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桐君

增加 11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时代传说==
<p style="text-indent:2em;">'''<big>神农时代说</big>'''</p>
<p style="text-indent:2em;">持此说者将神农氏与桐君在药学方面的学术成就同时并举。即:陶弘景:“上古神农作为《本草》。……其后雷公、桐君更增演《本草》,二家药对,广其主治,繁其类族。”(陶弘景《药总诀·序》,见:《金陵丛书·乙集》)《延年秘录》:“神农、桐君深达药性,所以相反、畏、恶备于《本草》”。(据《医心方》卷二引唐代的《延年秘录(方)》佚文转引)</p>
<p style="text-indent:2em;">'''<big>黄帝时代说</big>'''</p>
<p style="text-indent:2em;">说者以为桐君与少师、雷公等人均为黄帝时代的大臣。如:《路史·黄帝纪上》:“(黄帝)命巫彭、桐君处方、盄饵、湔汗、刺治而人得以尽年。”(见:罗泌《路史》卷四,《四库全书》本)徐春甫:“少师、桐君,为黄帝时臣。”(见: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卷一“历代圣贤名医姓氏”)
李时珍:“桐君,黄帝时臣也。”(见: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上·序例上)《严州府志》:“或曰(桐君于)黄帝时尝与巫咸同处方饵,未知是否?”(见:吕昌明《(续修)严州府志》卷十八“外志一”,万历四十一年,据万历六年增刻本)</p>
<p style="text-indent:2em;">'''<big>唐尧时代说</big>'''</p>
<p style="text-indent:2em;">持此说者指出:桐君为唐尧时代的大臣。如:《世本》:“桐君,唐尧时臣,与巫咸同处方饵。”</p>
<p style="text-indent:2em;">'''<big>上古时代说</big>'''</p>
<p style="text-indent:2em;">持此说者认为桐君是上古时人,但时代不详。如:《严州府志》:“上古桐君,不知何许人,亦莫详其姓字。尝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隈桐树下(即弯曲的桐树下面)。其桐,枝柯偃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舍。或有问其姓者,则指桐以示之。因名其人为桐君。”此外,在13世纪末日本医家惟宗时俊撰写的《医家千字文》中还引用了我国隋唐之际的《本草抄义》一书有关桐君事迹的神仙化传说:“桐君每乘绛云之车,唤诸药精,悉遣其功能,因则附口录之,呼为《桐君药录》。”</p>
==相关内容==
<p style="text-indent:2em;">'''<big>地名方面</big>'''</p>
(1)郡名--"桐庐郡"。《方舆胜览》:"桐君山在桐庐。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以桐名郡曰桐庐。"(据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五"浙西路·建德府·事要",《四库全书》本)
(11)潭名--"桐君潭",系位于桐君山脚下的水潭。据《潇洒桐庐》:"桐君潭--桐君山脚有桐君潭,江水碧澄,深不可测。据《严州府志》载:'潭有巨钟,渔者常见之"。
<p style="text-indent:2em;">'''<big>名胜古迹方面</big>'''</p>
1)祠名--"桐君祠"。
(6)桥名--"桐庐大桥"。1961年桐庐县为了由桐庐县途经桐君潭登桐君山之便,由政府建造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即桐庐大桥。
<p style="text-indent:2em;">'''<big>诗文书画题词方面</big>'''</p>
历代文人为桐君祠、山撰文、吟诗、作画者,既知主要者有以下一些。
(6)近现代:1961年郭沫若去桐庐时撰有《登桐君山》一诗:"庙貌空存瞰两江,桐君山上已无王,愚人不解劈山像,当作菩萨乱插香。"现代画家黄宾虹曾绘有《桐君山》及《桐君望海门》等图。
<p style="text-indent:2em;">'''<big>悬崖刻石方面</big>'''</p>
除了上述文人写绘的诗文书画外,在桐君山南面临江的陡崖峭壁还镌有一些古代的书法刻石记文,其中除某些经年久远,每多剥离残损,但仍可辨明其时代者外,尚有以下一些。
(5)元代刻石:此刻石据考系元代己卯年(1329年)俞颐轩在桐君山的一处摩崖上的题诗。诗中写到:"潇洒桐庐县,江山景物妍,问君君不语,指木是何年"。
<p style="text-indent:2em;">'''<big>药业名称方面</big>'''</p>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四川药业人士为纪念桐君,在四川重庆创办了首家以"桐君"命名的"桐君阁制药厂",从事生产发售中药业务。该药厂经营迄今已近百年历史,一直名声远扬,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缅怀桐君==
<p style="text-indent:2em;">'''<big>为桐君建造词堂</big>'''</p>
虽然桐君事迹早在先秦时期已有遗闻,但是为了纪念桐君的业绩,开始建造桐君祠的地点是
今考,严州在隋代时称为睦州。其地名系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置。严州地名在历史上又有多次改称,如民国时期属浙江省建德县,其治所在今桐庐县西旧乡镇处。根据《桐庐县志》(童炜《桐庐县志》卷四"杂志类·祠庙",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和《浙江通志》(《浙江通志》卷六十七"杂志第十一之五·仙释本传",《四库全书》本)的记载并有关资料,桐君祠自从建成直到现在约九百余年间曾经历了多次的严重坏损和修复重建过程,这就是:
<p style="text-indent:2em;">'''<big>11世纪</big>'''</p>
既知最早于北宋元丰间(1078~1085年)由桐庐县令许由仪在该县的桐君山顶始建。当时在山湾处(原文作"山隈")有两棵小桐树,祠堂建成后曾在堂内塑绘有桐君的画像,并且有某些名人题写的诗句,其中有"山中百药当年录,砌下双桐旧日荪"句。
<p style="text-indent:2em;">'''<big>12世纪</big>'''</p>
及12世纪初,孙景初继任桐庐县令时,曾将祠中的桐君绘像改以塑像,并增添了若干名人题写的诗文。但是到了14世纪的元朝末期,桐君祠由于遭受兵火之灾,祠庙严重受毁,旧貌已荡然不存。
<p style="text-indent:2em;">'''<big>13世纪</big>'''</p>
元朝时期桐庐县令张可久再度捐资重修桐君祠(张可久重修桐君祠之举曾由明代徐舫作诗称颂,其事可参见下文"诗文书画题词"一节)
<p style="text-indent:2em;">'''<big>14世纪</big>'''</p>
明朝开国后,于14世纪中末期(即洪武间,1368~1398年)曾重建桐君祠,惟规模较小。及15世纪末(即成化间,1465~1458年),祠庙再度荒废。
<p style="text-indent:2em;">'''<big>16世纪初期</big>'''</p>
于16世纪初(即嘉靖初,1522年)桐庐知县张莹在桐君祠庙旧址重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重建,建成后在祠内曾悬挂大钟,并使钟夫每日早晚定时撞击,并延道士主持。此后经历岁日,祠庙又复倾坏。
<p style="text-indent:2em;">'''<big>16世纪后期</big>'''</p>
16世纪后期(万历五年,1577年)桐庐知县李绍贤捐资重建。
<p style="text-indent:2em;">'''<big>17世纪</big>'''</p>
17世纪初期(即万历三十年,1602年)桐庐知县杨东再度捐资重修,并在祠内增加晋代末期的本地著名文人戴颙氏塑像配享。
<p style="text-indent:2em;">'''<big>18世纪</big>'''</p>
约18世纪时(清康熙时)桐君祠又重修一次,但尚未见到方志记录(据申屠丹荣等氏《潇洒桐庐》,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p style="text-indent:2em;">'''<big>20世纪</big>'''</p>
1979年桐君曾重修一次。
冠以桐君名义的各种事物 为了宣扬以"桐君"为首采药治疾的历史,"桐君"家乡的人民除了建造祠堂、供奉塑像及祭祀等活动外,还采用"桐君"和"桐"的字样命名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2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