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肥城县 </big> '''
|-
| [[File:76754jghnhvm.jpg|缩略图|居中|[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0.itc.cn%2Fq_70%2Fimages03%2F20200810%2F9e0e0bdc80a84b9698854a137553e33b.jpeg&refer=http%3A%2F%2Fp0.it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42845422&t=00a30aefec87e7b7802381af2a968acf 原图链接][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0.itc.cn%2Fq_70%2Fimages03%2F20200810%2F9e0e0bdc80a84b9698854a137553e33b.jpeg&refer=http%3A%2F%2Fp0.it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42845422&t=00a30aefec87e7b7802381af2a968acf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中文名 :肥城县
位置:山东中部、泰山西麓
|}
|}'''肥城'''历史悠久,也是革命老区。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肥城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肥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称"君子之邑",是史圣左丘明的家乡,商圣范蠡最后的定居之地。在近代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著名的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和[[罗荣桓]]、陈光指挥的陆房战斗就发生在肥城。<ref>[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0.itc.cn%2Fq_70%2Fimages03%2F20200810%2F9e0e0bdc80a84b9698854a137553e33b.jpeg&refer=http%3A%2F%2Fp0.it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42845422&t=00a30aefec87e7b7802381af2a968acf 肥城市76个省市级贫困村全部摘帽(附图)], </ref> =沿革=肥城县始置于西汉。二千二百多年来,县境为郡、为县、为镇代有沿革。 肥城置县前,商(殷)时期,地域属[[青州]]、[[徐州]]所辖;西周时属[[兖州]]所辖;春秋时期属齐、鲁两国所辖;[[战国时期]]归齐国管辖;秦代为齐郡所辖。 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始置肥城县,属兖州刺史部泰山郡所辖。 东汉章帝末年(公元87~88年)撤销肥城县,境地分属济北郡卢县、[[蛇邱县]]和东平国富城县。 三国魏(220~265年)至东晋(317年前)归属同东汉。327年(晋成帝咸和二年)后,境地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的济北郡、东平郡分辖。 南北朝宋(420~479年),在原肥城县故城设济北郡,原肥城县境地分属卢县、蛇邱县和富城县,隶属兖州。 南北朝北魏,527年(孝昌三年)复置肥城县,并设东济北郡于肥城县城。 南北朝北齐(550~577年)撤东济北郡,并入茌平县的济北郡,肥城县属之。 南北朝北周,577年(建德六年)于肥城县城置[[肥城郡]]。 隋开皇初年,废肥城郡,保留肥城县,属济州辖,隶属兖州。隋末,废肥城县,境地属济北郡管辖。 唐代622年(武德五年)复置肥城县,属东[[泰州]]辖,隶属河南道兖州。627年(贞观元年)撤肥城县,境地并入博城县。666年(乾封元年)改博城县为乾封县。668年(总章元年),改乾封县复为博城县。705年(神龙元年)再次改称乾封县。 五代(907~960年)境地仍属乾封县,隶属兖州。 宋代(960~1279年)初属乾封县,后属奉符县、平阴县分辖,隶属京东西路郓州。1115~1234年曾在旧肥城设辛寨 镇,境地属[[平阴县]]、奉符县分辖,隶属山东西路东平府。 元代1275年(至元十二年)复置肥城县,隶属[[山东]]东西道济宁路。 明代1369年(洪武二年),肥城县改属济南府,隶属山东布政使司。 清代初沿明制。1734年(雍正十二年)改属泰安州,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泰武道。1735年([[雍正]]十三年)泰安州升为泰安府,肥城县仍属之。
'''肥城'''历史悠久,也是革命老区。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 1992年撤县 , 肥城因此而得名。西汉初设 改 置肥城 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肥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称"君子之邑",是史圣左丘明的家乡,商圣范蠡最后的定居之地 市 。 在近代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著名的 属 泰 西抗日武装起义和罗荣桓、陈光指挥的陆房战斗就发生在肥城 安市 。<ref>[ (附图)], </ref>
=人口=
肥城地处山东中部、泰山西麓。1992年撤县建市,总面积1277.3平方公里,辖11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05个村(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98.35万人。
=资源=
特产丰富,肥城桃是独有的宝贵资源,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佛桃之乡",栽培总面积达到了10万亩,被列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肥城也是全国和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境内主要资源有煤炭、岩盐、石膏、花岗岩、钾长石、优质石灰岩和丰富的地热资源,年产原煤600多万吨、水泥近200万吨、钢材100万吨,石横电厂装机总量126万千瓦 。
==视频==
{{#ev:youku| XMTU4MzE1MDg |640|center|<big> 肥城市桃园镇北台村的变迁(上) </big>|frame}}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