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王伯群

增加 1,05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革命生涯 ==
讨袁护国
'''王伯群''',1886年(清[[光绪]]十一年)农历七月廿八日(公历9月12日)生于贵州兴义景家屯,乳名震章。<ref>[http://www.gywb.cn/content/2014-03/28/content_537509.htm 鲜为人知的王伯群 ] ,贵阳网 . 2016-06-11]</ref>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王伯群等四人由兴义县(今兴义市)首批以公费选送日本留学,先入宏文学院政治经济科,后入中央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再入中央研究院深造,在日本与章太炎等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与革命活动,并与梁启超结识。
1915年元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参众两院,1915年3月,在北京召开政治会议,王以议员身份代表贵州参加。当王伯群得知会议目的是废除孙中山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另立袁氏炮制的所谓《约法》,洞悉袁称帝野心,便主动与在京的梁启超、蔡锷等交换对时局的看法,确定以滇黔为发难地共举反袁义旗。专程回贵阳与贵州巡按使戴戡及贵州陆军第一团团长兼护军使署副官长的胞弟王文华策划反袁。当时贵州虽改革旧的巡防营,另建新军,但仅一团之众,难以担负重任。
[[File:5629973400675568928.jpg|缩略图|左|250px|[http://www.gywb.cn/xinwen/attachement/jpg/site2/20160217/5629973400675568928.jpg 原图链接][http://www.gywb.cn/content/2016-02/17/content_4618624.htm 来自贵阳日报]]]
'''王伯群'''建议舅父、贵州护军使刘显世扩军为六个团,得刘显世许可。王又建议多方延揽军事人才,并与团副卢焘相见,将贵州建军目的及反袁密谋告卢,卢即发函昆明召云南讲武堂同学[[李雁宾]]、胡瑛、[[范石生]]、[[洪鹤年]]、[[朱泽民]]、[[杨复光]]等十余人相继入黔。
1920年,王伯群跟随孙中山回粤恢复军政府,在广州任大总统府参议兼军政府交通部长。王之弟文华于1921年(民国10年)3月被刺后,王受任贵州省长。因袁祖铭"定黔军"入据贵阳,行至铜仁,未果。
[[File:Aser56.jpg|缩略图|右|350px|[http://epaper.gmw.cn/zhdsb/images/2016-02/03/07/res02_attpic_brief.jpg 原图链接][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6-02/03/nw.D110000zhdsb_20160203_1-07.htm 原图链接]]]
== 政治生涯 ==
主要政绩
== 恢复吴淞商船学校 ==
由于国民党内派系斗争倾轧,三十年代开始,王伯群逐渐淡出政坛,并逐渐转向"教育救国"。
[[File:826c708f-87b5-4387-a708-74f2fc3f8f34.jpg|缩略图|左|350px|[https://news.ecn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10/ce/5d4fa2a64902be6d481d112491d2/826c708f-87b5-4387-a708-74f2fc3f8f34.jpg 原图链接][https://news.ecnu.edu.cn/b7/29/c1835a177961/page.htm 原图链接]]]
1928年秋,王伯群、招商局总经理赵铁桥倡导恢复吴淞商船学校,具体由吴淞商船校友,时任交通部航政司船务科长杨志雄负责筹办,收回吴淞校舍,于1929年9月1日正式复校,定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吴淞商船"忠信笃敬"校训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是儒家思想精髓,"言忠信"、"行笃敬"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内在要求,也蕴涵了吴淞商船的精神追求与办学理念。
1932年,王伯群先后辞去交通部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抗战期间,王伯群任"私立大夏大学"校长,在贵州兴办实业救国,先后发起组建永仁两岸川盐运销处、聚康银行、聚康公司、利民公司等。<ref>[https://www.shmtu.edu.cn/spotlight/wang-bo-qun-xiao-chang-yu-wu-song-shang-chuan-zhong-xin-du-jing-xiao-xun.htm 王伯群校长与吴淞商船"忠信笃敬"校训 ] ,上海海事大学 . 2016-09-02]</ref>
== 创办大夏大学 ==
1924年,王伯群与前厦门大学教授欧元怀、王毓祥等应三百失学青年要求在上海创办私立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ref>[http://greatchina.ecnu.edu.cn/f7/a4/c2303a63396/page.htm 王伯群与大夏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网 . 2016-06-11]</ref> ,聘马君武为校长,王任董事长。
1927年,马君武因筹备广西大学,辞大夏校长职,王伯群任校长。大夏创办之初,因无固定校址,以租房作教室。
'''王伯群'''与理学院院长夏元瑮教授的感人肺腑的故事,一时为人传颂。夏元瑮是爱因斯坦的学生,我国最早译介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学者,曾任北京大学理科学长,1924年来大夏任物理学教授,1938任教务长兼理学院院长。1944年8月13日,夏突患心脏病,闻悉病状,王伯群极力组织抢救,并亲撰公函请求中国红十字会、军政部卫生人员训练所为夏教授提供血浆:"第念夏元瑮博士,为国内有数理学家,于学术界之贡献殊巨,为此函请贵会、所惠分AB血浆若干,如蒙俞允,毋任感荷!"
夏教授于18日不幸逝世,王伯群悲痛欲绝,含泪撰写布告,请全校师生参加夏的送殓仪式。同时给夏的弟弟夏元瑜致函,告知详情:"阁下与令嫂远在沪平……只得由本校与此间各界发起组织治丧委员会……举行盛大追悼会……医药丧葬费用,预计在三十万元,除由本校拨助十万外,并发动募捐及呈部请予褒扬"。之后,王伯群多次报告,请求教育部从优抚恤夏院长。在他的努力争取下,教育部最终呈请行政院优予抚恤,并转请国民政府明令褒扬。为解决夏教授家属的后顾之忧,王在大夏专门为夏元教授发起遗属养育金运动,建立夏元授奖学金等。这段超越校长与教授之间关系的手足之情,令人击节赞叹。<ref>[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6-02/03/nw.D110000zhdsb_20160203_1-07.htm 被遮蔽的王伯群 ] ,中华读书报-光明网 . 2016-06-11]</ref>[[File:147bd816-3a4d-4b9a-8fbd-1061d8b4a3aa.jpg|缩略图|右|350px|[https://news.ecn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10/ce/5d4fa2a64902be6d481d112491d2/147bd816-3a4d-4b9a-8fbd-1061d8b4a3aa.jpg 原图链接][https://news.ecnu.edu.cn/b7/29/c1835a177961/page.htm 原图链接]]]
== 西迁大夏 ==
1937年8月,淞沪事变,抗战军兴。王伯群积极应对,寓救国于读书,他赴南京与教育部商定,在庐山组建我国抗战时期的第一所联合大学--复旦大夏联合大学。
1944年12月20日,王伯群因胃溃疡病逝于重庆陆军医院,终年60岁。遗有子女5人。遗著有《交通事业改革方案》、《电政设施三年计划》、《航政建设纲要》、《伯群文集》等。他临终写下遗嘱,嘱文感人至深,其一生忠贞赤诚,志向坚定,心怀远虑。
遗嘱曰:"余追随先总理(孙中山)奔走革命于今三十余年,才力绵薄,恒少建树,正思振奋精神,努力补救,今竟一病不起,事与愿违。此后切望吾党同志一心一德,争取胜利,以完成抗建大业。吾大夏校友,服务国家,尤须力行公诚二字,以发扬大夏之精神,余虽不及见国家复兴,世界和平,但知革命成功之有日,此心亦无憾矣。"<ref>[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6-02/03/nw.D110000zhdsb_20160203_1-07.htm 被遮蔽的王伯群 ] ,中华读书报-光明网 . 2016-06-11]</ref>
1946年,大夏大学完整地迁回上海旧址。准备返上海之前,又逢大夏大学22周年校庆,抚今思昔,想起王伯群校长长眠于重庆,6月1日,学校镌刻《大夏大学迁校纪念》碑立于赤水校内(随时代变迁,原碑已无存,后华东师大在校内重镌此碑),并举行盛大校庆活动和迁校纪念碑揭幕仪式。学校请文学院陈湛铨教授撰写了《迁校纪念碑》一文,上书其中写道"我故校长王公伯群,忠国护校,敌忾弥深",作了很高的评价。同时将上海校内新建的大礼堂命名为"思群堂",并刻《思群堂记》碑以志纪念。<ref>[http://www.gywb.cn/content/2015-06/26/content_3347683.htm?isappinstalled=1 王伯群与大夏大学西迁 ] ,贵阳网 . 2017-01-03]</ref>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中国近代军政人物]] [[Category:政治家]]
68,5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