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攝護腺癌

增加 8,33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目前的治療方式除了攝護腺切除術外,還包括放射線治療論、荷爾蒙療法、化學藥物治療、冷凍治療和微創標靶治療等,病人可以根據年齡、病況,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療法。<ref>[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26.html#data-3-collapse 什麼是攝護腺癌?],攝護腺癌-康健知識庫</ref>
 
 
 
==高危險因子==
1. 家族遺傳:
攝護腺癌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99.9%)。攝護腺癌百分之十五與家族遺傳以及基因有關連。如果父親或兄弟罹患攝護腺癌,個人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為常人的兩倍。若父親與兄弟都罹患攝護腺癌,則增為四倍。遺傳性攝護腺癌:若家族有人於55歲前罹患攝護腺癌,則個人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增為五倍。所以家族罹患攝護腺癌的人數與年齡為最重要的決定因子。
 
2. 基因:
目前有8種基因被證實與攝護腺癌有關係,尤其是HPC1,目前仍在研究中。
3. 發炎與感染:
慢性的發炎已證實與大腸癌、食道癌、胃癌、膀胱癌以及肝癌的發生有關。攝護腺癌的發展也與慢性發炎有關。目前累積的證據顯示攝護腺癌與感染有關:有性病史或攝護腺炎的男性有較高的機會得到攝護腺癌。
4. 其他可能影響因素
性生活頻率:由於頻繁的性生活與非專一性伴侶易得性病,故有人認為這與攝護腺癌的發生有關。但也有研究顯示,男性20歲至30歲之間每週有五次以上射精,較不易得攝護腺癌。
輸精管結紮:目前仍無定論,但似乎沒有影響。
高脂飲食:高脂飲食,尤其是不飽和脂肪,會提高攝護腺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攝護腺癌的類別
台灣地區每年約有將近5,000位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的新個案,其中有高達8成為所謂「侷限性攝護腺癌(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亦即癌細胞尚未轉移至淋巴結,或其它遠處器官,如骨頭等。侷限性攝護腺癌又可分為2大類,腫瘤細胞侷限在攝護腺被膜內,及腫瘤細胞已吃到攝護腺被膜外,但是尚未轉移。前者可說是「早期」攝護腺癌(T1或T2),後者可說是「中期」攝護腺癌(T3或T4)。
臨床症狀
男性過了50歲以後,攝護腺疾病常會出現膀胱出口阻塞的症狀,包括解尿遲疑不順、夜間頻尿、排尿不全、或尿速減小等,其實這些現象更常是因為良性攝護腺增生所引起,只是從臨床症狀往往無法區分良性或惡性攝護腺的病灶。
一旦臨床出現這些症狀時,表示病患應接受檢查,包括直腸指診,血液攝護腺特殊抗原(PSA)的檢驗和超音波檢查等。症狀更嚴重時會有尿滯留、尿失禁或血尿等。另外有20%到30%的攝護腺癌病患因病灶能移到骨骼,尤其是脊柱而引起疼痛和全身疼痛等症狀才開始就診。
攝護腺癌症狀及篩檢方法
早期攝護腺癌通常沒症狀,因此患者多半「無感」,當腫瘤逐漸侵犯尿道、膀胱頸時,則會發生解尿不順的症狀,會一直有尿意,但尿液難以排空,嚴重者可能出現血尿、尿失禁等。若更晚期發生癌細胞骨轉移時,會有骨頭疼痛、甚至行動不便的風險。目前攝護腺篩檢的方法,包括經由肛門指診、經直腸超音波檢查以及血清攝護腺特殊抗原(PSA)檢查等三種:
1. 肛門指診:
是醫師用手指探入肛門直腸觸摸攝護腺,如此可以了解攝護腺是否有腫塊或硬化的現象。這是最基本的篩檢方式,立即掌握攝護腺有無其他病變,若有異狀則同時可以評估病灶的大小與範圍。但是對早期而且無法觸摸到的腫瘤,肛門指診的效果就有限。
2. 經直腸超音波檢查:
可以將這些較細小的病灶偵測出來,然後用超音波導引到病變處抽取組織做病理化驗,一旦證實有癌細胞存在,再根據期別及病患整體狀況來擬定治療計畫。
 
3. 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
除了肛門指診和經直腸超音波檢查有助於及早偵測到癌病灶外,還可以利用抽血來作篩檢─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目前以攝護腺特異性抗原作為攝護腺癌症篩檢項目之一,需要瞭解的是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僅具有攝護腺的特殊性,而非具有攝護腺「癌」的特殊性。所以攝護腺出現病變如攝護腺發炎或攝護腺增生肥大時,攝護腺特異性抗原都有可能會升高,所以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升高並不代表已罹患攝護腺癌。檢驗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的方法有很多種,一般都把閾值訂在4ng/ml,若是檢驗值超過這個數值就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包括肛門指診和經直腸超音波檢查。若只是輕微上升,而且指診和超音波檢查也無法分辨是良性增生或惡性腫瘤時,加測游離型攝護腺特異性抗原(free PSA),可以幫忙做進一步的鑑別診斷。通常游離型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對全值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的比值愈高時,良性增生的可能性就愈大。
 
 
癌症分期
TNM分期系統(T:腫瘤,N:淋巴結,M:轉移)。
第一期: 無法由肛門指診檢查出來,也沒有症狀,通常是因為接受治療良性肥大所切除的攝護腺組織,在顯微鏡檢發現。此期的腫瘤侷限在攝護腺內,並無擴散到攝護腺以外的器官或淋巴結。
第二期: 肛門指診摸到硬結,或血液檢驗發現異常,但局限在攝護腺內。
第三期: 癌症已經侵犯到攝護腺周圍的組織,包含周圍的貯精囊或鄰近膀胱的組織。
第四期: 癌症已經轉移,侵犯淋巴結、骨頭或其他的器官。
治療方式
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依期別不同包括:積極監測、開刀、放射治療、攝護腺冷凍治療、荷爾蒙治療、化學藥物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等。
對於第一期攝護腺癌,若癌細胞分化良好,僅局限於小範圍(即所謂低風險癌),而且依照病人身體條件考量可能有其他的共病更會在餘生中造成更大生命威脅時,可以考慮積極監測,主要是定期以攝護腺特異抗原為追蹤工具。
若是病灶範圍較大或癌細胞分化不良時,可依醫院治療設備及醫師與病患共同討論之後選擇開刀、放射治療、或攝護腺內冷凍治療等。開刀時除了切除攝護腺外,並同時廓清骨盆腔淋巴腺。一般而言,開刀及放射治療之療效相當接近。
癌灶轉移到骨骼或其他部位時,通常以荷爾蒙治療為主。荷爾蒙治療包括睪丸切除,或使用抗雄性素作用之各種藥物。一旦荷爾蒙治療失敗,再考慮做化學治療。即使在上述方法失效之後,仍有免疫治療、放射核種藥物( radiopharmaceutical)等新進療法,都有相當療效。
攝護腺癌治療方法
侷限性攝護腺癌的治療包含:
早期攝護腺癌:可做手術全切除、放射線治療、積極監控。
中期攝護腺癌:可做放射線治療加上荷爾蒙治療 、手術全切除、荷爾蒙治療。
晚期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加上化學治療、免疫療法、鐳223放射治療等。
 
開刀即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可分為:
1. 傳統開腹手術:
攝護腺位於骨盆最深處,視野狹小,手術困難度高。傷口較大,恢復期較長。
 
2. 腹腔鏡手術:
視野放大倍率為3至4倍。器械無法像手腕一樣旋轉。
 
3. 機械人手臂(或稱達文西手術)手術的優點:
對醫師而言:
更精準的手術動作
手術範圍更廣,視野可放大10倍
有3D立體影像
敏捷度增進
對病人而言:
保留最長的尿道,術後尿失禁恢復期短
保留神經血管叢,降低術後陽痿機會
住院時間縮短,能及早恢復工作
術後疼痛小
減少感染機會
失血量少,輸血機會低
傷口小且美觀,術後恢復快
但目前仍無健保給付,須自費
如何預防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已晉升國人男性癌症中的隱藏殺手,近年來,隨著抽血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的檢查廣泛使用,局部攝護腺癌的比率也逐漸增加。建議有家族史的男性從40歲起,無家族史的男性從50歲起,應每年接受肛門指診及抽血檢查(PSA),再根據每人可能有攝護腺癌的比率,安排個人化的追蹤,及早發現及早接受專業泌尿科醫師的治療。<ref>[https://www.auh.org.tw/NewsInfo/HealthEducationInfo?docid=2123 高危險因子],攝護腺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ref>
32,8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