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刘文进

增加 29,795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刘文进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刘文进2.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8%98%E…”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刘文进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刘文进2.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8%98%E6%96%87%E8%BF%9B&src=tab_www&correct=%E5%88%98%E6%96%87%E8%BF%9B&ancestor=list&cmsid=a9a8e1560efd8fb55dc942b6bf852ff3&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4#id=bea5eea07d3acde58c369bac577414b5&prevsn=60&currsn=120&ps=176&pc=59 原图链接] [https://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lf45gx?s=browser&appid=browser&net=4g&distribution=oppo&utk=V2_aDviQlfe7Xx1KbOC4rjVt--o8zbLnsF1ibWNmZn2iS0&__barStyle__=1_1&__fromId__=8000&__statParams__=sourceMedia&__source__=yidian&sourceMedia=yidian&__cmtCnt__=2&_ 图片来源京公网安备]]]
| 图像说明 = 著名油画家
|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辽宁省营口市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著名油画家,电影美学理论家,电影编剧
}}

'''刘文进''',中国辽宁省营口市人,字济源,号云中君,著名油画家,电影美学理论家,电影编剧。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其独创的绘画语言风格为中外油画史独有,体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化精神和意向性审美特征,被誉为"中国式油画",2012年被收编进入《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大红袍"),在绘画史上留下了个性化的足迹。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艺术简介==

刘文进,字济源,号云中君,辽宁营口市人,学画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力量的源泉》曾被辽宁日报发表。

1965年后从事电影工作,八十年代潜心现当代电影美学理论著述、编剧等,有重要成果,著有电影美学里程意义的论文《论电影的审美功能与特性》和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黑色幽默电影剧本《别无选择》。

1978年创作的文革后首届研究生报名作品《广场上》,具有鲜明的前卫性批判意义。1990年著文探讨中国意象美学,指出意象性是中国各门类艺术的根本特征。

1992年重返画坛,入圆明园画家村做职业画家。作品多次轰动中国艺博会等大展,《海韵》获优秀奖,《少女》、《伊甸园的禁果》入选国礼。199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本期名家"栏目隆重推介,相邀合作。

其少女系列油画作品具有批判精神荒芜的独特美学价值,受到美术界蔡若虹、侯一民、罗工柳、詹建俊、邵大箴、范迪安、陈传席、廖静文等多位重要人士肯定,中外几十家媒体作了报道,被编入《中国实力派画家》、《中国油画二十家》等画刊。

2004年秋,刘文进开始意象油画创作,其创新的绘画语言风格为中外油画史独有,体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化精神和意象性审美趣味,得到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国文联、美协副主席冯远,原美协副主席肖峰,收藏家马未都,文化部艺术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安民,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等众多中外重要人士及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赞誉,邵大箴、钱文忠、彭锋、王镛、邹跃进、王端廷、黄丹麾、等多位理论、学者著文阐述其学术价值,中外一些重要人士、政府机构进行了收藏。

《人民日报》、《荣宝斋》、《艺术市场》、《收藏界》杂志等众多重要媒体作了推介,被编入《中国当代名画家艺术研究》、《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中国当代名家油画集》、《中国油画百年》、《百年中国当代油画名家经典作品集》等画集,2005年中央电视台二套《艺术品投资》"谈中国油画"作了专题采访,并多次接受电视节目专访。

==中国精神==

面对这样的画作,我们已经无法为其归类。从创作手段方面说,这些画当然归属于西方的油画;但是,透过画面,郁郁勃发的却分明是一股延绵千年的中华精神。

在当代中国美术界,一些有追求的艺术家都想在创作上有所突破:运用毛笔作画的,力图从国外艺术潮流中吸收营养,,进行艺术变革:执油画笔与刮刀的,却在精神的旅途上,渴望向着民族传统回归。

无论是借鉴西方,或是拜祖皈依,在这些有理想、有思想的创作者的推动下,当代中国美术界可谓异彩纷呈。在这股大思潮中,刘文进的"意象油画"及其代表作,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作品。

刘文进,辽宁营口人。早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涉足电影艺术,扩大了艺术视野,提高了艺术修养,增长了艺术探索的勇气。

20世纪90年代重返画坛,经过一段摸索,逆现代、后现代主义艺术潮流而行,以青春少女形象为创作题材来表达理念,在写实和表现性油画上均有造诣,并有不少作品问世。作品引起国内外媒体、评论界及业内的关注和赞赏。

刘文进在创作中御风千里、挥洒自如,他并不强调画中的景物与客观世界的景物似还是不似,不强调绘画的造型基本功,也不强调素描和传统绘画遵循的表现模式,而是强调绘画应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通过画家心底浮动着丰富的意象,通过变幻莫测的,似人间似天上的,似现实又似梦中的,隐约难辩而变幻莫测的色彩,表现人的超我意识、自我意识和本我意识的交相互动的循环流动中所展现的如梦似幻的、似有似无的种种意象,它不是主观任意的幻象,也不是无迹可循的抽象,而是作者所认识、所理解、所把握的事物最本真的存在。

从写实到意象,从少女肖像系列到历史题材,刘文进探索出一条适合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他的油画语言创作不失人物形体内在的结构,是在掌握了很强写实能力基础上的写意。

他的作品满溢清雅脱俗之美,画艺也渐入佳境。在这种情况下,他更珍惜自己的探索成果。同时他也知道,"意象油画"的探索是长期艰巨的任务,相信他会在深入地体验人生,体验艺术创造原理的基础上,取得更出色的成绩。

(历任《世界美术》杂志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主编,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文进画集序==

刘文进先生来信,命我为他即将出版的《画集》写篇序。惶恐之余,我当然奉命惟谨。

但是,年底杂事猬集,又遇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波折,心绪一直不能安宁,这篇《序》也就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完成。此外,前不久,我搬进了新书房,图书资料数量巨大,至今还没有完全归位,文进先生屡次惠赐的画册都在书山深处,找寻出来,也颇费力气。

尤其是我必须找出自己珍藏的文进先生给我的第一封、也是唯一的一封信,这更是在写这篇《序》时不可或缺的。

正是这封日期为2009年3月25日的信使我有幸和文进先生缔交。这是一份私信,文进先生在其中言简意赅地,极其谦虚地介绍了自己:"我是东北人。受时代和地域的影响,我的国学底子近于零。

年轻时又崇洋(主要是俄罗斯),学油画。八十年代中后期始对中国文化有些接触。油画又是舶来品,九十年代息影(电影)重新画油画,希望往画中溶进中国元素,比较具象。2004年画风突变,搞起类似水墨画写意的东西。

几年摸索下来,有些进展。"也许是意犹未尽,文进先生还在另外一张纸上写道:"中国人画油画面临两难,中西两种文化、两个民族审美情趣差异太大。中国油画家的油画之路往往陷于绝境。特别面对西方现代主义强势文化,几乎更无路可走。"

随信还赐寄了一帧人物画,以及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中国油画二十家:刘文进》。那幅画应该是文进先生画风突变后的作品,在画布上用油画刀和西洋颜料挥洒出至柔至美的芭蕉仕女,美得醉人。

我有两间书房,一间中式,一间西式,我很费了一些时间做考量和试验,才最终决定将她挂在我的中式书房的墙上。通常,我是起床后先到这间中式书房,晚间也几乎都在这里渡过,用毛笔抄抄古书,或是写段笔记,或是用过时的笔墨给好朋友写封过时的信。

我就一直沉醉在文进先生带来的美中,从未感觉在文进先生的油画在中式书房里有什么突兀。这难道不正是文进先生在给我的信里所用的那个"溶"的意境吗?

至于那本画册,和后来文进先生陆续赐寄的画册一起,在我搬家之前,从来都是我案头恩物,时常展阅拜观。我发现,在每一副作品旁边或下面,都有显然是出自文进先生手笔的文字,蕴集了,也散发着画家深沉的哲学、艺术的思考。

在我浅陋的经验里,这是颇不寻常的。我知道,文进先生是倡导"当代艺术家应该学者化"的,绝对不仅仅局限在画家或者艺术家群体中,他本人也是极具批判精神与思想力量的。

我非常钦佩并且赞同玄真先生的文章《对精神荒芜的批判--刘文进油画"少女系列"的人文精神》,玄真先生早就注意到了文进先生作为画家的独特关怀和力量。

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文进先生早就以《社会经济类型的演变与观念的更新》、《论电影审美的功能和特性》等学术论文,电影文学剧本《别无选择》、被著名理论家范迪安先生誉为"当时最前卫的作品"的《广场上》,以预言家的无畏和气势鞭挞"践踏人性、主体化、专制主义",满怀激情地呼唤"越来越发达、文明、民主、自由、开放的社会化、大公化、个性化"。

正是这一种大艺术家的良知、责任和担当,使得从影几十年的文进先生在当电影失去了对过度市场化、商品化的抵御能力之后,殉道者般地回归画室,重新操起画笔去探寻、描摹、抒写自己为之魂牵梦萦的人文精神和超越关怀。

这是一段注定还将延续下去的朝圣旅程,2004年的"画风突变"是一种超越性的突破,是对文进先生痛心疾首的"严重的技术主义倾向,作品精神内涵空泛。画家们各种功利意识愈来愈强,乃至急功近利,缺乏崇高精神的追求,缺少艺术家的真诚和独立人格,追逐潮流,盲目模仿,照搬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既有话语、模式风格,满足西方后现代的浅层文化追求,甚至提出要消解人文热情"的超越性突破。

几个月前,文进先生有南方之行,我和友人有幸在上海浦东现场观看文进先生作画。返璞归真、淡泊飘逸、不争无求的隐士居士般的文进先生,一旦手握画笔、面对画布,顿时发散出的朝圣者、宣教者、殉道者一般摄人的光彩。近旁的我感受到一种震撼,现场无一人有一语。

我固执地赞同著名美术评论家端廷先生的话:"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缪斯疯了,维纳斯也悄然离去。随着以丑为美的思潮对艺术的长期统治,人们不仅丧失美的创造力,甚至几乎泯灭了美的理想。"

美的创造力和美的理想乃是至高无尚的,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都是至关重要的。文进先生找寻到了人性之美,展示出了人性之美。然而,对于文进先生的艺术探索而言,也许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画作如此深刻地体现了人性之美,而她们的作者,画家刘文进先生为什么屡次说自己的作品是"亚宗教的"?我想,美固然是具体的,但同时也是,或者毋宁说更是超越的。画家刘文进先生所关怀的绝对不仅仅是绘画艺术的本身。

他更关注的是,或许是,如何在一个没有自身宗教信仰传统的民族和文化中,发掘出对超越的敬畏、追随和奉献吧?

将近一个世纪前,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呼吁"以美育代宗教"。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是否应该重新聆听、认真思考蔡先生的话呢?是的,我们都不知道"美育"是否真地能够替代"宗教";但是,难道我们倒今天还不知道,美,人性之美,是值得我们毕生去追寻、去皈依的吗?

在寻美的路上,我之所以愿意追随文进先生,这正是我最根本的理由。

==作品赏析==

《海韵》一画体现了画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探索的新成果。画中年轻而成熟的知识女性神情沉静、凝重、若有所思,似在追缅逝去的情感或思索人生。背景博大、奔涌的海,低沉淡远的云,飞浪、坚岩恰当地烘托了人物静穆神情下的复杂心态。

这以不是少女单纯、清新、充满幻想的生命本真的美,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性的美。表现了人的理想情感与现实撞击过程中的悲怆与崇高之美。这也是画家寻找精神意义,追求文化理想主义心灵世界的反应,是画家对虚无主义人生观倾向进行的质疑与反驳。

画家以朴实的艺术语言和传统的绘画图式,提出了当下敏感的精神意义的问题。而人物肃穆的神态,服饰沉稳的黑色,以及诸种画面形象元素均似乎暗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人生终极命题的存在,暗示了更多未尽之意,犹如一首令人回味的诗,一部撼人心魄的乐曲……

《灰姑娘》 标题"灰姑娘"典借国外童话涵义:没有外在华丽却自有青春魅力。画家在人物的塑造上着力于质朴、憨厚、健美生命力的刻划。与当今的浮华时尚风气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了创作主体的立意与价值观。

中国画传统称"画"为"写",而写必讲究用笔,讲贯气。这幅画借鉴了中国水墨画大写意的运笔气晕,用笔果断洒脱,可谓气韵生动。

背景做了抽象画的虚拟处理,恰似中国画的"留白",不仅造成了视觉上的虚实节奏变化,更蕴含了作者对浮华"色界"的不屑与"有"、"无"观。画中色彩的使用似有似无,如水墨般随意泼洒,灵动而不执着,流露了画者飘逸出世的隐士人格。

画面肌理的运用恰到好处地将随意挥动与泼洒收凝,如砺石吮墨,自然天成。该画毫无雕凿做作的小家子气,呈现了画者物我两忘的创作心态与我行我素的大家风范,从而成就了此画逸品的风格。

《少女》刘文进笔下的女性形象都表现出了优秀文化哺育出的人格与智慧,成为纯粹美的化身。这种美是主观与客观、情感与形式,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精神化与现实化、个性化与共性化相结合的艺术形象,凝聚了当代人对于人性美的抽象思考,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少女》这幅作品清晰的表现了画家的"人文主义"美学追求和对于人性美的情感体验。画家吸收了古典油画的造型语汇合印象主义的绘画色彩表现力,画中少女形象既富于青春活力,又具有意蕴的清新幽远,凝聚了质朴、真纯、典雅的人性美。

画家有意淡化了物质性细节的描绘,而着力于人物精神气质刻画。画面简洁概括,富于象征性符号性意义,从而引导观者向形而上的精神层面提升,得到哲理的思索和情感的、精神的升华。

《海姑娘》"人之初,性本善"。画家在这幅画中塑造了一位单纯、天真、健壮、活泼如处子般可亲、可爱的少女形象。这是画家对质朴、率真、自然人性美的呼唤,是对人性虚伪时弊的反驳,是对"他人即地狱"人生哲学的质疑。艺术的背后是文化。

画家旨在通过作品张扬积极的人文精神,贬抑工业、后工业社会日益沉沦异化了的病态人性。画面选择了明朗阳光下的大海为背景,透明的海水,起伏涌动的海浪、鼓起的风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强化了作品的内涵,暗合了古老东方文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人生观。

本画的形式语言简约、活泼、轻松,言简意赅,令观者身心松弛、开朗,达到了形式与意味的统一。"亚光"效果的运用亦曾强了质朴感。

《幽思》是画家刘文进系列少女作品的力作之一。显示了画家高深的艺术造诣和写实功力。画中人物是当今中国都市知识女性形象。少女凝视的双眸深邃成熟。仿佛他的眸子后面还有一双眼睛。这是一双思索社会人生的眼睛。

一双具有现代观念和智慧的眼睛。这双眼睛冷峻刚毅,又善良温顺,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特征和心灵的内在张力。少女面部的刻画采用了写实手法-饶有兴味的是少女的发型与服饰带有几分旧时的痕迹,与她的面部精神气质的现代感形成似乎是文化上的现代与传统的错位与对位,二者间构成了微妙复杂的关系。

服饰的简朴与精神气质的深邃同构,也具有当下中国许多精英人物的典型性,使这幅作品超越了一般肖像画的美学内涵,具有潜在的象征意味,令观者幽攸而思。

==艺术年表==

学龄前 童年的最爱是四处涂鸦,且乐此不疲,为此常有赞扬也惹来麻烦。学生时代 从小到大从来都是优秀生。所有科目包括弱项体育都必须优秀,否则绝不放过自己。学习是乐事,但不喜欢死记硬背科目。

1961年 初中毕业,考入鲁迅美院附中,全面学习"苏俄式造型艺术观念模式",正式开始我的艺术生涯。

1964年 我的人生转折年。全社会以阶级斗争为纲,美院附中也"人人过关",我的父亲是"商业资本家",从此团支书和学习委员被免。该年本为附中毕业年,但被告知国家对大学招生政策不明集体留校多学一年。

1965年 以阶级斗争为纲,使我们离开了课堂式学习,到各地画画,创作阶级斗争史的作品,办展览,但这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创作能力,对日后有大益。

文化革命中,有大字报披露我是院长白大方附中升本科的"保送生"之一,最终一些家庭出身"不好"的优秀生们却被"保送"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搞科教片美术。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电影厂十年"停产闹革命",但偶尔有机会画些"革命"题材的作品。1978年 文革后全国高校恢复高考,中央美术学院招收首届研究生,为报考央美研究生在短短一个月内创作了《广场上》等一批作品(草图)。

报名者众,竞争激烈,原定一周发榜,后延迟了三个月,榜单八次调整,第七次仍榜上有名,第八榜终因状告主考官"走后门"而落榜。

1978-1979年 港台学者思想家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一书6月大陆出版,12月购得始读,初识庄子美学思想。读《西方前沿科学和东方神秘科主义》一书,对中国和西方文化有了比较意识。

1980年 出任故事片《铺满浪花的路》美术设计之一,随远洋轮于大海漂泊,夏,走马上任香港华文影业公司《精变》一片美术师。

1981年-1984年 以美术师身份参加故事片拍摄,在《等》影片中探索诗性美学。此期间读了一批西方人文和自然科学前沿思想方面的书报杂志,参加电影厂举办的读书班和学术研讨活动,阅读了大量哲学美学和电影理论书籍,探讨现代电影美学,自学电影编剧、导演专业知识。

1985年论文"论电影的审美功能与特性"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85年第三期,探索电影语言的本质特征与现当代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电影电视研究"。(1985年9月)转载了该文。

1986年-1987年 创作电影文学剧本"别无选择"(根据刘索拉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改编)。该剧本在中国影坛首次采用现代主义黑色幽默手法,突破了旧有电影语言。剧本表现了八十年代初期校园内音乐学子们的困惑、躁动与无奈。

同年为台湾著名画家黄君璧先生绘制肖像。

1988年 二月剧本"别无选择"定稿,于长影厂编辑室打印。时影坛名导演黄建中、黄建新、孙周、吴子牛、张艺谋数人阅过后纷纷欲拍此片。因长影本厂亦有六位导演争上此片,遂长影领导命召回剧本第二年由本厂投拍。12月该剧本于《电影文学》头题发表。

当年黄君璧先生题赠画册,并招请去台发展作画家。

秋随同吉林艺术学院师生去长白山地区采风。

1989年 《别无选择》终因商业片冲击缺资金,厂长宣告撤拍。春,天安门广场事件期间,目睹了广场事件后,南下山西、陕西到胡兰墓、芮城永乐宫、西安博物馆、延安及陕北各地民间采风。准备重新作画。

1990年 著电影评论文章《意象感悟-"西门家族"的新开拓》,指出意象性是中国艺术的本质特征。与画界人士尤其是付植桂、李威老师密切接触请教,对油画、中国画均做尝试,为重返画坛做准备。

1991年 出任故事片《神秘的舞厅皇后》美术师,该片为我的影坛告别片。

尝试创作油画《少女》、《幽思》。《少女》首展于制片厂内,引起轰动。又在长白山酒店画廊继展,引起港台及境外商人围观。商人观画感慨画中女孩的清纯、纯情。境外已难觅,金钱无法买到。

1992年 弃影,重返画坛。夏天赴广州,参加改革开放后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少女》在"双年展"深受观众欢迎,(四川日报93年2月7日第七版有报道)。大展艺术总监吕澎相邀代理,并以赴泰国作宫廷画家为条件,但因欲个人发展等原因而谢世。秋入住北京圆明园画家村始做职业画家。

1993年 创作《海韵》,在画家村引起振动,画家方力钧观画后称大师。《海韵》当年入选"东北当代油画大展"并发表于"辽宁日报"美国记者欲购《幽思》作品,称画中女孩眼睛背后还有一双眼睛,新加坡画坛要人唐近豪先生邀展。(98年美术界元老蔡若虹赞《海韵》"可以和蒙娜丽莎媲美")。

同年广州双年展投资方于四川组织拍卖,图录前三张均为刘文进作品(《少女》、《红宝石》、《丁香》)。

1994年 夏秋间,美国三大媒体-纽约时报、基督科学箴言报、时代周刊的地区负责人来访,并告之中央美术学院二画室学生批量复制刘少女系列作品。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入圆明园采访,对刘作了个人专访。

秋应中国艺博会总监范迪安之邀赴广州参展。范先生为刘个展代写了前言。个展在穗引起轰动。"广州日报"、"现代人报"等媒体作了报道。画家村名声在外,当年世界各地的来访者众多。

1995年 应中国艺博组委会之邀在京参展,"少女系列"作品在京引起轰动,《少女》《禁果》二作被文化部领导选作国礼。日本"角王"画廊美术总监绵贯一郞先生评价"透过刘先生的画可以看到中国三千年文化",并拟每年订购画作24幅。

《中国日报》(95年2月2日8.9版)大半版文图介绍刘作品"北京周报"封三及另有多家媒体介绍刘作品。台、港及中外多家画廊相邀合作。《少女》作品买家出价20万,为当时画坛惊爆价。95年是刘的高产年,创作了近十幅力作。

1996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美术观察》杂志于"本期名家栏目"重推刘文进,相邀代理并办个展,组织学术研讨会。

同年,香港太平绅士,永芳集团董事长姚美良先生相邀代理合作(后姚先生不幸病逝)。

1997-1998年 北京嘉德、荣宝拍卖行相邀参加拍卖,因正在与艺术研究院合作,只能谢绝。

参加北京中国艺博展,作品再次轰动京城。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危及艺术市场。当年江泽民主席恩师顾毓秀先生的亲属订制《师生情》等油画,该画于《羊城晚报》(99年9月10日B2版)发表。

《跨世纪的握手》(江泽民与克林顿总统),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动员将该作献给克林顿总统,但谢绝。

1999年 《香港文汇报》《超凡脱俗,静穆淡雅》文章(99年5月8日05版)将刘文进与林风眠先生同文报导。昆明艺博会特邀参展,代表画家作开幕式讲话。年底因母逝,息笔隐居。

2001-2005年 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油画大展,《无语》获优秀奖。

杭州艺博会连续数年以最佳免费展位特邀参展。

2003年 作品入编《中国实力派画家丛书》(天津杨柳青出版社),9月浙江方大集团董事长相邀代理合作。

2004年 作品被编入《中国油画二十家》(序作者邵大箴先生为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年底开始意象油画创作。《

雅观杯》首届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雅昌艺术网、央视二台《鉴宝》栏目、《收藏界》杂志社三家邀请合作,推举为年度十大最受欢迎人物,因个人认为是商业操作两次电告主办者退出。

2005年 新年伊始著名批评家陈传席先生来函,高度赞誉"少女系列"油画作品及文章。

2006年 秋,应邀去杭州艺博会,首次展出意象油画作品,得到了业内外赞誉,为之惊奇惊喜。在杭州为美籍华人顾毓如先生(旅美画家丁绍光经济人之一)演示意象油画绘画过程,顾邀请赴美办个展。夏,上海昌乐公司周董事长提出代理,但只看好具象作品,因而无法达成合作协议。

2007年 北大教授、美学家彭锋为其在北大举行学术研讨会,媒体报道 "画家找批评家挑刺"。年底"人民日报"文艺版报道了刘文进的艺术创新实验,"一切才刚刚开始"(大华文)。

几十家大网站(中国经济网、雅昌艺术网、精英网、新浪、搜狐、国际在线网、大众收藏网、等)作了转载。秋,杭州浙江文化艺术总公司代办的刘文进"意象作品展"引起振动。投资合作者纷至沓来 ,油画界前辈肖峰先生(中国美协顾问,第十任中国美院院长)兴奋观展,并相邀在中国美院举办学术研讨会。上海百马集团曹董事长邀请赴沪合作,但因病谢绝了合作。

2008年 4月刘文进意象油画艺术"中国当代名家艺术研究"出版。五月参加北京国际艺博会,以180平米展区免费参展,艺博主办方提出代理合作,刘文进的意象油画作品在阔别十年之久的北京画坛重新引起轰动。

展览期间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出席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央美院、中国美协等各方专家)高度评价了刘的艺术探索与创新。展出期间洽谈办展的有法国、美国、南韩、日本等多个国家画廊。国内有邀在上海多伦美术馆、一号美术馆办展。

夏,台湾美旗集团拟收藏《林黛玉》等七幅佳作,总出价三百多万,因办巡展需暂保留,故谢绝出售。

年底上海朵云轩洽谈合作代理。

2009年 5月《荣宝斋》杂志第三期"画苑"栏目重推刘文进意象油画。题目"东方文化与美学精神的跋涉"。由于国际金融"海啸"的巨大冲击,使08年国内外诸邀请展事搁浅。夏、回家乡避暑,政府领导纷至接见鼓励。

十一月底应中国创意产业博览会之邀展出意象作品,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专程观展。复旦大学教授,学者钱文忠高度评价刘氏意象油画,并赠书(法)、书(著作)。

2010年 春寄画册向吴冠中先生请教,吴老已病重,电话中只说:"画册我看过了,我看你们走多远了"。

6月《艺术市场》封面及"大家对话"栏目重推刘文进意象油画,7、8月赴沪、杭、连云港等地为友人钱文忠等演示意象作品,杭"明轩"主人范一民先生(北大青鸟高管)评价刘意象油画如禅宗之于佛教,在文化精神上作到了本土化而超越了画坛前人。

9月赴浙江嵊州出镜央视二台文化旅游节目。9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油画百年》相邀出版作品,11月天津人美《盛世典藏》百年中国当代名家精品集出版,被收录其中。

12月被编入《艺术市场2010年增刊》--"具有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艺术家"专辑。同年夏上海收藏家高价批量收藏意象作品。

2011年 2月,北京工美出版《中国当代名家油画集》刘文进个人大型精装专辑,各界各方人士对专辑画册反映良好,纷纷电贺。

《艺术市场》杂志全年以"权威推荐--意象油画大家刘文进"为题重推。《中国改革报》(6月22号第12版)以"油画艺术苑中地道的"中国品牌""近整版图文报道了刘文进的意象油画。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相邀出版《近现代名家画集》(大红袍),《中国日报》、《中国商报》、《中国国际商报》、《香港商报》、《香港大公报》、《世界知识画报》等众多媒体(报刊、电视、网络)纷纷相邀介绍刘文进意象作品,拍卖公司邀拍,藏家热询,收藏投资跃跃欲试。

2012年 5月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近现代名家画集》(又称大红袍)

==参考来源==
[[Category:艺术家]]
8,8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