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书幽芳亭

增加 9,442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书幽芳亭作者黄庭坚</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书幽芳亭作者黄庭坚</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www.gushiwen.com/touxiang/huangtingjian.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www.gushiwen.com/zuozhe/268.html 来自 古诗文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书幽芳亭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体裁
[[散文]]

作 者
[[黄庭坚]]

作品别名
书幽芳亭记 ]

作品出处
《[[全宋文]]》
|}

'''书幽芳亭''':是[[北宋]][[黄庭坚]]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兰独特的品格比喻君子,也比喻自己,表达了他身临逆境能安贫守贱。泰然处之的思想,也指出了统治者扼杀人才的行径。全文不但对兰草的赞美颇富诗意,而且将兰与蕙分别比为君子与士也极为形象,使人不仅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的比喻,引用典故轻松自如。
<ref>[https://www.gushiwen.com/zuozhe/268.html 书幽芳亭], 古诗文网, 2020-01-18</ref>

== 作品原文==
书幽芳亭1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2。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3,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4。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5。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6。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7,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8,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9,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榝远矣10,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11,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幽芳亭:黄庭坚贬居戎州时自建小亭,名为“幽芳亭”。

楚之逐臣:指屈原。

丛薄:草木聚生处。

“是所谓”二句:语出《易·乾·文言》。意思是君子避世,乐在其中,故无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亦无闷也。不见是:
不被赞同。

平居:平时。萧艾:野生蒿草,味臭,喻小人。霭(ǎi)然:形容兰花香气很盛。

含章:含美于内。《易·坤·象》:“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此谓人含文章于内,遇适当之时必发之于外。

兰蕙:兰:兰草,一名茼。古所谓兰,多指兰草,菲今之兰花。蕙有二种:一种可薰除灾邪,故亦名蘸草;一种名蕙兰。今人谓
兰为唐兰,蕙为蕙兰。

滋:种。畹(wǎn):三十亩为一畹,九畹多于百亩,因此说楚人重兰而轻蕙。

干:枝干。华:花。

视:比。椒榝(jiāo shā):像茱萸一样的植物。

“当门”句:意为有才之士必遭忌恨杀害。《三国志·蜀志·周群传》:先主(刘备)欲诛张裕,“诸葛亮表请其罪,先主答
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锄。”兰喻才士,张裕通晓占候,天才过人,而刘备衔其不逊,故云。

白话译文

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称之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艾蒿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来的。我自己长期在外做官,于是完全知道兰和蕙的区别。大概兰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兰,《离骚》中说:“我已经培植兰花九畹,又种下蕙百亩。”《招魂》说:“爱花的风俗离开蕙,普遍崇尚兰花”因此知道楚人以蕙为贱以兰为贵很久了。兰和蕙到处都能生长,即使栽种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叶茂,如果用热茶水浇灌就香气芬芳,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等到它们开花,一枝干上就一朵花而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枝干上有五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虽然蕙比不上兰花,但是与椒相比却远在椒之上。兰花被世人认为是国香,当权者却说“芳兰当门,不得不除”,这就是那些品德高尚的隐士纷纷远离当局而不返回的原因吧!

==创作背景==
黄庭坚的一生风波跌宕,饱受磨难。在北宋党争中,他属旧党,屡遭贬谪。但无论处于何种艰难的境地,他都以气节自励。此文就是他高尚品德的流露。

黄庭坚对兰的推崇,是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环境下提出来的。周敦颐《爱莲说》就有:“莲,花之君子者也。”黄庭坚则写此文说:“兰似君子。”此文写于元符间(1098—1100)作者贬居戎州时。戎州有山名兰山,上有野生兰花。他将之移植于院中,建一小亭,名为“幽芳亭”。在北宋党争中,黄庭坚属苏轼党,屡遭新党打击。但是,他并无怨恨詈骂之词。苏轼称赞他:“意其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非独今世之君子所不能用,虽如轼之放浪自弃,与世阔疏者,亦莫得而友也。”(《答黄鲁直书》)评价高得不能再高了。黄庭坚将居处先后命名为“任运堂”、“槁木庵”,表现了他随缘任运的人生态度。他为人“内刚外和”,有如兰花,含蓄,不张扬,内蕴深厚,讲求气节。中国古代历来有“芳草美人”的传统,这是典型的类比手法:以自然界的某种动植物来类比人的品行。周敦颐建立起了莲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黄庭坚则通过此文建立起兰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此文中,黄庭坚一开始就连用三个类比国士国色、国香,将兰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屈原在《离骚》里种兰、佩兰、赋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黄庭坚指出兰与君子十分类似:“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君子就像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两句话的精警,可与“出淤泥而不染”相比肩。

黄庭坚特意点出这两点,是因为在这两种环境中,最能见出君子的品格。在第一种环境下,君子尚未成名,无人赏识,要耐得住寂寞;在第二种环境下,虽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黄庭坚在这里又一次赞扬君子立身处世的特点:一是含蓄,不张扬,不刻意追求。就像兰花,平时与其他花草混处,香味不明显。二是把握时机。君子一旦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就会尽心尽力地报效国家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如兰花,一阵清风吹过,香气芬芳,远近皆知。

接下来,作者特意比较了兰与蕙的不同,指出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当权者昏庸,不能辨别蕙与椒,更无法赏识那含蓄、清幽的兰了。所以,那些品节高尚的“山林之士”,纷纷远离当局,“往而不返了。在这里,作者寄予了深沉的世道感叹。黄庭坚对兰的推崇,是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环境下提出来的。黄庭坚学识广博,善用典故。他提倡广泛学习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厚积薄发,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在这篇短文中,黄庭坚随手引用《易经》《离骚》,展示了他深厚的学养。

==名家点评==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许外芳:黄庭坚的《书幽芳亭》是“君子比德的又一千古名作”,堪称与《爱莲说》相比肩。(《名作欣赏》)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自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入。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治平时进士,曾做到宣州知府,后贬为涪州别驾。他出于苏轼门下,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与苏轼齐名。他诗词谨严整密,讲究修辞造句。他的书法,独出新意,自创字形,疏密相间,豪宕而有韵味,与苏轼、蔡襄、米芾称为“宋四家”,以行草书见长。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980 戏剧总论]]
135,4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