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57
次編輯
變更
传统建筑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传统建筑</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2.doubanio.com/view…”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传统建筑</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2.doubanio.com/view/subject/s/public/s6044801.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859885/ 来自 豆瓣读书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简介==
书 名:传统建筑
类 别:图书 >> 艺术 >>建筑艺术
定 价:¥45.00
出版时间:2010-1-1
开 本:16
纸 张:[[铜版纸]]
ISBN:9787506036436
页 数:170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装 帧:平装
==中国传统建筑特点==
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有四 1 以木结构体系为主。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不过,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如《史记索隐》中称:“石室金匮,皆为国家藏书之处。”;如《水经注》中有多处记载,《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砖石结构多用于塔式建筑。
2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立面上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3 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4 特异的外部轮廓:多层台基,色彩鲜艳的曲线坡面屋顶,院落式的建筑群,展现广阔空。两千多年前汉墓砖画上已经有院落建筑的表现,及至明清最宏大的建筑群——紫禁城,也采用的复杂的围合形式。
在建筑思想上,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
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墙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毕背,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建筑著作,其中城市著作有《考工记》,建筑条例著作有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清代《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园林著作有《园冶》。著名的匠人有隋朝的宇文恺、宋朝李诫、明朝蒯祥、清朝样式雷。
==中国传统建筑上位建筑==
传统的上位建筑主要是从人的行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去指导建筑生成。当然,这些是自发的。也就是说是很朴素的理论。从人的需求出发 当建筑作为建筑第一次生成的时候,他的形态是最自然的,也最能反映人真正的需求。
传统的住宅形势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宅在古代,不论是官宅还是民宅。都是以屋和院的形式存在的。在屋里,人完成吃喝拉撒睡等最基本的行为。其余的多数行为,如聊天、晒太阳、溜达等都在院中完成。这样的分法完全是从需求出发。因为人们需要抵御风寒,也需要阳光、空气。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宅的定位。
==原始社会时期==
在石器时代,生产力低下,当时人们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石器,也有少量的骨器和木器。在旧石器时代,如山西垣曲、广东韶关和湖北长阳都曾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山洞;到了新石器时代,中国大地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并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出现了各种房屋和聚落。
人类并没有把自己和自然界完全脱离开来,还时刻处在自然的威慑下,在自然中选择栖居之所,居所有以下几种形式:
树居,最原始的居住方式之一。
山崖下的凹入处
洞穴。北京周口店的洞穴是中国最早的猿人居住遗址。北京猿人已经学会控制火种的保存和控制,这对旧石器时代的人来说意味着更加安全,也大大拓展了人的活动范围。
同时,也有人工制造的居所,其中包括:
巢居。是树居的发展,在树上用一些树枝有意识的搭建活动平台和顶盖。
窝棚。
窑洞。
有了固定的农业生产之后,相对于狩猎和采集野果来说,人类开始有较为相对的定居场所,开始出现聚落,形成干阑式建筑,这是巢居的发展,多出现于南方湿热的气候条件下。
中国最早的干阑遗址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七千年。建筑中广泛的采用了榫卯结合,平面长方形。浙江吴兴钱山漾,苏州常州圩墩,云南剑州海门口和湖北蕲春毛家嘴,都发现过干阑遗址。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干阑式小铜屋生动的体现了干阑建筑的特点。
就穴居建筑的发展而言,从剖面看大致的发展过程时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有台基的地面建筑,生活,居住的平面高度由低向高逐渐升起;平面上看则是圆形——抹角方形、长方形——长方形;房间数目由单一发展为前后两室至多室并联。
==中国传统建筑夏商周==
奴隶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大大发展,在夏朝已经开始使用铜器,并有规则的使用土地,人们不再时刻处在自然的威慑下,而是开始积极地改造自然:大禹治水就是典型的代表。
这个时期,城市获得发展,城不再是出于聚落中防范其他部落侵袭的考虑,而是更多地考虑到为了防范奴隶暴动,突出王权。
商代城市有:
河南偃师二里头城址
河南郑州中商遗址
湖北黄陂盘龙城
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ref>[https://www.docin.com/p-355978633.html 传统建筑]豆丁网,2012-03-06</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传统建筑</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2.doubanio.com/view/subject/s/public/s6044801.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859885/ 来自 豆瓣读书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简介==
书 名:传统建筑
类 别:图书 >> 艺术 >>建筑艺术
定 价:¥45.00
出版时间:2010-1-1
开 本:16
纸 张:[[铜版纸]]
ISBN:9787506036436
页 数:170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装 帧:平装
==中国传统建筑特点==
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有四 1 以木结构体系为主。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不过,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如《史记索隐》中称:“石室金匮,皆为国家藏书之处。”;如《水经注》中有多处记载,《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砖石结构多用于塔式建筑。
2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立面上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3 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4 特异的外部轮廓:多层台基,色彩鲜艳的曲线坡面屋顶,院落式的建筑群,展现广阔空。两千多年前汉墓砖画上已经有院落建筑的表现,及至明清最宏大的建筑群——紫禁城,也采用的复杂的围合形式。
在建筑思想上,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
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墙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毕背,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建筑著作,其中城市著作有《考工记》,建筑条例著作有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清代《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园林著作有《园冶》。著名的匠人有隋朝的宇文恺、宋朝李诫、明朝蒯祥、清朝样式雷。
==中国传统建筑上位建筑==
传统的上位建筑主要是从人的行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去指导建筑生成。当然,这些是自发的。也就是说是很朴素的理论。从人的需求出发 当建筑作为建筑第一次生成的时候,他的形态是最自然的,也最能反映人真正的需求。
传统的住宅形势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宅在古代,不论是官宅还是民宅。都是以屋和院的形式存在的。在屋里,人完成吃喝拉撒睡等最基本的行为。其余的多数行为,如聊天、晒太阳、溜达等都在院中完成。这样的分法完全是从需求出发。因为人们需要抵御风寒,也需要阳光、空气。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宅的定位。
==原始社会时期==
在石器时代,生产力低下,当时人们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石器,也有少量的骨器和木器。在旧石器时代,如山西垣曲、广东韶关和湖北长阳都曾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山洞;到了新石器时代,中国大地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并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出现了各种房屋和聚落。
人类并没有把自己和自然界完全脱离开来,还时刻处在自然的威慑下,在自然中选择栖居之所,居所有以下几种形式:
树居,最原始的居住方式之一。
山崖下的凹入处
洞穴。北京周口店的洞穴是中国最早的猿人居住遗址。北京猿人已经学会控制火种的保存和控制,这对旧石器时代的人来说意味着更加安全,也大大拓展了人的活动范围。
同时,也有人工制造的居所,其中包括:
巢居。是树居的发展,在树上用一些树枝有意识的搭建活动平台和顶盖。
窝棚。
窑洞。
有了固定的农业生产之后,相对于狩猎和采集野果来说,人类开始有较为相对的定居场所,开始出现聚落,形成干阑式建筑,这是巢居的发展,多出现于南方湿热的气候条件下。
中国最早的干阑遗址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七千年。建筑中广泛的采用了榫卯结合,平面长方形。浙江吴兴钱山漾,苏州常州圩墩,云南剑州海门口和湖北蕲春毛家嘴,都发现过干阑遗址。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干阑式小铜屋生动的体现了干阑建筑的特点。
就穴居建筑的发展而言,从剖面看大致的发展过程时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有台基的地面建筑,生活,居住的平面高度由低向高逐渐升起;平面上看则是圆形——抹角方形、长方形——长方形;房间数目由单一发展为前后两室至多室并联。
==中国传统建筑夏商周==
奴隶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大大发展,在夏朝已经开始使用铜器,并有规则的使用土地,人们不再时刻处在自然的威慑下,而是开始积极地改造自然:大禹治水就是典型的代表。
这个时期,城市获得发展,城不再是出于聚落中防范其他部落侵袭的考虑,而是更多地考虑到为了防范奴隶暴动,突出王权。
商代城市有:
河南偃师二里头城址
河南郑州中商遗址
湖北黄陂盘龙城
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ref>[https://www.docin.com/p-355978633.html 传统建筑]豆丁网,2012-03-06</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