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会计信息化

增加 23,356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理论发展==
在中国,会计信息化是不同于会计电算化的全新理念,专家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各种场合,以各种形式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如何准确把握其内涵,是会计界一直在探讨的课题。会计信息化可以说是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概念的基础上派生的。因此,会计界对于会计信息化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谢诗芬教授在1999年第11期《湖南财政与会计》上发表《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① 一文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会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组成部分”。该定义强调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利用的手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其目标是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作用是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这种观点符合演绎推理的思维逻辑,先定位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然后设计其内容。

杨周南教授在2003年第10期《会计研究》发表的《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一文中,讨论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会计电算化向会计管理信息化转变的理论问题。作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应该改称为“会计管理信息化”,简称“会计信息化”较为确切。她提出了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Information sys.tern,Control and auditing)模型,说明其工作内涵或“会计管理信息化”的体系结构应由三部分构成,即⑴建立和实施现代化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IAS);⑵为了确保AIS安全有效地运作,为会计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必须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⑶为了审查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必须开展对AIS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以最终达到对AIS(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可靠、有效和高效地运用。她认为会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不仅是建立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系统,而且还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对上述系统与内控制度的审计(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审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上述目标的目的,旨在保证AIS(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可靠、有效和高效地运用。这种观点更符合归纳推理的思维逻辑,即先设计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技术路线或体系层面的内容,然后定位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何日胜在《中国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③ 中认为,“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这种观点也是一种演绎推理思维逻辑的结论,认为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将导致一种新的会计思想。同时认为会计信息化要重整传统会计模式,预言会计信息化的特点是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的、信息充分开放的并高度共享的、实时报告的会计信息。
==内容==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
==条件==
1.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会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会计,提高财务信息处理与输出的速度,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财务信息的要求。

2.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企业信息化首推会计信息化,它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因而,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并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其二,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能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达到内外数据共享,为其他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但现行的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构建信息化会计。

3.会计信息失真等现实问题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直接原因。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在规定各项经济政策时缺少真实、可靠的客观依据,使企业内部管理者对资金总量和财务成果表现出来的清偿能力和变现能力缺乏正确认识,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解决问题,许多专家把目光投向了会计信息化。

4.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型之间的矛盾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内在因素。信息社会里,社会经济环境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要求会计要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将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传统会计模型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与工业社会的经济环境和手工的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其处理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难以适应和协调,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的要求。
==特征==
===普遍性===
会计的所有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等)要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上述领域中,后三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运用,而且可以说是起步晚、发展快、成效大,只是还不能真正达到会计信息化的水平。而在会计理论方面却相对滞后。准确地讲。现阶段会计信息化赖以存在的还是传统的会计理论,既没有修正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更没有构建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来看,首先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诸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
===集成性===
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以支持“虚拟企业”、“数据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这一过程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就是实现信息的集成化。信息集成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在会计领域实现信息集成,即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集成,协调和解决会计信息真实性和相关性的矛盾;二是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即集成财务信息和业务息,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联结,使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能够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建立企业组织与外部利害关系人(客户、供应商、银行、税务、财政、审计等)的信息网络.实现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信息集成的结果是信息共享。企业组织内外与企业组织有关的所有原始数据只要一次输入,就能做到分次利用或多次利用。既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又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还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建立在会计信息化基础上的21世纪会计信息系统是与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有机整台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信息系统,它具有极强的适应力。
===动态性===
动态性,又名实时性或同步性。会计信息化在时间上的动态性表现为:首先,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无论是企业组织部的数据(例如发票、订单),还是企业组织内部的数据(例如入库单、产量记录)。也无论是局域数据.还是广域数据,一旦发生,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及时送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等待处理。其次,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一经输入系统,就会立即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以保证信息动态地反映企业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第三,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使得会计信息的发布、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
===渐进性===
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模式重构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这种能动性的体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体应分三步走:第一步。以信息技术去适应传统会计模式,即建立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核算的信息化:第二步。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式相互适应。表现为:传统会计模式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而对会计理论、方法作局部的小修小改;扩大所用技术的范围(从计算机到网络)及所用技术的运用范围(从核算到管理),实现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第三步,以现代信息技术去重构传统会计模式,以形成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包括会计核算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和会计决策支持信息化在内的会计信息化。
==区别==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实质上并未突破手工会计核算的思想框架。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虽然都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处理会计业务。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但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两者的内涵大相径庭。
===历史背景不同===
会计电算化产生于工业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会计业务的处理量日渐增大,会计工作的处理方法日渐落后。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加强信息处理力度,采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会计信息化则产生于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有一个公式:“企业的财富=经营+信息.可见信息之重要性。信息社会要求社会信息化。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信息化必然要求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化。
===目标不同===
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基于手工会计系统发展而来,其业务流程与手工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主要是为了减轻手工操作系统的重复性劳动,提高了效率;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设计的。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
===技术手段不同===
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由于开始设立时的环境束缚,主要是对单功能的计算机设立的。后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和改善;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设计的,其实现的主要手段是计算机网络及现代通讯等新的信息技术。
===功能范围和会计程序不同===
会计电算化是对手工会计系统的改进。是在手工的基础上产生的,故其会计程序也模仿手工会计程序而进行,也是以记账凭证为开始。最后实现用计算机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转账和提供报表等功能;而会计信息化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现代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实时性的特点而产生的。它是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具有业务核算、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等功能,其会计程序是根据会计目标,按照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
===信息输入输出的对象不同===
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为财务部门设立的。设计时只考虑了财务部门的需要,由财务部门输入会计信息,输出时也只能由财务部门打印后报送其他机构;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企业业务处理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大量数据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输出也是依靠网络由企业内外的各机构、部门根据授权直接在系统中获取。
===系统的层次不同===
会计电算化以事务处理层为主。会计信息化包括事务处理层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和决策层。
==存在问题==
===(一)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
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都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的企业只满足于眼前的现状,认为不加强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企业也能搞好;甚至有的企业发展了,但是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管理手段和措施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有些领导甚至认为,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够了,没必要再实现会计信息化,所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不够重视。殊不知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对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是制约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的方面。会计理论很少考虑计算机及网络进入会计领域所引起的变化,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例如,会计假设作为传统会计建立的基石,主要划定会计核算的时空范围。是建立在时间和空间“二维”坐标基础上的一种“二维平面单向传递”会计观念,但在网络环境下对会计信息系统支持相对不足。具体表现在:

⑴企业作为会计主体,其外延不断变化使会计主体呈现模糊性,这就需要重新认识和拓展会计主体假设的空间界限。

⑵现代经济中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随时都可能导致企业解体,由此而引发了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否定,缩短了会计的时间界限。

⑶网络环境支持下的信息化会计重点突破速度问题,时间上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使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和断点。此外,建立在传统会计假设基础上的会计原则也不能适应信息化会计的要求,也要在新的会计假设基础上进行重新设定。
===(二)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企业在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的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要有效地控制“三流”,单靠财务部门使用软件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必须将其业务信息纳入软件管理的范畴,软件功能将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这样能建立,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攘,彼此共享,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才能真正从全方位、多层次体现可信的决策信息。但是,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还是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而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这样就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进程。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的传递借助网络完成,如何保证信息从传递到接受的真实性、可靠性,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网络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中的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复存在,从而使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特别是一些集团性企业和跨国公司,利用Internet来传递数据、沟通信息时,由于lnternet的开放性,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另外,对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泄密。由此可见,如何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是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意义==
尽管会计信息化在中国提出的时间不长,对其的本质和内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不可否认,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会计信息化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对当前的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实现会计信息化以后,会计信息系统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与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处理。会计将从传统的记账算账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大的发挥会计的管理控制职能,让企业经营者和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做出合理的预测,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对于会计假设中,特别是传统的会计主体不再是拥有实实在在的资金和厂房的企业,它还将包括一些网上的虚拟公司和网络公司,这些公司为了共同的目标,会在短时间结合在一起,当完成特定的目标后会很快解散,它的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基本前提都将会受到冲击。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网与外界网络实现了互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有关的会计信息。

第二,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也大大提高,信息的流速也大大加快,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减少了人为的舞弊现象,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质量。

第三,当今的会计软件的处理流程基本上还是模拟手工会计的处理流程而设计的。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与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与其他业务系统和外界连接,可以直接从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会计报告也可以采用电子联报方式进行实时报告,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当今社会正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大环境中,会计人员不仅要深谙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而且还要学习一些组织观念、行为因素、决策过程和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会计信息化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思想与观念,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进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图书==
书 名: 会计信息化(21世纪财务管理与会计学专业本科系列精品教材)

作 者:万希宁郭炜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

ISBN: 9787560950136

开本:16

定价: 38.00 元
==内容简介==
《会计信息化》基于会计信息的需求,从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对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务和系统设计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全书大致分成四个层次。其中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主要介绍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要求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特点和工作规范;第四章、第五章是要求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以便使初学者能够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系统日常维护的能力,了解企业信息系统的概貌和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体系结构,达到会计信息化的初级水平;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主要侧重于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以及计算机审计方面的内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可使财会人员掌握会计信息处理和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等方面的认识,熟练进行系统管理与维护,以使之达到会计信息化知识的中、高级水平;《会计信息化》的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介绍了会计信息需求模型、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并对虚拟企业会计、网络会计和会计信息的社会化服务等热点内容进行了介绍,旨在试图开拓高级财务会计人员的视野,这部分内容可依具体教学情况自由选用。《会计信息化》亦提供了大量习题和案例,同时可通过实验来加强实践动手的能力。

《会计信息化》可作为高等院校会计学、财务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材,还可以作为广大实务工作者自学或进修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参考用书。
==参考文献==
13,92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