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党湾镇

增加 7,606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党湾镇'''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辖镇。地处萧山区东部、钱塘江南岸、美丽富饶的萧绍平原中部,北临新湾镇,南靠党山…”

'''党湾镇'''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辖镇。地处萧山区东部、钱塘江南岸、美丽富饶的萧绍平原中部,北临新湾镇,南靠[[党山镇]],[[益农镇]]、靖江镇分居党湾东西,是萧山东片各镇环绕的中心集镇。党湾镇西南距萧山区27公里,属钱塘江南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土平原。萧山国际机场、沪杭高速公路近在咫尺,党党线、伟老线、梅林大道、红十五线贯穿全镇,交通便捷,口岸畅通。全镇辖20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地域面积32.73平方公里,2000年底总人口37744人。全镇围绕镇党委、镇政府“创萧山东部重镇,建现代化新党湾”的目标要求,2000年以来,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育强镇、杭州市小康乡镇、杭州市新农村乡镇、杭州市卫生镇、萧山区文明镇,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DIE0E85F0514CFJG.html 党湾镇] </ref>

==历史沿革==

党湾自然镇俗称党山湾底,因党山湾穿镇而过,故名。为东沙较古老的镇,早期人民从事盐业生产。1949年为党湾乡,1951年分为荣十、梅东、党湾、梅西、大悲等5乡,1956年合并为党湾、幸福2乡,1958年为宇宙红公社一部分,1959年为义蓬公社的4个管理区,1961年建立党湾、梅西2公社,1969年合并为卫东公社,1971年复建党湾、梅西2公社,1984年为党湾乡、梅西乡,1991年党湾改为建制镇,1992年5月党湾镇和梅西乡合并。<ref>[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480051.html 历史沿革] </ref>

==经济发展==

党湾镇经济发展迅猛。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8亿元。经济总量从2001年的20.5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78亿元。工企业总产值从28.5亿元,上升到70.69亿元;农业总产值从1.7亿元,上升到3.1亿元;三产服务业增加值以15%的速度逐年递增,到2006年底达到4.1亿元。财政收入从2897万元,增加到1.1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从7653元,提高到12556元。镇内储蓄达到13.73亿元,农民人均享有6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13.8辆。

工业经济得到新提高。2004年,全镇已有大小企业155家,总资产17亿元。全镇形成了以轻纺印染、建筑建材、针织服装、机械五金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格局,被列为“杭州市工业经济重点镇”。浙江三元集团等四家企业的四个项目被列入区级重点项目,浙江三元集团技术中心被命名为杭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宝盛建设集团晋升建筑一级资质,蓝天“鹤舞”和“爱华”文具分别被评为市、区级名牌产品,欣元公司被认定为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填补了党湾高心技术企业的空白。2001至2006年,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不锈钢标准件、五金等制造业逐渐扩大,传统纺织印染、服装绣花业大力提升,三元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建筑桥梁业进一步做强,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镇已形成规模以上企业43家,总资产超过40亿元。涌现出了三元控股集团、浙江宝盛建设集团两家全国民企500强、区百强企业和荣利布业、蓝天鹤舞、党湾建筑、炬日家具等10家强企业以及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三元控股集团五年累计上缴税金1.88亿元,为全镇经济挑了大梁。2001至2006年,全镇亿元企业从2001年的2家增加到2006年的13家,累计技改投入18.49亿元,引进内外资企业8家,引进资金3.65亿元。2006有省级名牌产品1只,新产品3只;市区级技术中心3个,名牌产品3只;国家专利13项。

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2003年全镇实现农副业总产值2.23亿,同比增长11.8%;农民人均年收入9111元,同比增长10%。2003年全镇蔬菜复种面积达到25270亩,花卉苗木种植达3262亩,水产养殖3800亩,全年生猪饲养量7.2万头,出栏肉猪5.4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32.5万羽,出栏24万羽。全镇1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11000亩,占全镇土地面积的32%。2001至2006年,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鼓励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了蔬菜、水产、花卉苗木、家禽畜牧等四大主导产业。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1万亩,占全镇面积的31%。相继涌现出了3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2家专业合作组织。全镇农业注册商标已有9只,申报国家级绿色食品12只,建立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共投入4000万元完成35000亩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40000米河道砌石护岸。 三产服务业呈现新局面。2001至2006年,党湾镇将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抓住了城镇开发建设的有利时机,制定出台相关产业发展激励政策,不断深化第三产业运作机制,积极提升产业层次。金融、商贸、通讯、中介等项目不断引进,1.8万平方米的东景苑顺利建成并成功开盘,新一轮三产开发的土地收储等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时,积极构建消费安全体系,规范经营秩序,有效推进了农村“放心示范商店”工程,形成了以大中型超市、连锁店、农村放心示范店为核心的现代流通网,农村安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2001至2006年,投资5056万元的“两中合一”工程顺利竣工并交付使用,“一所初中,两所小学”的布局基本形成,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该镇被命名为浙江省教育强镇。投资573万元,建成了镇文化中心,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开展,并顺利通过省“东海文化明珠工程”的考核验收。投入1000余万元,开展了以拆除露天粪缸、棚厕为主要内容的户厕改造工作,2006年,全镇使用三格式卫生户厕达10502户,三格式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80.83%,全镇已建垃圾箱1093只,在2002年获杭州市卫生镇称号的基础上,2006年顺利通过浙江省卫生镇验收。2001至2006年,成功抗击了非典、禽流感等疫情。先后组织17768名农民参加免费健康体检,完成了传关医院项目选址等前期工作。

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构建。2001至2006年,积极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低保金额242.8万元,发放慰问金和补助款226万元。筹资80多万元资助43户住房困难户建、改、修房面积达1600平方米。投资275万元新建、扩建敬老院。全面取消农业税,深入开展“帮扶结对”献爱心活动,积极实施教育资助券制度,累计发放20.7万元,并从2006年开始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向全镇2995名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达124万元。全镇已有5915名职工进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安全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逐年扩大,到2006参保率达到95%以上。为保障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建立了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已办理失地农民农转非养老保险1345人,共培训失地农民669人,使485名失业和征地农转非人员实现了就业。<ref>[https://cq.focus.cn/zixun/800efd86f9304361.html 历史沿革]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29,4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