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6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 (簡稱,又名''' 三井 臺北記憶 倉庫''' )舊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北門倉庫,為興建於日治時期的紅磚造倉庫建築。是目前臺灣少數還保留三井集團菱形商標的建築物 , 原 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 (臺北市)|中正區]] 的洋式建築,坐落於[[忠孝 西路 (臺北市)|忠孝西路一段橋]]265號(原[[北門町 (臺北市)|北門町]]) 頭 , 在為[[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由[[三井物產]]所 於1914年 興建 。經,列[[ 台 臺 北市 議員歷史建築|歷史建築]] 建議指定古蹟,2012年5月7日,2015年因[[ 臺北市政府西區門戶計畫區]] 公告為移至[[ 臺北市歷史建築交八廣場]] ,導致文資團體抗議,2018年重組修復後作文藝展覽 。<ref>[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2E2gR6 北門新景點「記憶倉庫」 10分鐘VR進入日治時期],line</ref>
== 歷史===== 建 築背景 立緣由===該建物為日治時期1900年代,[[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台北總部]] 之 與 倉庫 ,建築年代約為1914年,為三崁式2樓磚木混合建造房屋、原設於[[ 寄棟造大稻埕]] 屋頂 河岸 , 主樑木桁架跨距深遠,建物中央正背立面均設至1910年代時皆遷往[[ 山牆北門町 (臺北市)|北門町]]。 中央立面半圓形的山牆仍留有 三井 物產菱形商標 倉庫所在的北門口於1913年11月29日發生大火導致八戶木造建築焚毀,因此1914年5月21日 , 是目前台灣唯一保留 三井物產 菱形商標 株式會社本店發出公文,同意建造磚瓦建材 的 建築物 二層倉庫 。
== 搬遷 =納入文保=== 因應2014年[[柯文哲市府]]上任 二戰結束 後 所推行的「[[西區門戶計畫]]」 ,[[ 交由 臺 北市 灣省 政府 文化 物資 局]]提出「臺北府城門-管理,精省後,2002年由[[臺 北府城北門|北門鐵]] 周邊廣場改造主要考量……」 接管 , 又在報告書第162頁提到「歷史建築三井倉庫移位為考量交通動線之下 短暫出租商用後 , 不得已作法」 即荒廢多年 。 故在北門廣場計畫實施時,忠孝西路北門周邊路型有往北移動的規劃,導致 此地屬 於 三井倉庫的位置必須配合移動。但部分文史團體與研究者認為,三井倉庫所座落的位置與忠孝西路前身[[三線路|北三線路]]的闢建息息相關, 中 正 好記錄著臺北在都市發展上的歷史脈絡,因而要求原地保留<ref>[http://aa39998.wixsite.com/letsnewsmedia/0405 三井倉庫遷不遷?西 區 門戶計劃與文化保存的衝突] - 逆思文化傳媒</ref><ref>[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19986 自由廣場》三線路頭的稀微] - 撰文/[[洪致文]] 光復里 , 《[[ 自由時報林洲民]] 》 2015.10.01</ref> 就曾住在這里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Category:992 旅遊;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