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86
次編輯
變更
吏
,创建页面,内容为“{{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吏 </big> ''' |- |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吏 </big> '''
|-
|
[[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吏(读作lì)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文字。 本义为从事打猎。后引申为做事的人。汉代以后又特指官府中小管或差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吏
拼音;
lì
注音字母;
ㄌㄧˋ
总笔画;
6
字级;
一级字(编号0381)
平水韵部;
去声四寘
五笔;
gkqi(86版)gkri(98版)
部首;
口
统一码;
基本区 U+540F
笔顺编号;
125134
=='''字源演变'''==
"吏"字始见于商代时期的甲骨文文字中(图1、2)。甲骨文(图1、2)中的吏字,就像是一张带着长柄的猎网,紧紧的握在人的手中。随后到了西周时期金文(图3),下方的字变成了一个"又"的形状,[[随后]]的发展中,下方的形状逐渐变成了像是向[[左倾斜]]的"山"字且中间一横稍向下弯曲。汉代开始(图7)中间的一竖笔与下方的"又"连为一体,沿用至今。
"吏"字是会意字。由甲骨文的构型可看出,"吏"字的本义是从事打猎。现代的"吏"字由"一"和"史"构成。《说文》中说"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一"字表示井田的[[边线]]。整个字的意思是划井田线的官员,由此产生了具体做事官员的含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一》《一部》 力置切
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声。
说文解字注
治人者也。
治与吏同在第一部。此亦以同部叠韵为训也。
从一。从史。
此亦㑹意也。天下曰从一大。此不曰从一史者。吏必以一为体。以史为用。一与史二事。故异其词也。史者,记事者也。
史亦声。
凡言亦声者,[[㑹意]]兼形声也。凡字有用六书之一者。有兼六书之二者。力置切。一部。
宋本广韵
力置切,去志来 ‖史声之部
吏,《说文》曰:"治人者也。"力置切。二。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唐韵》力置切。《集韵》《韵会》良志切。《正韵》力地切。$音利。《说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徐锴曰:吏之治人,心主于一,故从一。《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礼·曲礼》: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左传·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注:三吏,三公也。
又《韵会》:府史之属亦曰吏。《周礼·天官·大宰》:八则,三曰废置以驭其吏。《前汉·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注:师古曰:吏,理也。主理其县内也。
又姓。《正字通》:汉吏宗,王莽时人。
又《五音集韵》神至切。音示。奉也,职事也,劳也。
《说文》本作叓。<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5%90%8F 吏],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吏 </big> '''
|-
|
[[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吏(读作lì)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文字。 本义为从事打猎。后引申为做事的人。汉代以后又特指官府中小管或差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吏
拼音;
lì
注音字母;
ㄌㄧˋ
总笔画;
6
字级;
一级字(编号0381)
平水韵部;
去声四寘
五笔;
gkqi(86版)gkri(98版)
部首;
口
统一码;
基本区 U+540F
笔顺编号;
125134
=='''字源演变'''==
"吏"字始见于商代时期的甲骨文文字中(图1、2)。甲骨文(图1、2)中的吏字,就像是一张带着长柄的猎网,紧紧的握在人的手中。随后到了西周时期金文(图3),下方的字变成了一个"又"的形状,[[随后]]的发展中,下方的形状逐渐变成了像是向[[左倾斜]]的"山"字且中间一横稍向下弯曲。汉代开始(图7)中间的一竖笔与下方的"又"连为一体,沿用至今。
"吏"字是会意字。由甲骨文的构型可看出,"吏"字的本义是从事打猎。现代的"吏"字由"一"和"史"构成。《说文》中说"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一"字表示井田的[[边线]]。整个字的意思是划井田线的官员,由此产生了具体做事官员的含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一》《一部》 力置切
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声。
说文解字注
治人者也。
治与吏同在第一部。此亦以同部叠韵为训也。
从一。从史。
此亦㑹意也。天下曰从一大。此不曰从一史者。吏必以一为体。以史为用。一与史二事。故异其词也。史者,记事者也。
史亦声。
凡言亦声者,[[㑹意]]兼形声也。凡字有用六书之一者。有兼六书之二者。力置切。一部。
宋本广韵
力置切,去志来 ‖史声之部
吏,《说文》曰:"治人者也。"力置切。二。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唐韵》力置切。《集韵》《韵会》良志切。《正韵》力地切。$音利。《说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徐锴曰:吏之治人,心主于一,故从一。《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礼·曲礼》: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左传·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注:三吏,三公也。
又《韵会》:府史之属亦曰吏。《周礼·天官·大宰》:八则,三曰废置以驭其吏。《前汉·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注:师古曰:吏,理也。主理其县内也。
又姓。《正字通》:汉吏宗,王莽时人。
又《五音集韵》神至切。音示。奉也,职事也,劳也。
《说文》本作叓。<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5%90%8F 吏],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