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86
次編輯
變更
皖南民居
,新条目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皖南民居</big>'''
|-
|<center><img src=https://tr-osdcp.qunarzz.com/tr-osd-tr-manager/img/44fcde4cf14f9c166f9970386ecb0965.jpg_1000x1000x90_4b93081d.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q=%E7%9A%96%E5%8D%97%E6%B0%91%E5%B1%85&src=tab_baike&correct=%E7%9A%96%E5%8D%97%E6%B0%91%E5%B1%85&ancestor=list&cmsid=23809f60fec77d4969ef289294071cca&cmras=1&cn=0&gn=0&kn=24&crn=0&bxn=20&fsn=104&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93#id=817da62557fd2dc0b18ce411325a3c2d&currsn=0&ps=69&pc=69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皖南民居
范围:
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
属性:
特有住宅样式
类型:
古村落
|}
'''皖南民居'''是风格较为鲜明的地方[[传统民居]][[建筑]],以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以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风格和[[淮扬风格]]为代表,徽州民居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其他皖南民居则深刻凸显其文化过渡地带风格特征,与江北,皖北差异较大,今皖北皖中也多模仿此类风格仿制仿古建筑。<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323/19/9570732_968502889.shtml 皖南古民居~宏村]个人图书馆</ref>
== 民居历史 ==
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的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那些徽商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独特之处'''
皖南古村坐落与其它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村落选址'''
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皖南古村落的建筑特色是随着明清时期徽商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能够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构思的精巧以及工艺的高超,实为别具匠心的建筑形式。后来[[徽商]]逐渐衰败没落,而这种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却因依附于古民居村落而保留下来,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 位置与荣誉 ==
皖南古村落位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江西婺源)境内,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古民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态保存完好、风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市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代表村落 ==
皖南民居以[[黟县]],西递与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黟县'''
黟县是一个人口仅十多万的小县,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
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宏村'''
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动静相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西递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代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 建筑特色 ==
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突出特点。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墙的功能,能阻断火灾蔓延。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皖南民居以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大量古建筑而驰名。新安为文化之乡,历史上多出官宦商贾,仅歙县举人以上的士官即达数百人。徽商更是遍及皖南。"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首推新安",他们巨大的财富,营造了皖南这个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馆。今存徽州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黟歙县共有古建筑365处,有价值的一百余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潜口、棠樾、深渡等村。绩溪今存古建筑一百余处,集中在磡头、坑口、冯村、上庄等处。
古村落一般由牌坊、民居、祠堂、水口、路亭、作坊等组成,有的村落规模很大,如呈坎有街巷99条,陌生人进去后往往会迷失方向。许多村落布局井井有条,宏村的水系就是一例。宏村在村头依山筑坝,村内水渠从街道两侧进入每户,汇于村中部的月塘。再分流至户,流入南湖。每户都有大、小水渠,分供洗涤和饮用水。民居的布局一般是以天井为中心的三合院或四合院,两层高度。中型、大型宅院采用多院落组合,建筑全是粉墙黛瓦。旧时大户人家的许多建筑群,规模庞大,采用徽州三雕装饰,布局精巧,错落有致。一片片皖南古建筑镶嵌在黄山、九华山、新安江广阔的名山秀水之中,天造地合,宛然一个无须妆点的世界级公园。
== 建筑结构 ==
皖南民居为两层以上的楼房,中间围合一个很小的天井,厅堂设在天井的北侧。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的空间。在厅堂的北侧,也就是后部是木质的太师壁,太师壁的两侧为不装门扇的门。太师壁的前面放置长几、八仙桌等家具。厅堂东西两侧,分别放置几组靠背椅与茶几,人们常常将一些器具放置在上面作为装扮。
'''特点门楼'''
徽派建筑格式。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磺。徽州区岩寺镇进士第门楼三间四柱五楼,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上双狮戏球雕饰,形象生动,刀工细腻,柱两侧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华贵。歙县渔梁镇一民宅门楼,两横枋间一幅砖雕"百子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玩重形态各异,神韵毕现,栩栩如生。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
'''穿堂式'''
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人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一明堂,二个房间。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天井采光。
'''大厅式'''
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大厅为明厅,三间敞开,有用活动隔扇封闭,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两廊,面对天井。也有正中人口设屏门,日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大厅的变化式有时有边门人口,天井下方设客房,招待来客居住,或者由正门人口设两厢房。大厅在徽州住宅中主要用于礼节性活动,如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等,平时也作为起居活动场所,是整套住宅的主体部分。
== 参考来源 ==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皖南民居</big>'''
|-
|<center><img src=https://tr-osdcp.qunarzz.com/tr-osd-tr-manager/img/44fcde4cf14f9c166f9970386ecb0965.jpg_1000x1000x90_4b93081d.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q=%E7%9A%96%E5%8D%97%E6%B0%91%E5%B1%85&src=tab_baike&correct=%E7%9A%96%E5%8D%97%E6%B0%91%E5%B1%85&ancestor=list&cmsid=23809f60fec77d4969ef289294071cca&cmras=1&cn=0&gn=0&kn=24&crn=0&bxn=20&fsn=104&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93#id=817da62557fd2dc0b18ce411325a3c2d&currsn=0&ps=69&pc=69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皖南民居
范围:
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
属性:
特有住宅样式
类型:
古村落
|}
'''皖南民居'''是风格较为鲜明的地方[[传统民居]][[建筑]],以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以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风格和[[淮扬风格]]为代表,徽州民居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其他皖南民居则深刻凸显其文化过渡地带风格特征,与江北,皖北差异较大,今皖北皖中也多模仿此类风格仿制仿古建筑。<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323/19/9570732_968502889.shtml 皖南古民居~宏村]个人图书馆</ref>
== 民居历史 ==
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的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那些徽商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独特之处'''
皖南古村坐落与其它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村落选址'''
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皖南古村落的建筑特色是随着明清时期徽商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能够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构思的精巧以及工艺的高超,实为别具匠心的建筑形式。后来[[徽商]]逐渐衰败没落,而这种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却因依附于古民居村落而保留下来,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 位置与荣誉 ==
皖南古村落位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江西婺源)境内,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古民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态保存完好、风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市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代表村落 ==
皖南民居以[[黟县]],西递与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黟县'''
黟县是一个人口仅十多万的小县,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
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宏村'''
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动静相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西递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代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 建筑特色 ==
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突出特点。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墙的功能,能阻断火灾蔓延。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皖南民居以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大量古建筑而驰名。新安为文化之乡,历史上多出官宦商贾,仅歙县举人以上的士官即达数百人。徽商更是遍及皖南。"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首推新安",他们巨大的财富,营造了皖南这个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馆。今存徽州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黟歙县共有古建筑365处,有价值的一百余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潜口、棠樾、深渡等村。绩溪今存古建筑一百余处,集中在磡头、坑口、冯村、上庄等处。
古村落一般由牌坊、民居、祠堂、水口、路亭、作坊等组成,有的村落规模很大,如呈坎有街巷99条,陌生人进去后往往会迷失方向。许多村落布局井井有条,宏村的水系就是一例。宏村在村头依山筑坝,村内水渠从街道两侧进入每户,汇于村中部的月塘。再分流至户,流入南湖。每户都有大、小水渠,分供洗涤和饮用水。民居的布局一般是以天井为中心的三合院或四合院,两层高度。中型、大型宅院采用多院落组合,建筑全是粉墙黛瓦。旧时大户人家的许多建筑群,规模庞大,采用徽州三雕装饰,布局精巧,错落有致。一片片皖南古建筑镶嵌在黄山、九华山、新安江广阔的名山秀水之中,天造地合,宛然一个无须妆点的世界级公园。
== 建筑结构 ==
皖南民居为两层以上的楼房,中间围合一个很小的天井,厅堂设在天井的北侧。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的空间。在厅堂的北侧,也就是后部是木质的太师壁,太师壁的两侧为不装门扇的门。太师壁的前面放置长几、八仙桌等家具。厅堂东西两侧,分别放置几组靠背椅与茶几,人们常常将一些器具放置在上面作为装扮。
'''特点门楼'''
徽派建筑格式。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磺。徽州区岩寺镇进士第门楼三间四柱五楼,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上双狮戏球雕饰,形象生动,刀工细腻,柱两侧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华贵。歙县渔梁镇一民宅门楼,两横枋间一幅砖雕"百子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玩重形态各异,神韵毕现,栩栩如生。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
'''穿堂式'''
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人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一明堂,二个房间。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天井采光。
'''大厅式'''
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大厅为明厅,三间敞开,有用活动隔扇封闭,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两廊,面对天井。也有正中人口设屏门,日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大厅的变化式有时有边门人口,天井下方设客房,招待来客居住,或者由正门人口设两厢房。大厅在徽州住宅中主要用于礼节性活动,如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等,平时也作为起居活动场所,是整套住宅的主体部分。
== 参考来源 ==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