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历史在你我身边

增加 5,363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历史在你我身边</big> ''' |- | File:Ddeaf456c5e8d6f0 n.jp…”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历史在你我身边</big> '''

|-

|
[[File:Ddeaf456c5e8d6f0 n.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kfzimg.com/sw/kfzimg/1207/ddeaf456c5e8d6f0_n.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5%8E%86%E5%8F%B2%E5%9C%A8%E4%BD%A0%E6%88%91%E8%BA%AB%E8%BE%B9&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2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本书与《扫起落叶好过冬》、《一路走来一路读》同属一类,为林达近年文章的结集,不同的是前两书内容基本都围绕[[美国]],而本书则多有中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故事,显示了作者眼界的开阔和思考内容的多样。至于叙事和文字风格仍沿袭以往的精准流畅和亲和性。
==基本内容==
中文名:历史在你我身边

出版时间:2014-9

页数:366页

书名:历史在你我身边

语种:[[简体中文]]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开本:32

ISBN:9787108050175

品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类型:[[文学]]

原作者:[[林达]]
==内容推荐==
《历史在你我身边》与《扫起落叶好过冬》、《一路走来一路读》同属一类,为林达近年文章的结集,不同的是前两书内容基本都围绕美国,而本书则多有中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故事,显示了作者眼界的开阔和思考内容的多样。至于叙事和文字风格仍沿袭以往的精准流畅和亲和性。
==作者简介==
林达,是一对美籍华人作家夫妇合用的笔名,夫为丁鸿富,妻为李晓琳。他们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曾在黑龙江省插队,1991年移居美国。

林达被誉为介绍美国最好的作者之一,他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设专栏,不仅有时事评论,还有散文和特稿。林达的文字朴实自然,富有洞见,写作领域涉及宪政、法治、历史、国际关系,是少有的全能型作家。
==目录==
代序:我是这样认识三联书店的

巴金和伏尔泰

一百年前的细节

“杀君马者道旁儿”

一段“佳话”

在边城历史中穿行

穿越颠倒岁月的女孩

划定“罪与非罪”的界限

一个中国拳王的故事

相遇三次的朋友

一个老人和一段历史

新闻牵出的历史

我们是不是走出了盲点

莱霍夫和他的电影纪录片

半个世纪的独特行走

读《考古学一百五十年》

殖民者和语言考古

访印度的亚洲学学会

希望有一天,我们只谈常识

印度式拆迁

圣雄甘地和非暴力之父

亚马逊热带雨林里的信仰之路

祖母的祷告词

神秘的石阵

怎样打破“官官相护”的规律

“第一千个死刑犯”的前前后后

阿米绪人的智慧

自律与诚信

走向安全之路

从历史中驶来的橘黄色校车

辛普森说——偶如我真的干了

“好贼教堂”的故事

“金色克里姆特”的归宿

值得反省的“版画事件”

那个李松松

大师作品背后的“羞涩笑容”

历史在你我身边
==推荐==
《历史在你我身边》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本书与《扫起落叶好过冬》、《一路走来一路读》同属一类,为林达近年文章的结集,不同的是前两书内容基本都围绕美国,而本书则多有中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故事,显示了作者眼界的开阔和思考内容的多样。至于叙事和文字风格仍沿袭以往的精准流畅和亲和性。
==亚马逊编辑推荐==
和读林达的其它书一样, 《历史就在你我身边》 也是一口气读完的。文笔是依旧的流畅,对法治精神和理性思维,依然是透过平淡的语气娓娓道来。

《历史就在你我身边》讲述的故事,都是基于真实的人或事件。是通过展示个体的人生经历起伏,让读者感受到,法制和理性,不再是和普通人无关的宏观理论,而是和普通人息息相关,甚至是生死攸关。这一点, 在本书“相遇三次的朋友”,“一个老人和一段历史”这两篇文章里得到淋漓的体现。

书中所有的故事都在通过不同的角度在探索和表述:一个国家和社会只有通过构建一个法制制度的框架,它的人民才能更好地享有各种公民权益。

关于理性的思维, 林达在本书中,也讲了许多故事,其中一个我印象深刻。美国麻省理工的两个教授,主持一个视觉文化课题时,在网站上放了一部分图像,是描绘甲午战争中日军屠杀中国军民的木版画。引起中国学生的强烈抗议,美国和国内的报纸开始广泛报道此事。麻省理工校长对此事最后的声明“在此,我们重申将不移余力地支持两位教授的工作,支持学术自由原则,……我们有义务尊重不同意见的方式去探索那些复杂而又争议的思想”

现代社会需要法制,法制呼唤理性。这是我读完本书后的思考。

——亚马逊编辑老渔夫<ref>[https://www.99csw.com/book/9574/345666.htm   半个世纪的独特行走]99藏书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21,8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