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环境地貌图

增加 4,592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环境地貌图</big> '''   |-   | File:2018083015050485943.j…”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环境地貌图</big> '''
 
|-
 
|
[[File:2018083015050485943.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18/08/30/2018083015050485943.jpg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7%8E%AF%E5%A2%83%E5%9C%B0%E8%B2%8C&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5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环境地貌'''是指[[人类生产和生存环境]]的地貌,或人类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地貌。

=='''研究历史'''==

研究地貌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与人类活动对地貌环境的改变,现已发展成环境地貌学。最早涉及环境地貌的著作,有美国马什(G. P. Marsh)1864年的《人和自然》、德国科塔(B. V. Cotta)1866年的《今天的地质学》等。1972和1973年科茨(D. R. Coates)主编的《环境地貌学与风景保护》第一、三卷论文集正式出版,首次提出了“环境地貌学”一词。其后有关环境地貌的论著大量出现,如寇兹主编的《都市地貌学》论文集(1976年)、英国格雷戈里和沃林(K. J. Gregory and D. E. Walling)主编的《人与环境过程》(1981年)、美国弗拉齐尔(J. W. Frazier)主编的《应用地理学》论文集(1982年)等。中国从战国时期《荀子》一书开始有关于坏境地貌的论述。

=='''涉及范围'''==

近年来地理地质学家在环境地貌方面主要研究工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有关地貌和生态环境问题:①影响人类的地貌作用过程和地形;②人类通过对地貌进而对陆地水干扰并使其质量降低的问题;③人类利用地貌作用形成物作为资源的问题;④地貌学在环境规划和管理中的作用等。由于地貌是 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基础,随着生产的发展,与地貌有关的环境问题将大量出现,环境地貌已成为经济生产发展中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地形分析'''==

区域的构造地质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貌的基本轮廓,如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和平原等,在这些轮廓的基础上,由于外营力作用而往往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它是区域土地资源的地学基础。对一个不太大的区域来说,地质构造与地貌类型对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和评价等的影响更深刻、更直接。总的来说,由于长期的地质过程和地形演变,我国现代地貌所反映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是长期以来内外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有三大地貌区域、三条界线和三个台阶。

  1.现代三大地貌区域

  地貌区域根据其成因划分为:①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区,主要包括东北、华北和华南,海拔多在500m以下的地区;②以风力和干燥剥蚀为主的西北干燥区,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和昆仑山一线以西以北海拔l000m左右的地区;③以冰缘和冰川作用占优势的青藏高原区,位于横断山以西,昆仑山以南海拔4000m.5000m的地区。图3—4的高度分区可大体反映出我国的地貌区域。

  2.三条界线

  在中国地貌宏观特征中,有三条界线至关主要:①贺兰山一六盘山一龙门山一哀牢山一线;②天山一阴山一燕山一线;③昆仑山一秦岭一大别山一线(图3—5)。

  3.三个台阶

  上述三条界线划分出三个台阶:①大兴安岭太行山一巫山一线以东平原地区为第一级;②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以北以东高原区为第二级;③青藏高原为第三级(图3-6,表3—6)。

  从地势和地貌等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山地多于平原,其中山地与丘陵占我国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这是我国土地资源面貌的基本特征之一。

  4.不同地貌类型对土地的影响

  一般来说,气候的变化表现是大区域的,而中小范围内的差异,则往往主要受地质构造和地形条件的制约,不同的地表形态直接决定着景观的轮廓形态和内部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地的质量特征。<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5MGNF7005346RC6.html 环境)水落石出:四川涪江江油段现壶穴地貌],网易订阅2021年3月22日,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14,3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