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民間美術

增加 6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   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农民画]]、[[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   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来源'''==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 、[[扎纸]] 、[[符道神像]] 、服装饰件 、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   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   另外 ,它们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让人有更多的喜庆感觉。
=='''种类'''==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可分为:   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② 雕塑。有彩塑( 奇观彩塑 、 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活动玩具等。   ④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   ⑤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   ⑦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   ⑧ 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⑨[[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⑩ 编织。包括[[草编]] 、[[竹编]] 、[[柳条编]]、[[秸编秫]]、[[麦秆编]]、[[棕编]] 、[[纸编]]等。食品。糕点模、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
=='''地方代表'''==
'''一、窗花剪纸'''
窗花剪纸是陕西民间最广泛、最普及的民间艺术活动。这种传统的装饰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汉代,民间农夫女子就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一种“[[方胜花鸟]]”   贴在鬓角以作美丽的装饰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到隋唐时代,在节日、庆典用彩纸剪成各种花草、动植物、人物故事,贴在窗格上的称“窗花””,贴在门楣上的称“门签”、“门画”,婚嫁时床头、墙炕上的称“贴花”、“喜花”、“顶蓬花”等;   宋代就有了系统的各种剪纸讲究,使“喜花”、“礼花”、“门花”在婚嫁上应用到丧礼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丧葬,有长筒形的各种“葬仪花”;明清时期,女子出嫁,十分讲求“上炕剪子”(即会剪各种窗花、衣样等刀剪工艺活路),所谓“上炕剪子下炕镰”。   发展到近现代,陕西各地农村,上至老年妇女,下至青少年女子,几乎家家都有剪贴窗花的习俗,多数人都会剪出个“花鸟虫鱼”来,许多家户,均保存有“窗花底样”,逢年过节,前后窗格、墙头,都贴有各种人物、戏曲、山水、花鸟虫鱼、家禽、兽物等剪纸和窗花,尤其以剪纸最为普遍。   每逢红(喜庆)白(丧葬)事、喜庆、节日,都要剪贴各种“花格”、“花边”、单、双“喜”字、“吉祥图”、“太极图”等,把房间、堂屋布置得有条有理,美观鲜沽。   这种习俗,代代相传,有增无减,日渐兴盛。在许多农户,窗花剪纸成为择婚的条件之一,如某某姑娘“能描(绘)、能剪(窗花、衣服样式、款式)、能扎(绣工)”,就被农家竞相择婚 .  同时,这种剪纸工艺也成为人与人、户与户之问,求美、比美、争胜的风俗内容之一。这都充分反映了陕西民间各族人民的共同心理  陕西窗花剪纸,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域之间,各有特色和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文化传统的差异。至于个人风格的差异,则取决于民间艺术家素质的差异,除了先天性因素外,阅历、文化修养、个人爱好也是民间艺术家的重要后天因素。 陕北窗花剪纸,在全国较有名气,这是由于延安革命根据地的艺术家广为扶植、引导、介绍的结果,当然,其窗花艺术的蕴藏和质地之雄厚,是历史形成的。陕北窗花比较浑厚、纯真,自然成趣,反映了陕北人民的质朴和敦厚,其山水人物、各种山区风情跃然纸上; 关中的窗花剪纸,略显粗犷兼有巧思,许多窗花剪纸有粗有细,巧、捷玲珑,题材多而广,形式杂而巧,并且,不以“识字”作为标准,许多不识字的老年妇女,所剪出的窗花,其巧思与结构,令识字者“瞠目哑舌”、赞叹不已; 陕南一带的窗花,相对之下,较关中为少,但各种剪纸、工艺较多且广泛,商洛、安康、汉中等地的剪纸、工艺还享名省内外。 在繁浩的窗花剪纸中,戏剧人物、戏剧故事、花鸟虫鱼、禽兽龙麟以及各种风习、世俗等方面的选题,是窗花剪纸的主要内容
陕西窗花剪纸,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域之间,各有特 其色调一般是单 和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文化传统的差异。至于个人风格的差异,则取决于民间艺术家素质的差异,除了先天性因素外 (黑或某一种单彩) 阅历、文化修养、个人爱好 是民间艺术家的重要后天因素。陕北窗花剪纸,在全国较 名气,这是由于延安革命根据地的艺术家广为扶植、引导、介绍的结果,当然,其窗花艺术的蕴藏和质地之雄厚,是历史形成的。陕北窗花比较浑厚、纯真,自然成趣,反映了陕北人民的质朴和敦厚,其山水人物、 各种 山区风情跃然纸上;关中的 彩色 窗花 (彩纸或染成色 略显粗犷兼有巧思,许多 窗花剪纸 有粗有细, 构图精 、捷玲珑 题材多而广,形式杂而巧,并且,不以“识字”作为标准,许多不识字的老年妇女,所剪出的窗花,其巧思与结构,令识字者“瞠目哑舌” 一般线条 赞叹不已;陕南一带的窗花, 线体互 对之下 接连 较关中为少,但各种剪纸、工艺较多且广泛,商洛、安康、汉中等地的剪纸、工艺还享名省内外 不能断笔断头断线
在繁浩的窗花剪纸中,戏剧人物、戏剧故事、花鸟虫鱼、禽兽龙麟以及各种风习、世俗等方面的选题,是窗花剪纸的主要内容。其色调一般是单色(黑或某一种单彩),也有各种彩色窗花(彩纸或染成色纸),窗花剪纸构图精巧,一般线条、线体互相接连,不能断笔断头断线。 所以,构图必须单纯、优美,不能过于细碎、琐繁,以免剪刀难于开合。
陕西窗花剪纸有名者!
 
一朝邑剪纸朝邑窗花剪纸,属陕西东府具有特色的一派,它较其它县的窗花古朴、秀丽,式样略长,色彩独具,其内容以剪各种戏剧人物为最有名,参加省展出的名品资料,现存陕西省群众艺术馆。
 
二永寿剪纸永寿剪纸的构图、风格,被称为巧捷浑厚,有山区、平原人民生活风俗奇趣。农村妇女安玉芳,60多岁,被称为专家“花匠”,参加过省、地、县三级美术大赛;夏玉梅,古屯乡妇女,善剪各种飞鸟,得意之作[[《百鸟朝凤》]]驰名国内,并赴法国展出。
三岐山、凤翔剪纸凤翔县彪角乡卧龙村,被称为“剪纸村”,李拉翠是该村最有名者,可剪上千种花样 .  窗花比其它县大一倍,构图丰满,新奇别致,属真正的传统的岐(山)凤(翔)窗花。岐、凤窗花在该地农户中,多被当作家庭副业,每年秋后动剪,“腊八”(腊月初八日)上市 .  十余对可卖几角钱,远销凤翔县城、蔡家坡、太白县等地,有的巧手妇女,一年卖“彪角窗花”,可得数百元收入。 
四大荔窗花大荔县流行皮影戏,其刻技高超,民问纷纷仿效,因而窗花剪纸随之兴起。窗花中各种戏剧人物、故事因此而盛行当地,家家户户窗格、院墙,无不张贴各种窗花剪纸花样,其人物活灵活现;另外,各种花鸟虫鱼剪纸,也不绝于各户窗棂。
五安塞剪纸安塞剪纸名驰国内外,在手法上,分阳刻、阴刻两种手法。阳刻,线条粗壮有力,黑白分明;阴刻,大刀阔斧,有如画像、木刻。   在省上举办的剪纸展览中,安塞妇女张芝兰的《三个老汉》获二等奖、高全爱的[[《骑驴婆姨》]]获一等奖,他们还展出了众多的传统、故事、童话剪纸系列,   如《老鼠嫁女》、[[《王祥卧冰》]]等,也获得好评。安塞剪纸现已成为陕西的一支流派和风俗画劲旅。
六定边剪纸 定边剪纸是“三边”剪纸的主要部分,其剪纸有浓厚的人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造型上酷似黑白木刻,题材广泛,风格独具一格。
陕西是民间艺术大省,窗花剪纸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建国后,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剪纸之乡”的有:   安塞、洛川、富县、旬邑、定边、靖边6个县,还有宝鸡、凤翔、千阳、澄城、华县、合阳、大荔、延长、黄陵、佳县、高陵等县,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并获奖 .  有些剪纸艺术家被邀请出访法国、美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如为陕西、为中国赢得了荣誉的高陵县耿镇剪纸艺人王顺喜(男),剪纸从不绘大样,也不下底样,总是按心中的“心图”,以眼定线与剪接连不断地剪,剪出成千过万的各种花虫鸟鱼及人物。   他从八岁开始和父母学剪纸,到40多岁已剪纸30多年,每年腊月出售数斤至数十斤,所剪人物和鱼鸟,翻栩如生,多用淡色漫纸,色调自然而巧捷 。1980  1980 年,美国友人访问咸阳之机,邀请他现场剪纸,他一不打稿,二不仿人,双手一时剪出几出戏剧人物,被拍成电视纪录片,广为传播。
'''二、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木版年画,据史料所考,迄今已有476年历史。按从事其业的一个家族一幅祖宗档案记载,明正德二年(1507)肖里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户从事年画副业生产;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邰氏已开办早期年画“画局”,以后一直延续六代人190多年。凤翔木版年画从小到大,由粗到精,经过了多次起落、兴衰,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民间年画胜地。   邰氏[[《世兴画局》]]在近两个世纪的进程中,立足凤翔,面向全国,打向国外,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木版年画从画稿、雕版、印刷到绘彩,都是农民在农闲时手工操作的。清代以前,年画主题主要是门神,而且主要是笔画染色; 到清代中期的嘉庆、道光年问,年画由印墨线手工染色,已逐步改变成全部套版印刷,如大门神秦琼、敬德、方弼、方相等,但如胡须、眉毛部分还是笔描。 生产村、户除肖里村外,还有北肖里村和陈村镇,三个村共三十多家,有正式的“画局”六家,种类除了十多幅大门神、大墙画外,其余都是中小型门画及神福,如“[[六全神]]”、“[[福禄寿三星]]”、“[[二十四孝]]”、“[[春牛图]]”、“[[二十四节气]]”、“[[药王]]”等,年产十多万张,主要销往陕西关中、甘肃及宁夏、青海等省份。 清末民国初,年画生产发展到六、七十家,圆局有十多家,生产门画、大中小门神约四十多种;造型有文武式,站、坐、骑马式, 形象多属历史人物,如商代的方弼、方相,唐代的秦琼、敬德、魏征、盖苏文,宋代的包文拯;还有神话故事人物,天官、福、禄、寿三星,刘海、钟馗、神判等,六全神、槽马、槽猴;灶神有单灶神、双灶神、单印架、[[双印架]]、花瓶、灯笼灶等; 仅“谷雨”画,就有五十多种,[[《十二相》]]、[[《四时报喜》]]等就有四十多种。年画年产量400万张以上,销往全国十多个省市。陕、甘、宁、青、豫、四川等一些省份的农村,处处张贴凤翔的各种年画和灶神. 已成定俗,年画客商成批从凤翔进货,运回各地畅销。抗日战争到建国前,年画生产一度低落,但产量还保持年产600多万张左右。 特别是套印出银色(也叫印银)、描金以后,群众如获至宝,陕、甘、宁、青地区人民,给这种年画,起了一个美名,叫“西凤世兴画局”的[[《金三裁》]]名牌年画
木版年画从画稿、雕版、印刷到绘彩,都是农民在农闲时手工操作的。清代以前 建国后 从1950 画主题主要是门神,而且主要是笔画染色;到清代中期的嘉庆、道光年问, 到1963 画由印墨线手工染色,已逐步改变成全部套版印刷,如大门神秦琼、敬德、方弼、方相等 但如胡须、眉毛部分还是笔描。生产村 户除肖里村外,还有 北肖里村 和陈村镇 三个村共三十多家,有正式 组织起百人以上 的“ [[年 会]] 六家 种类除了十多幅大门神 投股金人股,全用机制的白办公纸 大墙画外 白报纸 其余都是中小型 生产六神 画及 福,如“[[六全神]]”、“[[福禄寿三星]]”、“[[二十四孝]]”、“[[春牛图]]”、“[[二十四节气]]”、“[[药王]]”等 ,年 产十 产300 多万张, 主要 销往 西 关中、甘肃及宁夏、青海等省份 北各地。后由于各种运动,年画生产未恢复到建国前数量
清末民国初, 1978 画生产发展到六、七十家,圆局有十多家,生产门画、大 小门神约四 多种;造型有文武式,站、坐、骑马式,形象多属历史人物,如商代的方弼、方相,唐代的秦琼、敬德、魏征、盖苏文,宋代的包文拯;还有神话故事人物,天官、福、禄、寿 一届 中全会后 刘海、钟馗、神判等,六全神、槽马、槽猴;灶神有单灶神、双灶神、单印架、双印架、花瓶、灯笼灶等;仅“谷雨” 凤翔木版年 ,就 五十多种 了新生 [[《十二相》]]、[[《四时报喜》]]等就有四十多种。年画年产量400万张以 ,销往 全国 十多个 。陕、甘、宁、青、豫、四川等一些省份 美术工艺界 农村 关心支持 处处张贴凤翔的 研制出 各种年画 和灶神,已成定俗,年画客商成批从凤翔进货,运回各地畅销。抗日战争到建国前 近百种 ,年 画生 一度低落,但产量还保持年产600 又恢复到300 多万张 左右。特别是套印出银色(也叫印银)、描金 后,群众如获至宝,陕、甘、宁、青地区人民,给这种年画,起了一个美名,叫“西凤世兴画局”的[[《金三裁》]]名牌年画
建国后,从1950年到1963年,南、北肖里村,组织起百人以上的“[[年画会]]”,投股金人股,全用机制的白办公纸、白报纸,生产六神门神,年产300多万张,仍销往西北各地。后由于各种运动,年画生产未恢复到建国前数量。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翔木版年画有了新生,加上全国及省、市美术工艺界的关心支持,研制出各种年画近百种,年产又恢复到300多万张以上。 以后他们又组织起“南肖里民间工艺美术研究会”和“凤怡木版年画研究会”两大家,加上个体户57家,在全国性产销订货会上,全国18个省市订货,促使年画年产1000万张以上,并销往西欧、南洋、日本等十多个国家。
凤翔木版年画,以其风格独特大方,概括性强、简练、艳丽,实空对比强烈,主题突出,有浓厚的意境,健康的民族民间传统美感,成为民间尊崇流行的一种欣赏、张贴、馈赠佳品,闻名于国内外。
陕西凤翔县六营的彩绘泥塑,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泥塑的制作:先制胶泥,多选用细质土,加上胶水,反复压、踩、揉、蹈而成。   制泥塑时,先在撮好的雏型上画原稿,搞稿制模,按模翻拓,粘合修饰,使之成型,再用土兑胶,以墨色勾线,然后染色点彩,晾干后刷一层胶水即成。   彩绘泥塑有戏剧人物、神话人物、飞禽走兽一百多个品种。这些泥塑,色彩绚丽明快,造型夸张、简练、质朴大方,妙趣横生。最受人欢迎的是卧牛、立虎、挂虎、胖娃娃等。   这些彩绘泥塑,多被西北各省农村视为逢年过节的佳品,或是给孩子做满月的纪念品、家庭日常摆设的装饰品、馈赠亲友的礼品。近几年,凤翔彩绘泥塑已被陕西省列为旅游纪念品,对外大量供应。
'''河北'''
民间艺术综述 [1]
河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兼有平原、草原、高原、山地、湖泊和海滨的省份。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河北民间艺术的地方戏曲、民间曲艺、民间歌舞、乡村古乐、民间美术、特色工艺、沧州武术、吴桥杂技,在国内外都是享有盛誉的 。这些艺术从不同角度表现出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其共同特色是起源于民间生活,有的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有的是从外地移植过来的,有的是在新的形式下创新的,最终逐步形成浓厚的地方特色,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不仅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有着绵延不断的艺术生命力
这些艺术从不同角度表现出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其共同特色是起源于民间生活,有的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有的是从外地移植过来的,有的是在新的形式下创新的,最终逐步形成浓厚的地方特色,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不仅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有着绵延不断的艺术生命力。 河北民间艺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对人民群众陶冶情操、娱乐身心、抒发情感、交流思想,起到了无形纽带的作用,为促进河北省的社会进步,曾做出过彪炳史册的贡献 。1949  1949 年后,河北民间艺术得到了全面系统的整理挖掘,进入了全面复兴的时期。1978年以来,这些艺术重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并增加了新的时代特色。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千秋大业中,河北民间艺术更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为凝聚人心、营造健康的精神氛围,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服务于经济建设,发挥着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功能。
'''一、民间美术'''
河北民间美术包括民间绘画、雕刻、手工艺、历代书法碑帖、寺墓壁画等内容,其中历代书法碑贴是研究历史文物、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而寺墓壁画则是研究壁画艺术和美术史的重要资料,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民间绘画取材于民间生活,在继承传统绘画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也是河北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的手工艺品,数量众多,艺术成就丰厚。   不仅有历史悠久的传统[[陶艺]],如[[定窑]]、[[磁窑]]、[[邢窑]]和[[黑陶]]等,还有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如泥玩具、剪纸、皮影、蜡染、石雕、骨雕、木雕、贝雕等;不仅有惟妙惟肖的装饰工艺,如滕氏布糊画、花丝、花丝首饰、花丝摆件
'''1、玉田泥玩具'''
河北玉田是一个与玉发生关系,极受历代一些帝王和有关专家、学者珍视的古县城。它位于京津唐三市中心,3000多年前为燕国初都所在地,春秋时期归属无终子国,唐初设为无终县。自女皇武则天时期以晋代干宝志怪小说[[《搜神记》]]中“阳伯雍无终山种玉” 的故事而更称为玉田县。   自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玉田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泥塑)”以后,俞加不言自名,炫人眼目  玉田泥人生产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其产地主要分布在戴家屯、西高丘等几个村。1981年乡土玩具专家、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李寸松先生来玉田泥塑之乡考证:早期玉田泥人动物作品与玉田出土的陶猪、陶马、泥埙(哨)等汉墓明器颇如孪生。 可见民间泥塑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孕育和造就了玉田这块神奇的土地
玉田泥人生产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其产地主要分布在戴家屯、西高丘等几个村。1981年乡土玩具专家、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李寸松先生来玉田泥塑之乡考证:早期玉田泥人动物作品与玉田出土的陶猪、陶马、泥埙(哨)等汉墓明器颇如孪生。可见民间泥塑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孕育和造就了玉田这块神奇的土地。 清光绪年间,以刘凯(1870--1961)为代表的泥玩具艺人,随着当时北方盛行的[[《安天会》]]([[西游记]])、[[《南西厢记》]]、[[《宝剑记》]]等昆戈戏剧的盛行和杨柳青年画的流行,对丰富手捏戏文内容的泥人题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将玉田泥人延续下来的著名艺人有刘俊祥、王希庆、刘广田、吴玉成。□
'''二、民间戏剧'''
河北具有古老的传统戏曲。金、元杂剧就是在河北省境内盛行之后,南下传播到江浙一带的。明清以来,弋阳、昆山、梆子、二黄等戏曲声腔,先后在河北盛行 。20  20 世纪40年代末,影响最大、发展最快的河北地方剧种,主要有河北梆子与评剧。在河北流行的剧种有30多个,其中河北土生土长的有26个,代表性的有[[河北梆子]]、[[保定老调]]、[[安国老调]]、[[平调落子]]、[[新颖调]]、[[横歧调]]、[[哈哈腔]]、[[四股弦剧]]、[[评剧]]、[[唐剧]]、[[唐山皮影]]、[[保定皮影]]、[[南辛庄木偶戏]]、[[固义摊戏]]、[[丝弦戏]]、[[坝上二人台]]、[[海兴南锣]]等。
'''三、民间曲艺'''
河北民间曲艺艺术历史悠久,曲种繁多,节目丰富,在各地流传的主要曲种有[[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任丘大鼓]]、[[晋州龙鼓]]、[[赞皇旗鼓]]、[[安国架鼓]]、[[高邑腰鼓]]、[[常山战鼓]]、[[藁城金钹战鼓]]、[[沧州木板大鼓]]、[[木板书]]、[[十不闲]]以及[[单弦]]、[[平书]]、[[相声]]、[[数来宝]]、[[快板书]]、[[三句半]]等30余种。   这些曲种,有的演唱长篇大书,有的演唱小段,多年来流传下来的大小书目数以千计,从事这些曲艺的专业演员和农村业余说唱艺人数以万计。
'''四、民间歌舞'''
河北民间歌舞包括民歌、吹歌、歌舞等形式与内容。其中,河北民歌多为民间口头创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反映广阔的历史生活画卷,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河北吹歌是一独具风采的民族民间乐器演奏形式,其乐器多以唢呐为主,配以管子、笙、笛、板胡伴奏乐器以及锣、鼓、钗等打击乐器,在民间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或喜庆之日,进行演奏。   河北歌舞基本上以秧歌为主,其它还有各种灯类、鼓类以及借用道具表演的[[狮子舞]]、[[竹马]]、[[旱船]]、[[花船]]、小车、[[大头舞]]等146种。
'''五、民间古乐'''
河北乡村古乐活跃于河北乡村,完整保留下来的主要有邢台市广宗的太平道乐、巨鹿道教音乐班打醮科仪音乐、廊坊市固安县屈家营音乐会、军卢村义和团音乐。   这四种音乐的共同特点是披着宗教外衣,却完全体现着民族文化传统,均可以称之为僧儒道三家并用的庄重典雅音乐。这些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以其古朴、优雅、独特在民间音乐大花园中争奇斗艳。
'''六、民间武术'''
现今吴桥杂技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创建和改进了许多新的节目,例如[[狮子舞]]、[[龙灯舞]]、[[套圈舞]]、[[彩舞绸]]、[[中幡]]、[[飞钣]]、[[十字飞人]]、[[双层秋千]]、[[脑担子]]、[[大飞吊子]]、[[飞车走壁]]、[[大型魔术]]等。
在历史上,吴桥县产生过许多著名的杂技艺人。仅在清代,吴桥就造就了许多蜚声中外的杂技名流和杂技世家。   如,五代耍熊的"狗熊程"一家,号称"大王一"的巨型魔术大师穆成林,曾经赢得埃塞俄比亚皇帝叹服、获得一枚金质奖章的姚振奎,多次在皇宫中献艺的中国民间戏法老前辈蒋德成,创办中国第一个大马戏团并享誉东南亚的杂技大师孙富友等,都是吴桥籍杂技艺人。
在全国各地的杂技团体与世界28个国家的杂技团,都有吴桥籍杂技艺人,故国内杂技界有"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之说。吴桥全县共有杂技团29个,共有演员900余名。
基于吴桥杂技在海内外的深远影响,以及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河北省于1987年开始举办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至今已举办过八届(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共有来自亚、非、欧、美、澳等五大洲的近百个国家参加的世界杂技盛会。   该杂技节逢单年举行,一般在10月最后一周或11月的第一周举行,会场设在省会石家庄,艺术节以沧州铁狮子"镇海吼"为范本,以象征和平、友谊的绿色为底色,制作了节徽,设金狮、银狮、铜狮奖。   此举不仅促进了中外杂技艺术的交流,而且也促进了河北对外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ref>[httpshttp://newfinance.qqeastmoney.com/omna/20180819/20180819A027AL202110082130780939.html 美在 大力弘扬传承 民间 ——中国美 馆藏木版年画作品展”在延安开幕], 中国美术馆 7月19日东方财富网 2021-10-06</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00 藝術類]]
33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