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存思

增加 19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存思 ''' ,又称存想、存神,简称存。存指意念的存放,思指瞑思其形。唐 [[ 司马承祯 ]][[ 《天隐子》 ]] 曰:"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就是说存思自己身上的神。道教认为神无所不在,无所不存,身内身外皆有神,如果能存思这些神,神就会安置其身,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如 [[ 《云笈七签》 ]] 卷四十三 [[ 《存思》 ]] 曰:"为学之基,以存思为首。常行之智静神凝,除欲中静,如玉山内明,得斯时理,久视长生也。"道教的存思法主要有二十四真法、二十四神行事诀、九室存思法、七童卧斗法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存思
拼音cun ;cun si
词性;动词 动词含义;将意念的存放,瞑思其形。
将意念的 词; 放,瞑思其形。想、存神
同义词存想、存神出处;太平经
出处太平经==存思介绍==
目录
1存思介绍
2养神之道
3释义
折叠编辑本段存思介绍
存思,一名"存想",简称"存",道教修炼方术之一。要求闭合双眼或微闭双眼,存想内观某一物体或神真的形貌、活动状态等,以期达到集中思想,去除杂念,进入气功能境界。
存思对象很广泛,包括存思天象(日、月、五星,云雾)、景物(气、炎火)、人体(五脏、丹田)及神真(身内神和身外神)等。单存身内、身外诸神者名"存神"。
五脏、丹田)及神真(身内神和身外神)等。单存身内、身外诸神者名"存神"。 存思术起源很早, [[ 《太平经》 ]] 已多论述。 [[ 《太平经钞》 ]] 戊部称:"入室存思,五官转移,随阴阳孟仲季为兄弟,应气而动,顺四时五行天道变化以为常矣。"
①卷九十八云:"入室思道,自不食与气结也。"
②卷七十一云:"神游出去者,思念五脏之神,……念随神往来,亦洞见身耳"。
③葛洪 [[ 《抱朴子内篇》 ]] 具体记载了存思 [[ 老君 ]] 、存思己身形体、五脏等方法。 [[ 《杂应》 ]] 篇云:"但谛念老君真形,老君真形见,则起再拜也。老君真形者,思之,姓 [[ ]] [[ ]] ,字伯阳,身长 [[ 九尺 ]] 、黄色、 [[ 鸟喙 ]] 、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见老君则年命廷长,心如日月,无事不知也。"
④同篇又述存思身、心、发及五脏以辟瘟疫的方法:"思其身为五玉。五玉者,随四时之色,春色青,夏赤,四季月黄,秋白,冬黑。又思冠金巾,思心如炎火,大如斗,则无所畏也。又一法,思其发散以被身,一发端,辄有一大星缀之。又思作七星北斗,以魁覆其头,以罡指前。又思五脏之气,从两目出,周身的 [[ 云雾 ]] ,肝青气,肺 [[ 白气 ]] ,脾黄气,肾 [[ 黑气 ]] ,心赤气,五色纷错,则可与疫病者同床也。"
⑤东晋中朝,上清派形成,以存思为主要修习方术。其重点是存思身内身外诸神,但也存思身外景物,或以身外景物如气、云、星等与之相结合,使此术得到较大发展。其 [[ 《黄庭内景经》 ]] 存思人体上、中、下三部八景二十四真,以存思五脏神为主。在存思五脏神的同时,又主张吸食五方之气以与五脏之气相会合,谓吸食东方青气与肝气共结为肝神,吸食南方赤气与心气结为心神等。 [[ 《黄庭内景经·上有章》 ]] 又讲存思日月与养目炼目相结合,言存想日月入于两目,使日月光与目合,久久存想,人便可与日月星光融为一体。
[[ 《上清大洞真经》 ]] 卷一讲存思日月星辰与身内神相合,谓:"口吸日月一息气,分三九咽,结作二十七帝君,……令日光使照一身,内彻泥丸,下照五脏肠胃之中,皆觉洞照于内外,令一身与日月之光共合。"
⑦上清茅山派主要传人 [[ 陶弘景 ]] [[ 《真诰》 ]] 亦屡述存思,其卷五述存五神:"当存五神于体。五神者,谓两手、两足、头是也。头想恒青,两手恒赤,两足恒白者,则去仙近矣。"
⑧卷九述心存日、月法,曰:"直存心中有象大如钱,在心中赤色,又存日有九芒从心中,上出喉,至齿间而芒回还胃中。如此良久,临目存见心胃中分明,乃吐气,嗽液三十九过,止。一日三为之,行之一年疾病除,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必得道行。"
(四)存思云气兵马法。"清旦,先思青云之气匝满斋堂中,青龙师子备守前后。正中,思赤云之气,匝满斋堂,朱雀凤凰悲鸣左右。日入,思黄云之气匝满斋堂,黄龙黄驎备守四方。人定,思白云之气匝满斋堂,白虎麒麟备守内外。夜半,思玄云之气匝满斋堂,灵龟螣蛇备守上下。向晓,思紫云之气匝满斋堂,辟邪师子备守隐显。"又云:"凡师思云气各从方来,……翁郁氤氲,充溢堂宇,然后思己身中藏气,又出与云色采合,……神官灵兽齐整参罗,前后左右,四方内外,上下隐显,六时转隆,神灵普遍也。"
(五)存玄一老子法。"存帝君之左有玄一老子,服紫衣、建龙冠,又存帝君之右,有三素老君,服锦衣、建虎冠。……玄一老子名林虚,字灵时道,三素老君名罕张上,字神生道。"存思常和内视、内观结合运用。《三洞珠囊》卷五引葛仙公《五千文经序》云:"静思期真,则众妙感会,内观形影,则神气长存。" [[ 《云笈七签》 ]] 卷四十三云:"凡存思之时,皆闭目内视。" [[ 《真诰》 ]] 卷九即载有存思、内视结合运用的方法。
道教认为存思又可与服药相辅而行。 [[ 《三洞珠囊》 ]] 卷五引 [[ 《裴君内传》 ]] 曰:"寻药之与存思,虽致道同津,而关源异绪,服药所以保形,形康则神安;存思所以安神,神通则形保,二理乃成相资,……其有偏用能通者,亦同臻道岸,而未若兼善,使药与思交用,形与神相入,则指薪日续,游刃无阻,生涯自然而立,死地何从而来也。"存思术虽有许多牵强附会、神秘不经之论,但在集中意念、调动内气方面,对我国古代气功学的发展起过相当的作用。唐末以来,始渐被新兴的内丹术所吸收和取代,而中断其独立的发展。 ==养神之道==
折叠编辑本段养神之道
--道教养生
道教始终以老庄哲学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作为其养生学的理论基础、方术来源和实践规范。道教宣扬清静无为、静观玄览、含德抱一、虚心坐忘,追求内心的安宁,主张"道法自然"。这种离俗超凡的精神,发展并实践为出世的养神之道。
养神之道包括 [[ 内观 ]] [[ 守静 ]] [[ 存思 ]] 、守一诸术,魏晋之前即已盛行,都是依据形神相依,形须神立的教义而来,认为人身五脏六腑器官都有神,神皆有姓字服色。这些神存在于人身,则形体安康,也就是说存神则可以安形、固形。但由于外界有 [[ ]] [[ ]] [[ ]] [[ ]] 的引诱,人身之神往往有被诱引而外逸。神离开了形,即生机离开了形体,神不守舍(形),形体就会败坏,生命就要死亡。因此,欲求长生,则必须存神于形体之内  养神之道,始于何时尚难确定,早在[[《老子》]]、[[《庄子》]]和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专气致柔"的养神之道。《老子》中有"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等论述。原始道典《太平经》中详尽地论述守一、潜心静养的方法,认为养神乃一切养生的基础和前提。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提倡"守其一"之道,主张欲长生不死须恬愉澹泊、涤除嗜欲,必须静寂无为,忘其形骸。但最为系统地论述养神之道的代表作,要推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撰写的《坐忘论》一书
[[《坐忘论》]]认为, 养神之道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始于何时尚难确定,早在《老子》、《庄子》和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 由此 提出" 专气致柔安心坐忘之法"的 养神 七阶论:"信教"。"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 蒂。""根深则 可长,蒂固则德可茂 《老子》中有" 虚其心,实其腹" 断缘"。即要求" 致虚极 去物欲 守静笃简尘事" 与一切有为俗事相隔绝 除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收心" 等论述 原始道典《太平经》中详尽地论述守一 物欲之起,皆因我之知觉 潜心静养 感觉及思维意识 方法 存在 认为养神乃一切养 欲长 的基础和前提 则必须"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提倡" 守其 简事"。 切身外之物,皆" 情欲之余好,非益生 良药",唐代著名 士、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多欲则志昏" 主张欲长 故事养 不死 恬愉澹泊、涤除嗜 简断事物, 心不起 "必清 动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真观"。收心简事之后,"日损有 为, 忘其形骸 体静心闲,方能观见真理"。"泰定"。收心之后还要虚心、安心,心不纳外事,也不分心于外界,即"心无所定,而无所不定"。"得道" 但最为系统地论述 至此达到处物而不染,处动而不散,本心不起、离乎万境的 养神之道的 代表作,要推唐代著名道士 最佳境界。 司马承祯 撰写 在另一本著作《天隐子》中又将修炼 具体方法分为"斋戒"、"安处"、"存想"、" 坐忘 论》一书 "、''神解"五个过程,使清静无为的养神之道趋于完美和系统。兹就养神之道有关
《坐忘论》认为,养神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提出"安心坐忘之法"的七阶论:"信教"。"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断缘"。即要求"去物欲,简尘事"与一切有为俗事相隔绝,除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收心"。物欲之起,皆因我之知觉、感觉及思维意识的存在,欲长生则必须"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简事"。一切身外之物,皆"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唐代著名道士、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多欲则志昏",故事养生者须简断事物,欲心不起,"必清必静,无动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真观"。收心简事之后,"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能观见真理"。"泰定"。收心之后还要虚心、安心,心不纳外事,也不分心于外界,即"心无所定,而无所不定"。"得道"。至此达到处物而不染,处动而不散,本心不起、离乎万境的养神之道的最佳境界。司马承祯在另一本著作《天隐子》中又将修炼的具体方法分为"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五个过程,使清静无为的养神之道趋于完美和系统。兹就养神之道有关 。==释义==
折叠编辑本段释义
存思,养生之道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m0821cr5sbs|480|270|qq}}
<center>题目</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