验,将头脑中蓝图变为实验室中的设备装置;能与合作者融洽相处,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为共同事业奋斗的积极性;更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和困难,决不半途而废;再加上以谨严的治学态度来对待每一项实验结果,使之颠扑不破,经得起多方面的考验。”[7]也许正是如此,袁家骝先生像吴健雄先生一样,在科学领域里做出了鲜为人知的显赫贡献。他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无线电定向探测器、宇宙射线、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测系统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早年研究无线电技术和原理,在超高频无线电测向和自导装置的最佳航线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期间,主要从事宇宙线中的中子来源研究。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宇宙线中的中子是来源于宇宙空间,其依据仅仅是探空的气球所获得的数据显示上升3万米的高空,中子的密度还能够增加。而中子实际的寿命只有半小时。如此看来,发生了明显的矛盾。袁家骝先生和Ladenburg提出了质疑,详细地审查了探空的实验结果,大胆地认为其中可能存在问题。他们指出:高空的大气稀薄,探测器和高压电源相连,在低气压下必然产生火花放电,导致出现了中子信号的假象。他们将中子探测器和高压装置全部充气密封,彻底避免火花放电。同时,用气球、飞机和设计性能优异的遥测和接受系统进行探空研究,测量大气中慢中子的分布,测量各个高度的中子的绝对强度,研究宇宙辐射中的中子生成率和绝对中子强度随高度的分布,结果发现:升至1.5千米时,中子密度达到峰值;再提升至3万米时,中子的数量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他们的结论是:宇宙线中的中子是在地球的大气层中产生的,地球上空的中子是初级宇宙线在大气中产生的次级粒子。这就彻底地推翻了中子来自宇宙空间的错误论断。
# 1、早年研究无线电技术和原理,在超高频无线电测向和自导装置的最佳航线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期间,主要从事宇宙线中的中子来源研究。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宇宙线中的中子是来源于宇宙空间,其依据仅仅是探空的气球所获得的数据显示上升3万米的高空,中子的密度还能够增加。而中子实际的寿命只有半小时。如此看来,发生了明显的矛盾。袁家骝先生和Ladenburg提出了质疑,详细地审查了探空的实验结果,大胆地认为其中可能存在问题。他们指出:高空的大气稀薄,探测器和高压电源相连,在低气压下必然产生火花放电,导致出现了中子信号的假象。他们将中子探测器和高压装置全部充气密封,彻底避免火花放电。同时,用气球、飞机和设计性能优异的遥测和接受系统进行探空研究,测量大气中慢中子的分布,测量各个高度的中子的绝对强度,研究宇宙辐射中的中子生成率和绝对中子强度随高度的分布,结果发现:升至1.5千米时,中子密度达到峰值;再提升至3万米时,中子的数量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他们的结论是:宇宙线中的中子是在地球的大气层中产生的,地球上空的中子是初级宇宙线在大气中产生的次级粒子。这就彻底地推翻了中子来自宇宙空间的错误论断。 3、 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工作期间, 参与当时世界上能量最高的3GeV高能质子加速器的筹建工作, 并负责设计和建造高频系统。同时,他先后进行了粒子探测器、高能加速器和高能物理等方面的研究。他应用闪烁计数器描迹仪采集了数据,研究用闪烁探测器确定了粒子的位置,探讨固态探测器在高能物理研究中的应用诸方面, 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 # 4、 被称为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在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他从事正负π介子、正负K介子的生成及能谱测量,不同高能条件下的p-p、p-p、π-p、π-p、K-p、K-p反应截面、散射截面及总截面的测定等实验研究。科学史上承认袁家骝先生是最早用π-p散射证明了π介子和质子有共振现象的科学家。上世纪60年代,他用X射线穿越辐射探测超高能粒子,成功地研究了相对论性带电粒子产生的穿越辐射X射线总能量与粒子的能量成正比。他在研究过热超导颗粒的穿越辐射效应时,改进了穿越辐射探测器。正如冯端先生所言,我们怀着喜悦和欣慰的心情在评说以上卓越不朽成就的同时,透过这些它们所留下的历史轨迹,“看到了后面站着的人”——那就是永垂不朽的袁家骝先生!
== 研究领域 ==
涉及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测系统、宇宙线、无线电定向探测、调频雷达系统等。他第一个证明了地球上空中子不是来自太空,而是初级宇宙线在大气中产生的次级粒子。
1949年在布鲁克黑文国立实验室负责设计并建造了国际上第一个特殊高频系统(要求频率在1秒内增加13倍),
1953年这台当时全世界能量最高的质子加速器运转成功。他是最早将电子学运用于高能粒子探测的一批物理学家之一,还是早期运用闪烁计数器描迹仪和用自动化方法收集数据较有成效的研究人员 。编著有 《物质的本性:高能物理学的目的》和《实验物理学方法·原子核物理》等。
== 社会任职 ==
袁家骝先生先后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研究员,美国无线电公司研究实验室研究员, [[ 普林斯顿大学 ]] 研究员,布鲁克海文国立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顾问,还受聘为欧洲、法国、前苏联和中国的研究所和大学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他曾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被聘为台湾同步辐射研究中心董事长主席。
1972年11月6日,他陪同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西欧核子研究中心,从而成为新中国建立后代表西方与中国物理学家直接接触的第一人。
== 获奖记录 ==
袁家骝先生于1972年荣获 [[ 古根海姆 ]] 奖金。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