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無編輯摘要
[[File:汪莘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汪莘(画像)</big>[https://image.gushimi.org/file/b6c377cbbb5299c5518c31b3ff3e1834.jpg 原图链接][https://www.gushimi.org/list/0-58277 来自 古诗大全 的图片]]] 《'''直院自言愿所以相拯之意有非毫楮所可宣者归'''》是[[南宋]]时期理学家<ref>[https://www.sohu.com/a/203368795_795386 国学学术发展简史之五:宋明理学 ],搜狐,2017-11-09</ref>、[[诗人]]汪莘的作品之一。  [[ 汪莘 是南宋的一位重要作家 ]]与朱熹同时代 著有 约略小于朱熹。明程曈 方壶存稿 新安学系录 中的新安学系图,将汪莘列入朱子及门弟子 他自幼不羁,胸有大 《紫阳书院 。虽一生未仕 》也曰:“文公归里 但他爱国忧民 乡先正受学者甚众 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鄙薄功名富贵、自甘淡泊的情怀及超脱的心境 今论定高第弟子十二人列于从祀” 汪莘就是 诗大致包括写景诗、爱国忧民伤时诗、交友诗等 中之一
<center>直院自言愿所以相拯之意有非毫楮所可宣者归</center>
|[南宋]汪莘}}
==作者 ==
汪莘(1155年~1227年)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ref>[https://www.sohu.com/a/260059952_100261150 解析 |《周易》易理到底有哪些重要性? ],搜狐,2018-10-17</ref>,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汪莘关心国事。在《击鼓行》中,他描写击[[鼓]]之声彻天动地,"豺狼闻之脑门裂,狐鼠粉碎臭满穴",表示了与恶势力斗争的愿望;在《游甘露寺》中写道"闻道昔时兵可用,未知今日意如何。伤心南渡英雄尽,屈指中原岁月疏",对南宋当权者养兵不用、不图收复失地作了严厉的批评。汪莘的诗学[[李白]],如《群玉堂即事》起四句:"蓬莱道山到者稀,忽随飙驾同来归。天横阆野望不尽,地绝瀛海如无依",想象丰富,然而才力有所不及,往往落卢仝窠臼。他的[[诗]]风格多样,也不乏清新之作。如"好剪吴淞半江水,袖归三十六峰前"(《三月十九日过松江二绝》);"怪得湖边天色好,小舟争载夕阳归"(《晚晴即事》),喜借用前人成句或诗境而又能自出机杼,自然熨贴。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年)刻本。
==主要著作== 汪莘关心国事。在《击鼓行》中,他描写击鼓之声彻天动地,"豺狼闻之脑门裂,狐鼠粉碎臭满穴",表示了与恶势力斗争的愿望;在《游甘露寺》中写道"闻道昔时兵可用,未知今日意如何。伤心南渡英雄尽,屈指中原岁月疏",对南宋当权者养兵不用、不图收复失地作了严厉的批评。汪莘的诗学李白,如《群玉堂即事》起四句:"蓬莱道山到者稀,忽随飙驾同来归。天横阆野望不尽,地绝瀛海如无依",想象丰富,然而才力有所不及,往往落卢仝窠臼。他的诗风格多样,也不乏清新之作。如"好剪吴淞半江水,袖归三十六峰前"(《三月十九日过松江二绝》);"怪得湖边天色好,小舟争载夕阳归"(《晚晴即事》),喜借用前人成句或诗境而又能自出机杼,自然熨贴。 汪莘也善写词,自序中说他喜爱[[苏轼]]、[[朱敦儒]]、[[辛弃疾]]<ref>[https://www.sohudoc88.com/a/272807906_99919054 p-0963203812287.html 中华民族英雄汇第四十七期 | | 浅析 弃疾:忠敏词的艺术特色], 搜狐,2018道客巴巴,2015-1103-01 14</ref>的词。《[[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他"所作稍近粗豪"。
==视频==
===<center> 直院自言愿所以相拯之意有非毫楮所可宣者归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老梁讲述《四库全书》是一部什么样 宋明理学产生 书?背景</center><center>{{#iDisplay:f0546ptf68bh0856y7p2zu|560|390|qq}}</center>
<center> 上新了故宫:最早的《四库全书》 南宋诗词歌赋蓬勃发展 曾经完整 伴随战争 七套突起!</center><center>{{#iDisplay:m0820ma08dck305718qcor|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4,7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