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邵大苏

增加 1,86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邵大苏'''(公元 1898 年—公元 1938 年 )名'''森''',字'''大苏''', 江苏南通人,现代梅庵派琴家<ref>https://www.yueqiquan.com/guqin/mingjia/42325.html</ref>。
==美學觀點為人稱道==
邵大苏师承梅庵琴派创始人[[王燕卿]],为梅庵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他和徐立孙一起编定了《梅庵琴谱》,并一起成立梅庵琴社。他曾提出“南音重韵,韵胜故清,北音重味,味胜故宏。极则同病,和则两美”的美学观点,为琴家所称道。
==嗜古琴如命==
邵大苏精通古文诗词,嗜古琴如命,与好友 [[ 徐立孙 ]] 共同创立 [[ 梅庵琴社 ]] ,在琴学方面卓有建树。徐立孙的儿子 [[ 徐鹰 ]] 曾这样回忆邵大苏:“先生之长在于超卓的悟性,在古琴曲的内涵和其所叙述的感情变化与意境里,先父实多得益于大苏先生的悟性与启示。 ”
   == 故居 (梅庵琴社旧址)風 雨中 家学绵延长==
  南通市区人民路上人声鼎沸,一至寺街即刻宁静似隔世。傍着千年古寺天宁寺,幽深的三衙敦巷内落英缤纷,巷子走到底,门牌6号处便是邵大苏的故居,也是邵大苏与古琴家徐立孙创办的梅庵琴社旧址,其内梅庵琴房现仍存<ref>http://www.xiuxiuguqin.com/Teacher_List.asp?id=513</ref>。
邵大苏家为两进六间带前后天井的青砖黛瓦平房,环境幽静,古意盎然。梅庵琴社创立之初,邵大苏就将自己书房东边的一个小亭子间辟为琴室,中间是一张可供两人相向而坐、双人对弹的琴桌,桌子的两边各置一张琴凳;后方置一小坑椅,两旁各置两椅,并有茶几;左边天井中,置有假山,种有红、黄天竹,深绿的万年青,整洁幽静。
 
  据[[邵明世]]介绍,这个后来被人们称为梅庵琴房的雅室,是一个专供诸弟子学习的好地方,也是南通雅好古琴文士聚会的好场所。当时,徐立孙就住在邵大苏家的后宅,两家仅一墙之隔,故经常来此琴室操缦,交流琴艺。
 
  每到除夕,邵大苏必将请出先生王燕卿(古琴大师,邵大苏的老师)的照片供奉祭祀。当夜,邵大苏便在先生像前操缦,以琴抒情,告慰恩师的在天之灵。
==嗜古琴如命==
  邵大苏爱古琴,在他的用物中,处处都能看到古琴的身影:“扇套”是刺绣精细的古琴状套子;镇纸为一对小型的铜制的古琴。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抗战期间,他仍与古琴不离不弃。
==6个子女皆自幼学琴==
  耳濡目染,邵大苏的6个子女都自幼学琴。三女儿[[邵平世]]、长子[[邵更世]]、次子[[邵开世]]、三子[[邵寿世]],在琴学上皆有所造诣。其长子邵更世得邵大苏琴操神韵,曾任中国台湾地区梅庵琴社社长,传授学生遍布港澳及海外,为梅庵琴派传承竭尽全力。邵明世介绍,邵更世的孙女邵心怡也从小学习古琴,如今人在美国,琴不离手。梅庵一脉,邵大苏家学未断,就连著名古琴家査阜西也曾感慨:“则自琴人看来,大苏未死也。
== 參考资料==
98,9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