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卢纶

移除 11,12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人物简介==
[[File:卢纶1.jpg|thumb|300px|right|缩略图|卢纶像[http://big5.huaxia.com/sxyc/lsmr/images/20121218/387981.png 原图链接][http://big5.huaxia.com/sxyc/lsmr/2012/12/3130988.html 来自党政机关网]]]
''' 卢纶 (739-'''({{lang|en|'''Lu Lun'''}},{{bd|739年||799年 }}) ,字允言,今保定涿州市卢家场村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br>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br>
==生平<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107d816f64.aspx 古诗文网]</ref>==
过了几年后,卢纶走举试之途,又多不顺利。上文谈到《极玄集》、《旧唐书》都记载卢纶天宝末举进士不第。卢纶有《落第后归终南别业》诗,道:“久为名所误,春尽始归山。落羽羞言命,逢人强破颜。”《纶与吉侍郎中孚……》中说:“方逢粟比金,未识公与卿。十上不可待,三年竟无成。”由这些诗可知,卢纶天宝未落第后,曾在终南山居住读书,又几次应举,但均未能及第。后来他“奉亲避地于鄱阳”,是几次应举都未能及第后,大概为生活所迫,或家遭变故,远赴鄱阳。可能他舅舅家其时在鄱阳一带居住,他又去投靠舅家了。大历初,卢纶又由邵阳赴长安应举,《新唐书》本传说他大历初数举进士不入第。在举试之途,是彻底失败了。<br>
卢纶虽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在诗坛却名声渐盛,而且他交游广泛,是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大历年间,他在长安,在 [ 鄱阳 ] ,与 [[ 吉中孚 ]] [[ 司空曙 ]] [[ 苗发 ]] [[ 崔峒 ]] [[ 耿韦 ]] [[ 李瑞 ]] 等交游唱酬,被称为大历十才子。卢纶堪称十才子之冠冕,受到宰相元载、 [[ 王缙 ]] 的赏识与推荐,由诗坛步入仕途。元载将卢纶的诗进给皇上,补阌乡尉。后来又因王缙的礼聘,为集贤学士、监察御史,这中间又曾任 [ 河南 ] 巩县令。元载、王缙获罪时,卢纶受到牵连,因此还被拘禁过。德宗继位后,卢纶又被任为昭应县令。朱泚之乱发生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召卢纶为元帅府判官。军营生活,使卢纶诗风较为粗犷雄放,关于军旅边塞诗,写得极有生气,为大历十才子其他诗人所难及。因他的诗受到德宗重视,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正当他在官场将要青云直上的时候,生命却终结了。<br>
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葱,浑瑊、马燧、韦皋虽未任过宰相,但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卢纶与之交往的,还有封疆大吏、重要朝官和掌握着入仕、升迁大权的人物,如皇浦温、鲍防、黎干、卢甚、张建封、韦渠牟、裴延龄、王延昌、徐浩、薛邕、赵涓、李纾、包佶、吉中孚、肖昕,其他朝臣、各级官员和名门子弟则更多。与一些著名诗人的交往则更无须细数。从这个意义上讲,卢纶又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交家。
==诗词鉴赏(部分)<ref>[https://baikeso.sogushiwen.comorg/doc/1185962-1254520search.html 360百科aspx?type=author&value=%e5%8d%a2%e7%ba%b 古诗文网 ]</ref>==*'''长安春望'''<br>[[File: 卢纶2.jpg|thumb|300px|right|缩略图|[http://a3.att.hudong.com/81/25/01300000171561121670251828407_s.jpg 原图链接][http://www.baike.com/wiki/%E5%8D%A2%E7%BA%B6 折叠逢病军人来自互动百科]]]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此诗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诗中的这个伤兵退伍后,他很快就发觉等待着他的仍是悲惨的命运。"行多",已不免疲乏;加之"有病",对赶路的人就越发难堪了。病不能行,便引出"住"意。然而住又谈何容易,离军即断了给养,长途跋涉中,干粮已尽。"无粮"的境况下多耽一天多受一天罪。第一句只短短七字,写出"病军人"的三重不堪,将其行住两难、进退无路的凄惨处境和盘托出,这就是"加倍"手法的妙用。第二句承上句"行"字,进一步写人物处境。分为两层。"万里还乡"是"病军人"的目的和希望。尽管家乡也不会有好运等着他,但狐死首丘,叶落归根,对于"病军人"不过是得愿死于乡里而已。虽然"行多",但家乡远隔万里,未行之途必更多。就连死于乡里那种可怜的愿望怕也难以实现呢。这就使"未到乡"三字充满难言的悲愤、哀怨,令读者为之酸鼻。这里,"万里还乡"是不幸之幸,对于诗情是一纵;然而"未到乡",又是"喜"尽悲来,对于诗情是一擒。由于这种擒纵之致,使诗句读来一唱三叹,低回不尽。'''卢纶'''<br>
诗的前两句未直接写人物外貌。只闻其声 东风吹雨过青山 不见其人 却望千门草色闲 然而由于加倍渲染与唱叹 <br>家在梦中何日到 人物形象已呼之欲出。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 春生江 ,第三句进而刻画 物外貌,就更鲜明突出,有如雕像被安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蓬鬓"二字,极 还?(春 动地再现出 个疲病冻饿、受尽折磨的人物形象。"哀吟"直接是因为病饿的缘故,尤其是因为创伤发 的缘故。"病军人"负过伤("金疮":春来) <br>川原缭绕浮云外 宫阙参差落照间。<br>谁念为儒 "秋气"已至,气候变坏,于是旧伤复发。从这里又可知道其衣着的单薄、破敝,不能御寒。于是,第四句又写出了三重"不堪"。此外还有一层未曾明白写出而读者不 意会,那就是"病军人"常恐死于道路、弃骨他乡的内心绝望的痛苦。正由于有交加于身心两方面的痛苦 才使其"哀吟"令人不忍卒闻。这样一个"蓬 独将衰 哀吟"的伤兵形象,作者巧妙地把他放在一个"古城"的背景下,其形容的憔悴,处境的孤凄,无异十倍加。使人感到他随时都可能象蚂蚁一样在城边死去 客秦关 <br>
'''赏析''':<br>样,通过加倍手法,有 首诗中抒发了诗 物刻划 在乱离中的思家之情。诗体现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这种“阴柔之美” 也有背景 主要表现在诗中浓重 烘托 悲哀情绪。诗人感乱思家 把"病军人"饥、寒、疲、病、伤的苦难集 展现 所见 "凄苦之意 心中所思 以过"(南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它客观上 非都 对社会的控诉 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一咏三叹 也流露出诗人对笔下 读后很容易引起 深切 同情 和怜悯,这正是阴柔美的表现。所谓“如叹”“如有思”“如悲”的阴柔这美,正是《长安春望》及“十才子”许多诗篇审美特征的概括 <br>
*''' 折叠 和张仆射 塞下曲 六首( 其二)'''[[File: 卢纶2.jpg|thumb|300px|right|缩略图|[http://a3.att.hudong.com/81/25/01300000171561121670251828407_s.jpg 原图链接][http://www.baike.com/wiki/%E5%8D%A2%E7%BA%B6 来自互动百科]]]<br>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br>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 林暗草惊风 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因为是和张仆射之作(诗题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组诗的第二首,写 <br> 将军夜 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 猛射 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 <br>平明寻白羽 <br>没 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 ,以为虎而射之。 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br>
'''赏析''':<br> 卢纶《塞下曲》共六 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二首,描 写将军夜 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 里巡逻 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 景况 这不但交代了具体 <br>诗的前两句写事件 时间、地点 发生:深夜 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 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 里一片 夜分出山 "林暗草惊 突然狂 " 大作 着一"惊"字,就不仅令 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 自然联想到其中 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 一头白 ,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 扑来 但不言"射"而言"引弓", 恰好 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 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 将军 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 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 林边驰马 不仓皇 既具气势 他眼疾手快 而形象也益鲜明。拉满弓一箭射出… …<br>
句写"没石饮羽" 事件 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 结果是:第二天 清晨("平明") ,将军 搜寻猎物 记起昨晚林间的事 顺原路来到 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 箭者并非猛 ,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 虎,而是 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 石,令人读之 在那里 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 那枝 毛的 "没在 深深钻进 石棱 中", 里去了!请注意箭射 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 突起 箭头要钻入殊 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 是石孔 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 不是石缝 以为非。清人吴乔曾形象地以米喻"意" 是石面 说文则炊米 为饭,诗则酿米而为酒(见《围炉诗话》),其言甚妙。因为诗须诉诸读者 是窄细的尖突 情绪,一般比散文形象更集中,语言更凝炼,更注重意境 石棱――这需要多大 创造 臂力 从而更令人陶醉,也更象酒。在《史记》中才只是一段普普通通插叙 多高 文字,一经诗人提炼加工,便升华出如此富于 术魅力的小诗,不正有些象化稻粱为醇醪吗?啊!<br>
*''' 折叠 和张仆射 塞下曲 六首( 其三)'''<br>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br>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 月黑雁飞高 这是第三首 <br>单于夜遁逃 卢纶虽为中唐诗人 <br>欲将轻骑逐 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br>大雪满弓刀 <br>
'''赏析''':<br> 本诗区区 句" 十个字写出了当时的现实情况:单于在“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 ”的情景下率军溃 " 写敌 在“大雪满弓刀” 溃退 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 个漆黑 逃一追把紧张 阒寂 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 夜晚 战斗场面 敌人悄悄地逃跑 但留给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 广阔的想象空间 这里代指入侵者 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 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氛围 <br>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李端公 / 送李端'''<br>[[File: 送李端.jpg|thumb|300px|right|缩略图|送李端[https://pic.qbaobei.com/Uploads/Editor/2017-09-22/59c485597c723.jpg 原图链接][http://www.qbaobei.com/jiaoyu/997505.html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 。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自亲亲宝贝早教网]]]
折叠晚次鄂州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卢纶'''<br>
三湘 故关 鬓逢秋色 草遍 万里归心对月明 <br>离别自堪悲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 (自 江上鼓鼙声!《全唐诗》于本篇题下注"至德中 悲 一 " :正堪悲)<br>路出寒云外 <br>人归暮雪 当在安史之乱的前期 由于战乱 <br>少孤为客早 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 <br>多难识君迟 在南行途中 <br>掩泪空相向 他写了这首诗 <br>风尘何处期 <br>
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赏析''':<br>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 联写"晚次鄂州" 送别 景况 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 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 郊外枯萎 商贾白天水窗倚枕 野草 不觉酣然入梦 正迎着寒风抖动 不言而喻 四野苍茫 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 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 忽闻船夫相唤,杂着 自然大大 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 离愁别绪 诗人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 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 是船中常景 应接自 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 ,故并 宁的纷乱思绪。所 给人 尽管这些看惯 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 深沉感伤 舟行生活 基调 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 起了提挈全篇 生活感受 作用 <br>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为何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呢?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深入一层: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不是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本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File: 送李端.jpg|thumb|300px|right|缩略图|送李端[https://pic.qbaobei.com/Uploads/Editor/2017-09-22/59c485597c723.jpg 原图链接][http://www.qbaobei.com/jiaoyu/997505.html 来自亲亲宝贝早教网]]]折叠送李端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诗的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象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第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第四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何时才能相会呢?"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参考来源==
{{reflist}}
*[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55.html 卢纶的诗词全集、诗集(319首全)_诗词名句网]
*[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107d816f64.aspx 卢纶简介|生平_古诗文网]
 
 
[[Category:卢姓]]
[[Category:中国唐朝诗人]]
1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