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24
次編輯
變更
諦音寺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諦音寺'''<b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諦音寺'''<b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636/20160716101217-538177566.jpg/30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aike.sogou.com/v7939789.htm 圖片來自sogou]</small>
|}
'''谛音寺'''是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孙村的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历史==
谛音寺原是位于石家庄郊区的孙村的一座古寺,始建于[[唐高宗]]时期。据碑文记载:“正定南三十五里,有沿河小村,村边傍水有古刹,名谛音寺。寺内立如来佛像,住僧百人……寺前有道通[[赵州]]。”据文献记载,[[唐朝]][[玄奘]]入选前,曾在此处参学。明朝、清朝,该寺多次重修,曾改名“香严寺”。《[[获鹿县]]志》记载:“县城东南三十五里孙村西有香严古寺一座,每逢初一、十五,数千名香客从周围几十里赶来这里聚会……。”清朝末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攻,香严寺在战乱中被毁,其内的如来像被盗,其余几座佛像被当地百姓掩埋保存(如今已经出土)。
1994年,[[有明上人]]任会长,[[陈泉州]][[居士]]任副会长的[[石家庄市佛教协会]]决定重建谛音寺。陈泉州副会长争取到国内外同宗的赞助,筹款3800万元人民币。1994年8月15日举办了新建谛音寺奠基法会。
经过一年多施工,在谛音寺第一期工程——谛音寺玉佛殿竣工之际,1995年11月11日,谛音寺举办了开光典礼。[[石家庄市佛教协会]]会长[[有明上人]]为玉佛做了法事,[[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龙多活佛]]为玉佛进行了开光。陈泉州副会长发表讲话,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的有关领导出席典礼并参观了玉佛殿。
==建筑==
谛音寺位于[[石家庄]][[建设南大街]]路东的孙村古谛音寺旧址,占地12亩半,建筑总面积13000平米。谛音寺前为3000平米的广场,广场两边分别为九龙壁及方丈院、钟鼓楼。谛音寺矗立在广场北侧,为一座七层楼房。两侧建有配套建筑。谛音寺建筑有:玉佛殿、天王殿、侧殿、藏经殿、九龙壁、钟楼、客房、写字楼、功德林素斋、药浴、佛乐堂、法物流通处、菩提心杂志社等等。
谛音寺将各种殿宇、楼室合为一体,成为一座高层楼房。
*正门:该寺正门上,镶有[[香港]][[释圣一|圣一]]和尚题写的“谛音寺”蓝底金字匾额。
*玉佛殿前庭:上台阶入正门,为玉佛殿前庭。前庭正中为天王殿,中央供奉[[大肚弥勒佛]],背后立[[韦驮]],两侧有[[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背面为六尊姿态各异的观音显对像;东庭为天官弥勒殿、东方药师殿;西庭为大悲殿、西方三圣殿。
*玉佛殿主殿:位于前庭供奉的[[大肚弥勒佛]]背后。400平方米,为能容纳一千人的净土道场。殿内供奉缅甸玉佛,高3.18米、宽1.8米。两旁侍立[[阿难]]、[[迦叶]]像,均为[[汉白玉]]雕成。殿内两侧为十二圆觉菩萨塑像,分室而坐。四周还有1200尊彩绘金身佛像,上侧两面墙壁为玻璃雕刻的佛祖成道画。殿顶为佛祖说法和三十三云集听法彩绘。
*坛城:密坛[[坛城]]是谛音寺举行[[密宗]]仪式的场所。坛城内供有[[释迦牟尼佛]][[心脏]]舍利子,用于密传大法、灌顶、重要法事。
*五方文殊殿:是由[[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法王[[晋美彭措]]提议并设计建造,将[[五台山]]五个台的[[文殊菩萨]]像集合一体供于其内,故名“五方”。
*古佛殿:殿内供奉谛音寺原址(隋、唐时期)出土的三尊玉佛。
*其他建筑:七层的楼房内,还设有佛教艺术厅、素斋馆、译经馆、禅房、佛乐堂、药浴室等。藏经楼内藏有汉文、藏文[[大藏经]]。
===寺廟===
[[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統稱為'''廟宇'''<ref>{{cite web|title=道教宮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url=https://cabu.kcg.gov.tw/Web/FileDownLoad/FileUpload/20160111175017411680.pdf|website=高雄市政府民政局|access-date=2018-04-07|archive-date=2020-10-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028062933/https://cabu.kcg.gov.tw/Web/FileDownLoad/FileUpload/20160111175017411680.pdf|dead-url=no}}</ref>。
一般包括[[道觀]]、[[佛寺]]、[[祠]]等[[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的[[家廟|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这些家庙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或'''宗廟''',皇家[[太庙]]與[[明堂]]则合稱为'''廟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築==
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門 (建築物)|門]]為入口,如[[神道坊]](廟宇[[牌坊]])、[[山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或[[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 (道路)|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廟宇林|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闕]],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 (道教)|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與[[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
民間信仰中的寺廟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為帝、后、妃或[[王爺信仰|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獲[[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如香港、[[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寺]]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寺]]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巖仔|巖]]」本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據險而築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 (宗教)|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的[[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祠]]」,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的[[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的[[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的[[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與[[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 (消歧義)|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另外,一般私人設立的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廟”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為祭祀場所名稱,如[[武廟]]、[[文昌廟]]、[[文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庙]]、[[義民廟]]、祭祀[[后羿]]的[[三嵕廟|三嵕(zōng)廟]]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祠 (神道)|祠]]」,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場所稱為「[[御嶽 (琉球)|御嶽]]」,其中一些屬於寺廟形式。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
|<center>'''諦音寺'''<b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636/20160716101217-538177566.jpg/30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aike.sogou.com/v7939789.htm 圖片來自sogou]</small>
|}
'''谛音寺'''是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孙村的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历史==
谛音寺原是位于石家庄郊区的孙村的一座古寺,始建于[[唐高宗]]时期。据碑文记载:“正定南三十五里,有沿河小村,村边傍水有古刹,名谛音寺。寺内立如来佛像,住僧百人……寺前有道通[[赵州]]。”据文献记载,[[唐朝]][[玄奘]]入选前,曾在此处参学。明朝、清朝,该寺多次重修,曾改名“香严寺”。《[[获鹿县]]志》记载:“县城东南三十五里孙村西有香严古寺一座,每逢初一、十五,数千名香客从周围几十里赶来这里聚会……。”清朝末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攻,香严寺在战乱中被毁,其内的如来像被盗,其余几座佛像被当地百姓掩埋保存(如今已经出土)。
1994年,[[有明上人]]任会长,[[陈泉州]][[居士]]任副会长的[[石家庄市佛教协会]]决定重建谛音寺。陈泉州副会长争取到国内外同宗的赞助,筹款3800万元人民币。1994年8月15日举办了新建谛音寺奠基法会。
经过一年多施工,在谛音寺第一期工程——谛音寺玉佛殿竣工之际,1995年11月11日,谛音寺举办了开光典礼。[[石家庄市佛教协会]]会长[[有明上人]]为玉佛做了法事,[[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龙多活佛]]为玉佛进行了开光。陈泉州副会长发表讲话,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的有关领导出席典礼并参观了玉佛殿。
==建筑==
谛音寺位于[[石家庄]][[建设南大街]]路东的孙村古谛音寺旧址,占地12亩半,建筑总面积13000平米。谛音寺前为3000平米的广场,广场两边分别为九龙壁及方丈院、钟鼓楼。谛音寺矗立在广场北侧,为一座七层楼房。两侧建有配套建筑。谛音寺建筑有:玉佛殿、天王殿、侧殿、藏经殿、九龙壁、钟楼、客房、写字楼、功德林素斋、药浴、佛乐堂、法物流通处、菩提心杂志社等等。
谛音寺将各种殿宇、楼室合为一体,成为一座高层楼房。
*正门:该寺正门上,镶有[[香港]][[释圣一|圣一]]和尚题写的“谛音寺”蓝底金字匾额。
*玉佛殿前庭:上台阶入正门,为玉佛殿前庭。前庭正中为天王殿,中央供奉[[大肚弥勒佛]],背后立[[韦驮]],两侧有[[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背面为六尊姿态各异的观音显对像;东庭为天官弥勒殿、东方药师殿;西庭为大悲殿、西方三圣殿。
*玉佛殿主殿:位于前庭供奉的[[大肚弥勒佛]]背后。400平方米,为能容纳一千人的净土道场。殿内供奉缅甸玉佛,高3.18米、宽1.8米。两旁侍立[[阿难]]、[[迦叶]]像,均为[[汉白玉]]雕成。殿内两侧为十二圆觉菩萨塑像,分室而坐。四周还有1200尊彩绘金身佛像,上侧两面墙壁为玻璃雕刻的佛祖成道画。殿顶为佛祖说法和三十三云集听法彩绘。
*坛城:密坛[[坛城]]是谛音寺举行[[密宗]]仪式的场所。坛城内供有[[释迦牟尼佛]][[心脏]]舍利子,用于密传大法、灌顶、重要法事。
*五方文殊殿:是由[[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法王[[晋美彭措]]提议并设计建造,将[[五台山]]五个台的[[文殊菩萨]]像集合一体供于其内,故名“五方”。
*古佛殿:殿内供奉谛音寺原址(隋、唐时期)出土的三尊玉佛。
*其他建筑:七层的楼房内,还设有佛教艺术厅、素斋馆、译经馆、禅房、佛乐堂、药浴室等。藏经楼内藏有汉文、藏文[[大藏经]]。
===寺廟===
[[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統稱為'''廟宇'''<ref>{{cite web|title=道教宮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url=https://cabu.kcg.gov.tw/Web/FileDownLoad/FileUpload/20160111175017411680.pdf|website=高雄市政府民政局|access-date=2018-04-07|archive-date=2020-10-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028062933/https://cabu.kcg.gov.tw/Web/FileDownLoad/FileUpload/20160111175017411680.pdf|dead-url=no}}</ref>。
一般包括[[道觀]]、[[佛寺]]、[[祠]]等[[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的[[家廟|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这些家庙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或'''宗廟''',皇家[[太庙]]與[[明堂]]则合稱为'''廟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築==
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門 (建築物)|門]]為入口,如[[神道坊]](廟宇[[牌坊]])、[[山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或[[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 (道路)|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廟宇林|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闕]],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 (道教)|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與[[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
民間信仰中的寺廟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為帝、后、妃或[[王爺信仰|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獲[[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如香港、[[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寺]]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寺]]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巖仔|巖]]」本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據險而築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 (宗教)|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的[[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祠]]」,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的[[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的[[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的[[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與[[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 (消歧義)|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另外,一般私人設立的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廟”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為祭祀場所名稱,如[[武廟]]、[[文昌廟]]、[[文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庙]]、[[義民廟]]、祭祀[[后羿]]的[[三嵕廟|三嵕(zōng)廟]]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祠 (神道)|祠]]」,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場所稱為「[[御嶽 (琉球)|御嶽]]」,其中一些屬於寺廟形式。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