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3
次編輯
變更
吕纯如
,無編輯摘要
明朝万历年间,偃师知县吕纯如踏勘中州历史古迹,发现了颜真卿墓<ref>4. 洛阳偃师览圣: 颜真卿墓 .uc头条[引用日期2017-10-13]</ref>,并对其进行了重修。吕纯如还撰写了《唐太师颜鲁公真卿墓碑记》,刻石立碑于墓前。落款为“赐进士第文林郎知偃师县事吴江吕纯如撰并立”,西边的墓碑为乾隆五十五年汤毓倬立,当时的河南知府张松孙题写了墓碑。上书“唐赠司徒谥文忠颜鲁公之墓”。
==生平简介==
据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偃师县志》记载,吕纯如“知政体要,以条教化民,躬劝农桑”。此外,他还遍访偃师境内古迹,立祠立碑,以志不朽。
在踏勘古迹时,吕纯如意外发现了唐代杰出文人、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颜真卿的墓。经过一番考证,他确定颜墓为真,欣喜之余,立即为颜真卿墓立碑并撰写《唐太师颜鲁公真卿墓碑记》。该碑及碑记保留至今。
碑上刻了《唐太师颜鲁公真卿墓碑记》。“记”中说:“余不侫,承乏西亳(指偃师),搜求往代故迹,而公墓在城(指老城)北一里许,乃为愚民所蹂躏,第见荒烟白草,孤冢岿然而已。因为剪其蓁芜,树之贞珉。而因制不腆,以识九京于不忘云。
在《 [[ 唐太师颜鲁公真卿 ]] 墓碑记》开头,吕纯如表达了对颜真卿的敬意:“不佞尝读唐史,至颜鲁公死节事,辄唏嘘呜咽泣数下,未始不嘉其烈而悲其遇,惜其工于国而疏于身云。”(译文:“我曾读过唐史,读到颜真卿死节的部分,总是忍不住多次伤心落泪,为他的壮烈赴死感到骄傲,为他的不幸遭遇感到难过,为他报国捐躯的行为感到惋惜。”)。该碑高1.75米,宽0.6米,厚0.15米。碑文共951个字。
清朝 [[ 乾隆 ]] 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偃师知县汤毓倬对颜真卿墓再次整修,当时的河南知府张松孙题写了墓碑,碑高1.45米,宽0.6米,厚0.17米。1996年,偃师市山化乡(今山化镇)政府对颜真卿墓进行了整修,并建立了颜真卿纪念馆。
新建二程夫子祠编辑
为了教化民众,吕纯如还组织新建了二程夫子祠。“二程”指程颢、程颐兄弟,他们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创立的哲学理论,被称为“洛学”,后发展为“宋明理学”。
==提倡“学古适用”==
在偃师期间, [[ 吕纯如 ]] 还根据县城北部邙山的凤凰形状,在邙山之上广植柏树,以便使其更像凤尾。且不说吕知县的这种做法是否迷信,在吕纯如之后,偃师人文的确兴盛起来,后世偃师人将这一功劳记在了吕纯如名下,认为这是吕知县打造的“凤尾”起了作用。 [[ 吕纯如 ]] 后来出任洛阳县知县,他撰写有《学古适用篇》一书,共91卷,将从古至明代“凡前事之可为后法”的事件,分类编次为91门,中间附有他的议论。
撰有《学古适用篇》九十一卷,该书是编采前代至明凡前事之可为后法者,分类编次为九十一门,亦间附以论断。
前有自序,谓冯慕冈《经世实用》,义在宪章当世,而明以前存而不论。冯琢庵《经济类编》,罗列虽多,间或不适於用。万思默《经世要略》,其扬榷者止於就人汇事,未尝就事求人。兹编大意,仿三书之体,而所列事迹则以适於用者为主。然事变靡常,情势各异,譬之古方今病,贵於临证详求,亦未可执以一定之法,遽谓之适於用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