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永昌县图书馆

增加 10,494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永昌县图书馆'''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东大街5号,于1982年经永昌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一直与文化馆合署办公,2004年9…”
'''永昌县图书馆'''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东大街5号,于1982年经永昌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一直与文化馆合署办公,2004年9月正式分设,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2012年核定图书馆编制12人,目前,实有占编人员11人,其中正、副馆长各一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职员4人,外聘人员2人。现有各类纸质藏书、资料10万余册(件)、数字图书22万多册。每年订阅报刊约180种、新购图书近千册。

==基本介绍==

永昌县图书馆于1982年经永昌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一直与文化馆合署办公,2004年9月正式分设,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2012年核定图书馆编制12人,目前,实有占编人员11人,其中正、副馆长各一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职员4人,外聘人员2人。

2008年国家投资68万元,建成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永昌县级支中心,配置电脑(35台)、投影仪、摄像机、照相机、地面卫星接收器等设施设备,建起了30座的电子阅览室和40多座的多功能厅。2010年更新了书架、图书防盗报警设备等基础设施,为每个工作室配备电脑、打印复印设备,使电脑总台数达到46台。

从2011年10月1日起,我馆实施免费开放;2012年开始,实行双休日开馆,每周开放时间由以前的35小时达到现在的56个小时。

==展厅展馆==

图书馆目前内设采编室、报刊借阅室、图书借阅室、少儿阅览室、资料室、办公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多功能厅等职能机构。

==馆藏实力==

现有各类纸质藏书、资料10万余册(件)、数字图书22万多册。每年订阅报刊约180种、新购图书近千册。

==实用信息==

===读者办证须知===

一、借阅卡种类

为满足广大读者需求, 本馆推出图书借阅卡、期刊借阅卡、一卡通(图书、期刊均可借阅)三种。以上三种卡均可在少儿借阅室使用

二、借阅卡功能

1、办理图书借阅卡,需交纳押金100元,每次最多借阅两本。

2、办理期刊借阅卡,需交纳押金80元,所借期刊价格不能超过押金的一半。

3、办理一卡通,需交纳押金200元,图书、期刊均可借阅,所借图书不能超过2本、期刊价格不能超过50元。

三、办证地点及时间

读者请持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到图书馆一楼采编室交纳相应押金办理。

办证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14:30——18:00。

===入馆须知===

永昌县图书馆是读者阅览图书、搜寻资讯及参与图书馆活动的公共文化场所,公共资源的有限性与大众需求的无限性必然导致各种矛盾的发生。提高文明素养,树立公共意识,共同营造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是每个读者的基本职责。

一、永昌县图书馆面向全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欢迎所有读者文明借阅。

二、读者入馆必须保持仪表整洁,衣冠不整者谢绝入馆。

三、图书馆是文明的学习场所,读者应自觉维护图书馆文明的秩序、整洁的环境、安静的氛围,请勿在馆内吸烟、随地吐痰、吃东西、乱扔杂物、大声喧哗,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馆。

四、读者在馆内进行各项文化活动,如借阅书刊、自习、参观、听讲座等,应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五、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读者应爱护馆内的一切公共设施,勿乱写乱画。

六、经过出口通道时,如遇监测器报警,读者应主动接受工作人员的询问。

七、欢迎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或批评。

==历史沿革==

一、机构沿革及人员结构

永昌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始于1949年9月。1950年,在县城西街建起文化教育馆;1953年改名为文化馆,馆址迁南街,馆内设图书室,有图书报刊300多册(份)。1960年,藏书增加到3500多册,类型有政治、文学艺术、农业技术、医药卫生、体育等几大类。随着藏书的增加,图书借阅活动逐渐开展。

1966年文革开始后,图书室被迫停止借阅,期间图书损失严重。1973年清理了图书,开始恢复工作。

1977年,有图书阅览室4间,书库6间,借阅室2间,资料室3间。

1981年,根据甘肃省文化厅关于设立图书馆的通知精神,中共永昌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图书馆,核定编制5人,其中馆长1人,隶属于县文教局,设图书借阅室、报刊借阅室、儿童阅览室、资料室各一处,与文化馆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1986年,因一名业务人员调走,少儿阅览室与杂志、图书借阅室合并。

1995年,文教局分设,成立永昌县文化局,图书馆隶属于文化局。

2004年9月,根据《永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永昌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分设的通知》(永机编发[2004]003号),决定将“永昌县文化馆、永昌县图书馆、永昌县博物馆(挂文物管理所的牌子)”单独设立,均为副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5人,设馆长1人,工作人员4人。内设报刊阅览室、图书借阅室、办公室、资料室等服务窗口。分设后,图书馆和文化馆共同使用原文化馆大楼,在县城东大街2号办公。

2010年,文化局、广播电影电视局合并为永昌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图书馆隶属于永昌县文化广播影视局。核定事业编制7名,其中正、副馆长各一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人,职员2人。

2012年,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县上又为我馆增加编制5名,达到12人。目前,实有在编人员11人,其中正、副馆长各一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职员4人,全部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馆舍建设

图书馆自成立以来,一直和文化馆在一起办公,馆舍面积狭小,房屋破旧。1987年6月,因暴雨袭击,使本馆使用的土木结构房屋墙体下陷,部分倒塌,将古善本书架压倒,损坏古善本书1542册,中国画、摄影作品90张。1990年,省文化厅拨给2万元书库维修费,在危房原址上翻建图书库房6间、120平方米。

199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文化馆、博物馆建起综合办公大楼一栋,面积2200平方米,并于1994年5月投入使用。

三、馆藏情况

图书馆设立之初,县上每年财政单列图书购置费5000元,用于订阅报刊、图书购置。1993年,增加到10000元;1996年增加到20000元;2005年,增加到30000元。2012年,增加到40000元。我馆的藏书建设,在建馆以前,主要收藏一些政治性较强的书籍、报纸、杂志、图片,配合中心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图书馆成立以后,收藏与流通兼顾,坚持收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政治理论书刊,以及工农业、医药卫生、实用科技和一些综合性图书、工具书,以保持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采购较大比例的文学、艺术、历史、军事等社会科学书刊,截至目前已涉及22个大类,总藏量10万册。

近年来,我们还非常重视地方文献资料的收藏,已收集地方文献资料110种、454册。

四、业务工作情况

我馆的图书流通和读者工作,在建国初期,以馆外流通为主,人员主要是县城机关职工,中小学生。图书馆成立以后,图书流通和读者工作有了很大突破。流通方式内外结合,向外辐射,读者群不断扩大,周边农民,个体工商户不断加入。从2005年开始,我们集中人力,按照《图书分类法》对所有图书进行了整理,剔除部分破损严重、不能流通的图书,使图书的分类、排架更加规范。2012年,实行了双休日正常借阅,使每周的开放时间达到56个小时;服务方式也由原来的闭架阅览、借阅改为现在的全开架借阅,大大方便了读者。

2008年,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我馆建起了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配备电脑35台,设立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快捷、广阔的学习平台。2013年5月,借助信息中心,投资6万元,购置数字图书22万多册,建起了数字图书馆。

五、基础设施建设

图书馆自成立以来,没有进行过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及借阅条件落后,书架等多是五、六十年代购置的木质书架。资料的保存条件差,破损严重。从2008年开始,在我们的多方努力下,省文化厅为我馆下拨国家文化传媒专项经费40万元,用于设备购置更新。我们积极配合县政府采购中心,购置密集架78立方米,钢质双面书架75组,单面书架12组,期刊架10组,将原来所有的资料全部存入密集架,图书、期刊全部换上了新书架;为每个服务窗口配置电脑、打印复印机等设施;同时,对内部办公场所进行整合,建起了图书阅览室,改变了没有读者阅览地方的面貌。

六、未来展望

目前,我们已经建起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不断的拓展了服务领域,扩大了服务范围。面积为4862.66平方米的图书馆新馆正在建设中(新址为原永昌县政府办公楼旧址)。

今后,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图书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努力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保持者,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为宗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改善工作中的不足,巩固和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完善运行机制,做好乡镇共享服务点技术辅导和信息交流,以提高全民素质,共享人类资源,使我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向数字化图书馆迈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026 普通圖書館;公共圖書館]]
764,0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