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陈琮英

增加 9,64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滇藏叶下珠陈琮英</big> '''
|-
|
[[File:123223陈琮英.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892/20200228162034-512440031_jpeg_130_199_4649.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91514117941091&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ugc%2Fbaikepic2%2F201202282F892%2F201202281532382F20200228162034-2034849871512440031_jpeg_130_199_4649.jpg%2F0&type=1#simple_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v9151411.htm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陈琮英'''(1902年1月——2003年5月31日),[[湖南长沙人]]。中国工农红军女战士、原中国共产党七大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夫人。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任弼时同志处机要秘书、中央机要局机要处处长。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离职休养。 2003年5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基本内容'''==
 
中文名:陈琮英
 
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县新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丈夫:任弼时
 
出生日期:1902年(壬寅年)1月16日
 
逝世日期:2003年5月31日
 
职业: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简介'''==
 
陈琮英,1902年1月16日(1901年农历腊月初七)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新桥。1926年,她到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同年3月,与时任共青团中央总书记的任弼时同志结为革命伴侣。4月,经任弼时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先后在上海、汉口、香港、汕头、潮州等地从事秘密交通、机要和油印文件等工作,并兼管一部分中央经费。
 
1932年,陈琮英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至1936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8年,陈琮英伴随和协助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的任弼时前往莫斯科工作。回国后,1941年,组织决定陈琮英任任弼时同志处机要秘书,1950年任中央机要局机要处处长。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离职休养。 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5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人物生平'''==
 
1896年,陈琮英的姑姑嫁给了任弼时的父亲任振声,却不幸在第二年病故。任振声非常悲痛。虽然他俩结婚仅一年多,尚不曾有儿女,但是两人感情却很好,于是两家为代代交好,相约下一代再续姻亲。
 
陈琮英不足2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常年在外谋生,她只得随兄嫂生活。因为和弼时家的这种关系,儿时常小住弼时家中,来来往往,两小无猜。12岁那一年,陈琮英到长沙一家织袜作坊当童工。1915年夏,任弼时来长沙求学,琮英虽收入微薄,还常常接济弼时些许零花钱。1920年,弼时要去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准备赴苏留学。这一年琮英已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了,明知弼时此行难料归期,却无言地支持了他的抉择。
 
1924年8月,结束了[[莫斯科]]近4年的读书生活,弼时回到上海。他多么想回湖南老家探望父母和琮英啊!然而革命工作使他无法脱身,就连后来,父亲病故他都没能抽暇回籍奔丧!探望琮英更成为不可能。
 
1926年2月,五卅运动高潮已过,终于有回乡一转的可能了。经组织批准任弼时准备回家探视母亲并接琮英到上海完婚。动身那天却又接通知:马上赴北京开会。3月11日,任弼时自北京出席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后回到上海。没料到,琮英已先他而至——组织上安排王一飞把她从长沙接来。
 
4月,任弼时与陈琮英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从此,陈琮英伴随在弼时左右踏上革命的道路,义无反顾。这一年,陈琮英24岁。
 
营救丈夫,痛失爱女。1928年,任弼时夫妇有了第一个女儿,取名“苏明”。初为人父的弼时特别高兴,只要有空,就要抱她、亲她、逗她。每每至此,琮英在一旁是最开心的,多么怡然的天伦情啊!然而,弼时的不幸被捕,一下子将眼前的一幕撕得粉碎!
 
这年秋,任弼时奉命去安徽巡视,不幸在南陵被捕。任弼时没有暴露身份,只说他是长沙伟伦纸庄收账的。伟伦纸庄的老板是陈琮英家亲戚。党中央立即组织营救,但是,出面还需陈琮英。于是陈琮英马上从上海赶往长沙坐镇伟伦纸庄,以备敌人来对质。琮英心急如焚,为了抢时间,情急中不顾一切地抱着襁褓中的女儿,爬上一辆拉煤的大货车。深秋寒夜,寒风抽打着蜷缩在敞篷货车上的琮英和女儿,尽管琮英紧紧地抱着女儿,但终因孩子太小,不堪风寒引发肺炎。
 
弼时得救了,但是,他们珍爱的第一个孩子却永远地离开了他们。打击接踵而至。1929年11月7日,白色恐怖甚嚣尘上的上海,时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的任弼时,在去公共租界参加江苏省团委扩大会时,再次被捕。这时弼时化名彭德生,自称由江西来沪谋职,因投亲地址不详,被误捕。敌人抓不到证据,气急败坏,残酷地施以电刑。任弼时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一个月后,在党的全力营救下,弼时获释。琮英抚摸着丈夫背上未愈的电伤,默默地抹去涌出的泪水。
 
1931年,中央派任弼时到中央苏区工作。由于琮英临产,无法随行,弼时只得只身前往,留下琮英在上海待产。弼时安慰琮英说:“别害怕,要坚强,孩子生下后不论是男是女,我们都叫他‘远志’吧,希望他有远大的志向!”当任弼时离开上海7天,琮英就生下女儿“任远志”。4月下旬,协助分管党的保卫工作、握有大量中央核心机密的顾顺章叛变。情况危急,党中央马上安排中共中央机关神秘转移。陈琮英怀抱女儿被安排在一家新开的小旅馆住下。但没过多久,又有一个叛徒出卖了革命,敌人抓走了陈琮英和她不满百日的女儿。琮英毫不畏惧,装作农妇,一问三不知。她知道党组织一定在紧张地设法营救。最终,由“互济会”出面营救,琮英抱着女儿安全出狱。这时,党中央安排她去苏区,为了一路方便,陈琮英毅然将女儿送回老家,只身赴苏区。在江西瑞金苏区,陈琮英的革命生涯经历了一次突变——1932年由邓颖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在中央机要科工作。
 
西征掉队,草地生女。1933年5月,任弼时被委为湘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琮英随同前往,在湘赣省委机要科工作。1934年8月,任弼时等率军开始突围西征。这时,陈琮英刚生下男孩“湘赣”不足半年,为了追随丈夫革命,她不得不把独生子留在老乡家抚养。从此,琮英再也没有见到儿子“湘赣”。直至今日,“湘赣”和许许多多当年红军撤离时留下的子女一样,音信杳然。
 
在艰难的西征途中,任弼时患了疟疾,身体极为虚弱,只好躺在担架上指挥。后来,由于山势陡峭,山路狭窄,不但担架无法使用,就连骡马也常失蹄坠落。弼时只好由警卫员搀扶艰难移行,队伍也零零落落。负责机要工作的琮英背着密码箱不离弼时左右。由于饥饿、疲劳,渐渐地瘦小的陈琮英掉队了。好在,当她倚在一棵大树下喘息时,被负责宣传和收容的陈罗英发现了,连背带拖地带她赶上军团部的行列。弼时这才知道陈琮英掉队了。他高兴而诙谐地感谢陈罗英:“哎呀,真要感谢你啊。我丢得老婆,可丢不起军团的密电码啊!”
 
1936年,任弼时任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随同朱德一起北上,过长征中闻名的“草地”。这时,对琮英来说,更比其他人不知艰难多少倍——她要临产了。一天,部队刚刚趟过一条齐腰深的河,琮英的二女儿便来到了人间。她与弼时欣喜至极。5年前,送回老家的大女儿远志少有信息;留在湘赣的儿子生死未卜;惟有这个女儿在眼前。回首征战孕育,遥想未来,他们给女儿起了一个极富意义的名字:“任远征”。
 
悲痛欲绝,泣送弼时。1938年春,奉中央指派,任弼时赴苏联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并偕妻子前往。这时的琮英已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女战士。在莫斯科,任弼时活跃在共产国际的舞台上,紧张、繁忙。琮英边在党校学习,边照料弼时的生活,抚育1938年12月在莫斯科出生的小女儿“任远芳”。1940年2月,任弼时结束了在共产国际的工作,启程回国。为了革命,他们把女儿留在苏联,回到了延安。1947年3月,解放战争开始,弼时协助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琮英带着小儿子转移到晋西北解放区。
 
1947年11月,琮英心悬不下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由于紧张艰苦的转战过于劳累,<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QLI94KF05447807.html   任弼时和陈琮英,从包办婚姻到红色伉俪,生育9儿女只留下4人],网易, 2021-12-08 </ref>任弼时病倒了。琮英带着小儿子匆匆赶来。从此,她为丈夫的健康而悬起的心再也没有放下。
 
1949年4月,任弼时在作报告时,再次犯病。数月后,弼时赴苏求医,此行琮英没有陪同,留在国内照顾孩子们。1950年弼时病情稳定,他带着10年前留在苏联的女儿一起回国了。然而,健康并未给弼时以更多岁月,5个月后,弼时被突发“脑溢血”夺去了生命。琮英心痛欲裂,泣不成声!
 
然而,琮英毕竟是在弼时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她坚强地挺住了沉重的打击,满怀着对弼时深沉和真挚的情感,独自支撑着有4个孩子的家,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5,5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