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86
次編輯
變更
桑弧
,内容扩充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桑弧|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桑桑 看图王.jpg|缩略图|center |[http://a1.att.hudong.com/67/07/01300000179000121708075283026.jpg 原图链接] [http://pic.sogou.com/d?query 来自搜狗图片]]]|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上海市|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04|09|01|1916|12|22}} | 国籍 = 中国| 别名 = 李培林(原名)| 职业 = 导演、编剧| 知名作品 = 《女局长的男朋友》 }} '''桑弧'''(1916年12月22日—2004年9月1日),出生于上海市,原名李培林,原籍浙江省宁波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 1941年,李培林以“桑弧”为名创作了电影剧本处女作《灵与肉》。1944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教师万岁》。1947年,执导剧情电影《不了情》。1949年,执导爱情电影《哀乐中年》。1954年,自编自导的戏曲电影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越剧)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金奖。1956年,执导的剧情电影《祝福》获得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1962年,执导剧情电影 [[ 《魔术师的奇遇》 ]] 。1965年,执导艺术记录片《上海之春》。1972年,执导舞台剧 [[ 《白毛女》 ]] (舞剧)。1975年,与王秀文联合执导剧情电影《第二个春天》。1979年,执导喜剧电影 [[ 《她俩和他俩》 ]] ,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81年,与 [[ 傅敬恭 ]] 联合执导剧情电影 [[ 《子夜》 ]] 。1984年,执导剧情电影《邮缘》,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6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 [[ 《女局长的男朋友》 ]]上映 。 ==早年经历 == 1930年桑弧父母双亡,家道中落,辍学进 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润安 字号当学徒。1933年肄业于 沪江大学新闻系,任中国实业银行职员。1935年结识[[周信芳]]与朱石麟两位艺术家,在他们的提携尝试文艺写作。 ==个人经历 == 1935年,李培林通过周信芳结识了著名导演[[朱石麟]],并在他们的提携下尝试电影创作。1941年,李培林以“桑弧”为名创作了剧本《 灵与肉》,——据说这一艺名源自“当年蓬矢桑弧意,岂为功名始读书”。随后,桑弧接连创作了[[《 洞房花烛夜》]]、[[《 人约黄昏后》]],均由朱石麟先后搬上银幕。 从1945至1946年,桑弧在朱石麟的支持下自编自导了[[《 教师万岁》]]和[[《人海双珠》]]。 1946年8月下旬,卡尔登戏院老板吴性栽成立了文华电影公司。桑弧负责公司的艺术创作。为了打响文华电影公司成立的“第一炮”,桑弧经人介绍认识了 张爱玲,随后便邀请她为文华公司创作电影剧本。张爱玲很快就写出了电影剧本《 不了情》。从此,他们开始了合作。1947年2月,[[《不了情》]]作为 文华公司的开山之作正式开拍,导演桑弧,主演为[[ 舒适]]和 [[陈燕燕]]。这部影片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 上映 后一炮打响。借着《不了情》的轰动效应,桑弧再请张爱玲创作了[[《 太太万岁》]]。这部影片 哀而不伤,悲喜交集,桑弧对于 喜剧的把握在这部影片里已经成熟。 1948年,继[[《不了情》]]、[[《 太太万岁》]]后,桑弧拟将张爱玲的名作《 金锁记》改编拍成电影。 1949年拍摄[[《哀乐中年》]],该片表现两个年龄悬殊的教员的爱情,以及父子冲突,含蓄中见出浓烈,喜剧中透出悲凉。 1950年,桑弧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戏曲片(越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和第一部立体电影——[[《 魔术师的奇遇》]]。[[《魔术师的奇遇》]]虽然服务于教化,但离奇的故事、眼花缭乱的噱头却分明让人嗅到摩登的味道,那是一种更简单、更朴素的小欢乐、小烦恼,一次不可多得的关于梦的体验。 “文革”开始后,桑弧创作的空间更趋狭小,被批斗时,他发出“我再也不搞电影了”的哀语。但一俟机会来临,他还是回到了熟悉的领地。1982年他担任编剧的水墨动画片[[《 鹿铃》]]获1983年 金鸡奖和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片奖。 1990年,桑弧导演了他的收山之作—— 京剧艺术片[[《 曹操与杨修》]]。 2004年9月1日逝世。 ==个人生活 == 1946年,因柯灵介绍 [[张爱玲]]认识了桑弧。两人合作了多部电影而产生感情,1951年桑弧娶了一个圈外女子,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去了香港,此后,张爱玲与桑弧再未见过面。 ==人物评价 ==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桑弧一直对市井小民的琐屑生活保持着兴趣,他关注的是“不彻底的人生”,这使得他的电影有一种独特的品质,不同于左翼的慷慨激昂,也不同于一些商业片的一味媚俗。正如张爱玲在《<太太万岁 >题记》中所说:“所谓‘哀乐中年’,大概那意思就是他们的欢乐里永远夹杂着一丝心酸,他们的悲哀也不是完全没有安慰的。”人生的况味,有时就在那些悲欣交集的片刻。在中国导演的队伍中,桑弧是一位茕茕孑立的个数:他的影片没有黄钟大吕的宏亮,亦没有交响乐的激昂,而更接近于一把悠扬的胡琴,平缓却委婉地演绎着凡俗的小曲。桑弧置身在时势的漩涡之外,却俯首于情感分合、家庭摩擦、亲友关系的世俗纠纷之上,以揶揄的态度对之进行喜剧式的讥讽。他的作品浅显而生动,虽缺乏大历史的深度但有着人生的质感,尽管只是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却也力透纸背地表达了活着的幸与不幸。他是从平凡中捕捉隽永,在屑碎中摄取深长。49年以后的桑弧作品不再如《人海双珠》、《太太万岁》、《不了情》、《 假凤虚凰》那般庸常琐细,但也依然是《 太平春》、《 有一家人家》、《祝福》、《梁山伯与祝英台》、《魔术师的奇遇》、《 他俩和她俩》、《 邮缘》、《 女局长的男朋友》样的温婉通俗( 柯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