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琼州府城

增加 38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琼州府城'''位于海南琼山府城 [[ 街道 ]] 和滨江街道,古城大部分位于府城街道内,少部分位于滨江街道东门社区,自宋朝以来,它作为海南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延续了一千多年。琼州府城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大规模的修筑及扩城是在明代。原城墙长4100多米,高9米多,宽6米多,设东、西、南三座城门和四座角楼,有子城、月城、护城河。现仅存东西城门部分城墙及鼓楼等。宋开宝四年(971年),宋王朝对海南的 [[ 行政区 ]] 划进行较大 [[ 调整 ]] ,将原岛北部的崖州属县舍城、澄迈、文昌等划入琼州,迁琼州州治于府城。<ref>[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213/23/52932089_814789465.shtml 走读府城丨达士巷,琼州府城唯一的历史见证], 360doc个人图书馆 , --2019年2月13日</ref>
==历史由来==
史料 [[ 记载 ]] ,府城“土壤平衍山无险峻,清流拱其前,洋海绕其后,马鞍居于右,七星拥于左,文笔三峰耸翠挺拔,诚海邦一名区而州县之望也”,山水环绕。也许当时的执政者看中的正是这样的一块“风水宝地”,被确定为州治所在地后,原来仅为县治的府城,面积与规格已远远不能满足其作为琼州政治、经济、 [[ 文化 ]] 中心的重任了,府城原有的夯土城墙边开始出现了人们施工的场面,大规模的扩建随之而来,城墙扩展到了1.5公里长。同时,在府城的南门开挖修河,作为府城所城的护城河,这便是河口河,即如今的美舍河,一些外来的大船可由港口经此河直到城下。
==州府衙门==
州府衙门的选地当然也不能含糊。当时选定的州府 [[ 衙门 ]] (现文庄路琼山政府宿舍大院内)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有溪流在不远处流过,而在其东南边,有一片湖称为南湖,似是一面宝镜。附近环绕三座名为抱珥、文龙、三台的小山峰,形似一把交椅,官府衙门就坐落在这把交椅之上。到了元代,美舍河蜿蜒已达十里之长,贯通南渡江,府城也成了交通重心,大小船只往来河道之上,以运输粮、油、糖、木材等物可过府城南门的 [[ 码头 ]] ,繁华与喧闹似乎也随着它的溪水流入古城,这里相继成为元代琼州路安抚司、乾宁军民安抚司、乾宁安抚司治所在地。
==郡城建立==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兵部 [[ 侍郎 ]] 孙安带官兵千多人开驻琼岛,琼州随后被升格为府,置府治于府城所城之中,统辖整个海南,始称为“郡城”,府城再次开拓城围,扩筑城池。9年之后,府城郡城大体形成,其城围1253丈,高2.7丈,厚2.8丈,雉堞1843个,库铺57间,开东、南、西三个城门,东门原为朝阳门,后改为永泰门,南门叫靖南门,西门叫顺化门。郡城不设北门,但建了城墙楼,叫望海楼。府城为何没有北门,史料没有 [[ 记载 ]] 。有猜测说,修城墙时认为开北门有凶兆,且北边临海,不利于防守。在城的东西南北角各建一座角楼,以便巡查放哨。洪武十七年(1384年),海南卫指挥桑昭在城西门外增筑土城380丈作为子城,壮观、巍然、完整的府城所城也由此形成。自宋代成为州治直到民国 [[ 时期 ]] ,府城一直是海南政治及军事的核心之地,延续了千年。
 
==旧日繁华==
顺着府城东门路直下,我们看到一段残缺的城墙,旧的墙体连着新墙体,两边还有一些周围居民搭建的建筑物,让人无法分辨出这里是 [[ 记载 ]] 着府城古城墙的东门所在地。
据介绍,宋朝以后,府城作为海南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延续了一千多年。琼州府城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大规模的修筑及扩城是在明代。原城墙长4100多米,高9米多,宽6米多,设东、西、南三座城门和四座角楼,有子城、月城、护城河。现仅存东西城门部分城墙及鼓楼等。
位于鼓楼街的鼓楼,又名谯楼,它位于府城城墙南门与府衙之间,它是宋元两代巡更查岗的重要地点,是府城现存的体积最大的古城建筑。我们顺着鼓楼的石阶拾级而上,抚摸到那布满青苔、斑痕累累的墙体以及鼓楼上破旧的 [[ 房子 ]] ,已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许多海南本地文人墨客登高望远、吟诗作对的首选之地。
零碎的记录、地方史志里的记载还能拼凑出城墙的大体轮廓,折射着府城曾经有过的繁华和荣耀,但城墙之内曾上演的无数次时代变迁的血雨腥风,无数平民百姓的恩怨情仇,大多已被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七井八巷==
府城仁和坊22号门前,是一口井口有着道道绳索痕磨出的老井,名为“丹椰井”(谐音)。住在旁边的吴阿婆说,府城自古有“七井八巷十三街”的说法,而这个井就是“七井”之一。
行走于府城的条条街巷中,府城小巷街道的许多路名还能让人感觉到它往日地位的不同寻常:东门街、西门街、南门街就可以大致勾勒出往日各个方向城墙的位置所在。那一时期,东片区由于聚集州府衙门、县治、府学等机构,其功能为政治、 [[ 文化 ]] 、宗教等,于是便有了北帝巷、尚书街、仁和坊、县前街、县后街。还有马鞍街、打铁街、绣衣坊等一些独具特色的路名。
黄培平说,“七井八巷十三街”中,每条街巷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及传说,许多街巷里坊更因居住过那里的人而闻名。如达士巷便因有明代工部都水司主事郑廷鹄、“岭南巨儒”钟芳等名流乡绅而得名;金花村与朱桔里,则因出了丘濬和海瑞,让不少游人至今踏足拜访。
作为千年的海南文化 [[ 中心 ]] ,府城的儒雅之风熏陶了无数的文人豪杰。“一里出三贤,五里三进士”,是对明清时期府城人才辈出最贴切的形容。成名后的知名人士也热心于兴教兴学,当时府城不仅有府学、县学,还有义学、私塾供给一些平民百姓的子女读书。始建于清 [[ 康熙 ]] 年间的琼台书院,长期来是琼州的最高学府。丘濬、唐胄、郑廷鹄、许子伟等著名的文人贤士,都在不同的年代创办了书院,吴典创办的“珠崖义学”仍有遗迹存在,这里四周的建筑已全部倒塌,野草长满了院子,残垣断壁支撑着一块孤伶伶的 [[ 石碑 ]] ,上书“珠崖义学”4个刚劲大字。吴典那份浓浓的爱乡爱民之情,长久地 [[ 凝聚 ]] 到了这4个大字上。
== 参考来源 相关视频 ==<center>{{reflist#iDisplay:r3234342jjq|480|270|qq}}<center>一路往南,跨越琼州海峡,感受坦客潮范儿</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