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烏帽

移除 3,03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歷史沿革==
初期出現的烏帽是[[烏紗高屋帽]],为宫官和士庶通用<ref>《隋书·礼仪志》:宋齐之间,天子宴私,著高白帽,士庶以乌,其制不定。皇太子在上省时帽以乌纱,但在永福省时例外,服以白纱帽。</ref>。[[东昏侯]]又下令左右作逐鹿帽,帽形甚为窄狭。乌纱高屋帽在隋代时,被当作是官服的一种。《[[通典]]》记载说:“ [[隋文帝]]开皇初,尝著乌纱帽,自朝贵已下至于冗吏,通著入朝。”後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大合靴<ref>《大唐新语》: “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纹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ref><ref>《新唐书·车服志》:“初隋文帝听朝之服,以赭黄纹绫袍、乌纱帽、折上巾、六合辙,与贵臣通服。”</ref>。在唐代,天子百官、庶民百姓,不论贵贱均可以戴服<ref>《中华古今注》:“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曰:‘自今以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ref>。不少唐代文人都曾在其诗句中提及乌纱帽。如[[柳宗元]]有诗句:“春衫裁白紵,朝帽掛乌纱。”<ref>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寄澧州张使君八十韵》</ref>[[白居易]]在其《初冬早起寄梦得》一詩中也有“起戴乌纱帽,行披白布裘。”的句子。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鬵”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宋元时代高屋乌纱帽仍是士庶常服,由於[[白紗高屋帽]]在隋唐之後已消失,宋人詩詞所提及高屋帽應是指烏帽,如[[苏轼]] 《椰子冠》诗:“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髮不知。更著短簷高屋帽, 东坡何事不违时。”此詩一出,當時人更紛紛仿效蘇軾戴上短簷烏帽,稱為「子瞻樣」<ref>李廌 《师友谈记》:“士大夫近年倣东坡桶高簷短帽,名曰子瞻样。”</ref>。
 
明代乌纱帽專指[[官帽]],外形与唐代初期的[[幞头]],小有近似之处。帽框用铁铜丝编成,然后再用乌纱覆外,帽子外施纱涂漆。形狀為圆顶,分上下二阶,左右各插一个帽翅。明初烏紗帽後山尚未高聳,直至[[嘉靖]]晚期到[[萬曆]]年間則風氣大變。烏紗帽後山普遍成高聳狀{{NoteTag|據[[顧起元]]《客座贅語》一書記載,此現象最早始於[[正德 (明朝)|正德]]年間。}}。萬曆晚期開始高帽風氣有所衰退,到[[天啟 (明朝)|天啟]]、[[崇禎]]年間烏紗帽就又再次變矮變方。[[明世宗]]在位期間,烏紗帽的帽翅同樣做了些變動,將兩邊帽翅的長度縮短,寬窄同樣也做了些變動,官階越高,雙翅就越窄;官階越低,雙翅則越寬<ref>[http://chinashculture.blogspot.com/2013/08/blog-post_9871.html?m=1 為甚麼「烏紗帽」是當官的代稱? - 中華五千年神傳文化]</ref>。由於乌纱帽在明代的官服系列中被列为常服,自此乌纱帽常被人喻为官位的代称。
3,6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