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集凤镇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集凤镇</big> ''' |- |File:集凤镇.jpg|缩略图|居中|[ 原…”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集凤镇</big> '''
|-
|[[File:集凤镇.jpg|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集凤镇
别 名: 走马铺(古驿站名)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面 积: 57.72 km²
政府驻地: 集凤镇观斗街18号
电话区号: 0838
邮政区码: 618118
人口数量: 16621人(2017)
著名景点: 中江芍药谷
车牌代码: 川F
|}
'''集凤镇''',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辖镇,1940年置集凤乡,1950年沿用旧名,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6年石垭乡、隆兴乡并入建集凤镇。位于中江县城西面,地处龙泉山脉尾端,属丘陵浅山区。全镇幅员面积57.72平方千米,总人口16621人(2017),下辖1个居委会、21个村186个社,是一个以中药材、水果、蚕桑和劳务“四大优势”产业为经济支柱的农业大镇。
集凤镇因古时在此设驿站,群众开铺卖马料,俗称“走马铺”,又因此地山峦密集,古有“水”为“龙”,“山”为“凤”之说,清末当地文人赋予雅名“集凤”。集凤镇地处中江县城西北面的龙泉山脉深丘区,海拔870米,距县城2l公里,广汉市45公里,德阳市35公里,与省会成都相距90公里,九高路(原中广路)横贯我镇,村村通水泥路,交通、通信方便。
2019年12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德阳市调整旌阳区等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5号):撤销石泉乡和古店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集凤镇管辖,集凤镇人民政府驻观斗街18号。<ref>[ ], , --</ref>
==乡镇概况==
集凤镇是中江至广汉、德阳、成都途经之地,古时在此曾设驿站,当地百姓在此开铺和卖马料,为给来往路过的商人提供暂住和马匹粮草补济,因此得名“走马铺”。古有“水”为“龙”,“山”为“凤”之说,由于“走马铺”座落于群山密集,山峦怀抱之中,因此清末当地文人又赋予雅名“集凤”而延续至今。
集凤镇充分发挥山区自然优势,农村经济以种养业为主,狠抓以白芍为为重点的名贵中药材主导产业,以将金花梨、黄花梨等优质水果与芍药间作,从而在全镇形成了梨花、芍药花互相补充,上果下药两道靓 丽的风景线。集凤镇抢抓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四川丘区强县”奋斗目标,结合本镇实际,进一步调整总体发展布局,实施“特色农业固基,开发旅游富镇,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大力弘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加快全镇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健康发展。
==行政区域==
行政区域面积57.72平方千米,全镇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86个杜,总人口16621人(2017),现有耕地面积25095亩。集凤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满足两熟制果、桑、中小药材生长。
==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以种养业为主,粮经比例4.5:5.5,2006年食用菌年产量0.74吨,金花梨、黄花梨等优质水果年产量1254吨,白芍、丹参桔梗等中药材1822吨,1988年定为省药材基地,是地道中江白芍、丹参主产区之一。2009年全镇栽植核桃3600亩、速生工业原料林2000亩,生猪出栏34768头,小家禽、家畜出栏达到53万只。国内生产总值GDP1580万元,年财政税收收入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78元,属中江县一类镇。
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1369吨,中草药面积12000亩,产量达25000吨,水果产量1300吨。同时,由于自然环境幽静,植被覆盖率高,水果种植面积广且品质好,所以也蕴藏着极大的绿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给粮食、药材、水果的产销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极大地制约了我镇的经济发展速度,使人民生活水平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
集凤镇地处龙泉山脉深丘区,位于中江县城西北面,东邻南华镇,南连石泉、合兴乡;西接古店,北靠会棚。海拨870米,幅圆面积57.72平方千米。距县城2l公里,广汉市45公里,德阳市35公里,与省会成都相距90公里,九高路(原中广路)横贯我镇,村村通水泥路,交通、通信方便。
==气候条件==
集凤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空气质量优,年平均气温14.8--15.5℃,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良好的气候使一年四季旅游资源不断随气候因应而生,形成“春花、夏菌、秋果、冬雪”独具特色的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风景线。是宜居生活、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资源优势==
集凤镇乡村自然风光秀丽,森林覆盖率高,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1、以芍药花、50里金花梨长廊为重点的乡村山水田园风貌独具特色,生态环境优良。
2、山峰密集、观斗山、仙女冠等沟谷景观奇特、清新质朴的自然生态环境壮观;
3、集凤船形堰、隆兴龙王潭、群力水库山水交相辉映秀丽;
4、集风金鸡寺、石垭老观音等宗教场所香烟旺盛。形成集凤一带乡村旅游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相结合,构成集风独具特的旅游观光区。
当前集凤旅游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作为距离县城21公里,其四大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交相辉映,可开发构建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紧邻德阳、广汉、成都经济圈,这一主要客源市场,交通瓶颈突破在即,旅游可进入性大为增强,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灾后重建==
中江县集凤镇一座座灾后重建的新房拔地而起,宽敞、漂亮,散落在青山绿水间,格外引人注目,其实,这只是镇党委、政府广泛发动群众,自力更生,不等不靠,重建家园的一个亮点。 “5·12”特大地震,造成集凤镇561户房屋倒塌,以及供水等大量基础设施损坏,损失惨重。
面对严重灾情,镇党委、政府不断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狠抓灾后重建工作。
地震使石垭水厂机房严重受损,6.7公里输水管道破裂,造成5000多人没有干净水吃。在十年九旱本来就严重缺水的集凤山区,这将是影响当地稳定的大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震后第二天就开始组织力量进行维修恢复,经过7天的艰苦努力,终于让当地群众有了干净水喝。就这样,集凤镇投资10多万元完全恢复了两个水厂和9个供水站的正常供水,让广大群众感激不已。
震灾使集凤镇水库、塘堰堤坝裂缝,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特别是涉及群岭村、隆兴村13个社2600多人生产生活用水的小二型水库堤坝裂缝,是严重安全隐患。他们积极向上争取资金4万多元,很快进行了加固处理,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同时,他们还整治塘堰40口,山坪塘570口,增加蓄水量10万立方米,为大春灌溉,确保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众多急需修建的农房,镇党委书记廖晶、镇长刘期辉更是不遗余力,从抓规划设计开始,全面抓,抓全面,使集凤镇受灾群众重建家园进展顺利。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他们把云梯村12社20户重建农房集中修建,统一设计、统一户型。不通公路,影响修建和群众生活,他们组织力量抢修公路,到6月9日长达580米的碎石公路就建成了。到2008年10月,这里房屋修建进展很快。
白梁村8社因受地质灾害影响,新宅基地不好找,他们想修到中(江)广(汉)公路旁的相邻9社地段,涉及到换地等麻烦事,非常困难,但镇村领导高度重视,多方协调,最后将9社和8社共9户修房户纳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统一户型,让8社村民梦想成真。同时,他们积极协调解决砖厂的困难,让砖厂加足马力多生产,并积极协调困难户修房贷款,解决资金,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到2008年7月13日,集凤镇已修好新房有14户,在建的90多户,备料的达200多户,占要重新修房户的一半以上。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集凤镇</big> '''
|-
|[[File:集凤镇.jpg|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集凤镇
别 名: 走马铺(古驿站名)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面 积: 57.72 km²
政府驻地: 集凤镇观斗街18号
电话区号: 0838
邮政区码: 618118
人口数量: 16621人(2017)
著名景点: 中江芍药谷
车牌代码: 川F
|}
'''集凤镇''',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辖镇,1940年置集凤乡,1950年沿用旧名,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6年石垭乡、隆兴乡并入建集凤镇。位于中江县城西面,地处龙泉山脉尾端,属丘陵浅山区。全镇幅员面积57.72平方千米,总人口16621人(2017),下辖1个居委会、21个村186个社,是一个以中药材、水果、蚕桑和劳务“四大优势”产业为经济支柱的农业大镇。
集凤镇因古时在此设驿站,群众开铺卖马料,俗称“走马铺”,又因此地山峦密集,古有“水”为“龙”,“山”为“凤”之说,清末当地文人赋予雅名“集凤”。集凤镇地处中江县城西北面的龙泉山脉深丘区,海拔870米,距县城2l公里,广汉市45公里,德阳市35公里,与省会成都相距90公里,九高路(原中广路)横贯我镇,村村通水泥路,交通、通信方便。
2019年12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德阳市调整旌阳区等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5号):撤销石泉乡和古店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集凤镇管辖,集凤镇人民政府驻观斗街18号。<ref>[ ], , --</ref>
==乡镇概况==
集凤镇是中江至广汉、德阳、成都途经之地,古时在此曾设驿站,当地百姓在此开铺和卖马料,为给来往路过的商人提供暂住和马匹粮草补济,因此得名“走马铺”。古有“水”为“龙”,“山”为“凤”之说,由于“走马铺”座落于群山密集,山峦怀抱之中,因此清末当地文人又赋予雅名“集凤”而延续至今。
集凤镇充分发挥山区自然优势,农村经济以种养业为主,狠抓以白芍为为重点的名贵中药材主导产业,以将金花梨、黄花梨等优质水果与芍药间作,从而在全镇形成了梨花、芍药花互相补充,上果下药两道靓 丽的风景线。集凤镇抢抓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四川丘区强县”奋斗目标,结合本镇实际,进一步调整总体发展布局,实施“特色农业固基,开发旅游富镇,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大力弘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加快全镇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健康发展。
==行政区域==
行政区域面积57.72平方千米,全镇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86个杜,总人口16621人(2017),现有耕地面积25095亩。集凤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满足两熟制果、桑、中小药材生长。
==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以种养业为主,粮经比例4.5:5.5,2006年食用菌年产量0.74吨,金花梨、黄花梨等优质水果年产量1254吨,白芍、丹参桔梗等中药材1822吨,1988年定为省药材基地,是地道中江白芍、丹参主产区之一。2009年全镇栽植核桃3600亩、速生工业原料林2000亩,生猪出栏34768头,小家禽、家畜出栏达到53万只。国内生产总值GDP1580万元,年财政税收收入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78元,属中江县一类镇。
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1369吨,中草药面积12000亩,产量达25000吨,水果产量1300吨。同时,由于自然环境幽静,植被覆盖率高,水果种植面积广且品质好,所以也蕴藏着极大的绿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给粮食、药材、水果的产销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极大地制约了我镇的经济发展速度,使人民生活水平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
集凤镇地处龙泉山脉深丘区,位于中江县城西北面,东邻南华镇,南连石泉、合兴乡;西接古店,北靠会棚。海拨870米,幅圆面积57.72平方千米。距县城2l公里,广汉市45公里,德阳市35公里,与省会成都相距90公里,九高路(原中广路)横贯我镇,村村通水泥路,交通、通信方便。
==气候条件==
集凤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空气质量优,年平均气温14.8--15.5℃,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良好的气候使一年四季旅游资源不断随气候因应而生,形成“春花、夏菌、秋果、冬雪”独具特色的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风景线。是宜居生活、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资源优势==
集凤镇乡村自然风光秀丽,森林覆盖率高,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1、以芍药花、50里金花梨长廊为重点的乡村山水田园风貌独具特色,生态环境优良。
2、山峰密集、观斗山、仙女冠等沟谷景观奇特、清新质朴的自然生态环境壮观;
3、集凤船形堰、隆兴龙王潭、群力水库山水交相辉映秀丽;
4、集风金鸡寺、石垭老观音等宗教场所香烟旺盛。形成集凤一带乡村旅游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相结合,构成集风独具特的旅游观光区。
当前集凤旅游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作为距离县城21公里,其四大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交相辉映,可开发构建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紧邻德阳、广汉、成都经济圈,这一主要客源市场,交通瓶颈突破在即,旅游可进入性大为增强,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灾后重建==
中江县集凤镇一座座灾后重建的新房拔地而起,宽敞、漂亮,散落在青山绿水间,格外引人注目,其实,这只是镇党委、政府广泛发动群众,自力更生,不等不靠,重建家园的一个亮点。 “5·12”特大地震,造成集凤镇561户房屋倒塌,以及供水等大量基础设施损坏,损失惨重。
面对严重灾情,镇党委、政府不断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狠抓灾后重建工作。
地震使石垭水厂机房严重受损,6.7公里输水管道破裂,造成5000多人没有干净水吃。在十年九旱本来就严重缺水的集凤山区,这将是影响当地稳定的大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震后第二天就开始组织力量进行维修恢复,经过7天的艰苦努力,终于让当地群众有了干净水喝。就这样,集凤镇投资10多万元完全恢复了两个水厂和9个供水站的正常供水,让广大群众感激不已。
震灾使集凤镇水库、塘堰堤坝裂缝,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特别是涉及群岭村、隆兴村13个社2600多人生产生活用水的小二型水库堤坝裂缝,是严重安全隐患。他们积极向上争取资金4万多元,很快进行了加固处理,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同时,他们还整治塘堰40口,山坪塘570口,增加蓄水量10万立方米,为大春灌溉,确保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众多急需修建的农房,镇党委书记廖晶、镇长刘期辉更是不遗余力,从抓规划设计开始,全面抓,抓全面,使集凤镇受灾群众重建家园进展顺利。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他们把云梯村12社20户重建农房集中修建,统一设计、统一户型。不通公路,影响修建和群众生活,他们组织力量抢修公路,到6月9日长达580米的碎石公路就建成了。到2008年10月,这里房屋修建进展很快。
白梁村8社因受地质灾害影响,新宅基地不好找,他们想修到中(江)广(汉)公路旁的相邻9社地段,涉及到换地等麻烦事,非常困难,但镇村领导高度重视,多方协调,最后将9社和8社共9户修房户纳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统一户型,让8社村民梦想成真。同时,他们积极协调解决砖厂的困难,让砖厂加足马力多生产,并积极协调困难户修房贷款,解决资金,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到2008年7月13日,集凤镇已修好新房有14户,在建的90多户,备料的达200多户,占要重新修房户的一半以上。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