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冯志孝

增加 11,67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冯志孝 ( 中国京剧院著名老生演员)
| 圖像 = [[File:T015f3ba0af3879f3b3.jpg|缩略图|冯志孝|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5f3ba0af3879f3b3.jpg?size=145x199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著名老生演员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 職業 = 京剧 老生 演员| 知名原因 = " [[ 振兴杯]]"大选赛十佳京剧演员| 知名作品 = 《 [[ 甘露寺 ]] 》</br>《 [[ 苏武牧羊 ]] 》</br>《借东风》</br>《 [[ 将相和 ]] 》。
}}
''' [[ 冯志孝]]''' 冯志孝 ,男,中国京剧院著名老生演员,生于1938年,祖籍 [[ 北京 ]] ,于1987年1月荣获首届京剧"振兴杯"大选赛十佳京剧演员称号。其祖父 [[ 冯蕙林 ]] 及姑夫 [[ 姜妙香 ]] 都是京剧小生演员,姑母冯金芙、伯父冯宇兰均为京剧演员。他1951年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实验学校,受业于京剧前辈 [[ 萧长华 ]] [[ 雷喜福 ]] [[ 贯大元 ]] [[ 鲍占样 ]] 等名师学老生戏。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四团,在新编历史剧《 [[ 杨门女将 ]] 》中扮演寇准,颇得好评。1961年,他拜 [[ 马连良 ]] 为师。翌年,在 [[ 袁世海 ]] 的助演下,演出了马连良亲授的《淮河营》。此后经常与 [[ 李少春 ]] 、袁世海、 [[ 杜近芳 ]] 、孙盛武等同台演出《群英会》、《梁红玉》、《青梅煮酒论英雄》、《将相和》等剧。
== 个人经历 ==
1961年11月22日,农历辛丑年十月十五日:
北京京剧团在北京护国寺人民剧场举行隆重的集体拜师仪式。 [[ 张学津 ]] 和冯志孝拜师 [[ 马连良 ]]
1981年8月27日,农历辛酉年七月廿八日,19时:北京举办纪念 [[ 梅兰芳 ]] 逝世二十周年演出第四场
文化部在北京举行梅兰芳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演出,演于人民剧场。
1986年,农历丙寅年:于魁智首次赴青岛演出
[[ 于魁智 ]] 首次赴青岛演出,与冯志孝、李光、 [[ 李世济 ]] 等人合作,曾演出《文昭关》。
1990年12月20日,农历庚午年十一月初四日:北京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开幕
演出京剧《四郎探母》( [[ 李维康 ]] ,耿其昌,黄孝慈,于魁智, [[ 马小曼 ]] ,陈志清,于万增, [[ 赵葆秀 ]] ,冯志孝, [[ 刘长瑜]])
1992年2月11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初八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上海京剧精品展演举行
1993年5月30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十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六场
出演《四郎探母》(魏海敏、 [[ 刁丽 ]] [[ 刘长瑜 ]] 分饰铁镜公主,于魁智、唐文华、叶复润、冯志孝分饰杨延辉,毕正琳、朱传敏分饰萧太后, [[ 王晶华 ]] 饰佘太君,于万增饰杨宗保)。
1999年10月6日,农历己卯年八月廿七日:庆祝国庆五十周年人民剧场戏曲演出第五天
2000年12月30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五日,19时45分:怀仁堂2001年新年京剧晚会举行
[[File:冯志孝.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wx1.sinaimg.cn/orj360/4984fb4fly1fjw6qu65msj20hs0awwg7.jpg 原图链接][https://weibo.com/1233451855/FnuJnwqXR?mod=weibotime&type=comment#_rnd1549057142113 來自惟我獨尊新浪微博]]]出演《 [[ 淮河营 ]] 》选段。
2001年1月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七日,下午:中国京剧院举行"新世纪演唱会"
2002年10月,农历壬午年:中国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成立
中国京剧院成立艺术指导委员会,聘请剧院知名艺术家 [[ 袁世海 ]] 、刘长瑜、刘秀荣、 [[ 杜近芳 ]] 、李世济、李维康和知名专家 [[ 吕瑞明 ]] 、苏移、赓金群等14人为艺术委员会顾问,聘请 [[ 王晶华 ]] 、冯志孝、孙元意、 [[ 寇春华 ]] 、杨春霞、吴钰璋、邹忆青、李光、李学忠等22人为委员, [[ 刘长瑜 ]] 任艺委会主任,高牧坤为副主任。
2003年2月1日,农历癸未年正月初一日,19时30分:中国京剧院"2003年新春演出季"第一天
2006年4月30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初三日,晚:"威海移动之夜"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举行
" [[ 威海移动之夜]]"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在金海湾国际饭店举行。演唱会由威海移动公司、太平保险有限公司主办,《威海日报》社、威海金海湾国际饭店承办。演唱会上,京剧名家冯志孝、 [[ 刘长瑜 ]] [[ 康万生 ]] [[ 管波 ]] 、张顺翔、贾劲松等为观众奉献各自的拿手好戏。
2006年9月29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八日:纪念范钧宏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京剧演唱会举行
"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举行。第六场为艺术家专场一,演员有(按姓氏笔画):冯志孝、叶少兰、孙毓敏、朱宝光、李玉芙、李鸣岩、李炳淑、李崇善、李维康、陈霖苍、耿其昌、康万生、裴艳玲、谭元寿。
2006年12月27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八日:纪念 [[ 马连良 ]] 先生逝世四十周年座谈会举办
纪念马连良先生逝世四十周年座谈会举办。
共有8位先生讲话。先后顺序是: [[ 张学津 ]] 、朱强、 [[ 马长礼 ]] 、冯志孝、 [[ 马小曼 ]] 、马建、郭宝昌、李佩伦、 [[ 梅葆玖 ]]
2007年2月18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一日,19时30分:中国京剧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七天
2007年2月19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二日,19时30分:中国京剧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八天
中国京剧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八天。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名家名段》演唱会,参加演出的有 [[ 李世济 ]] [[ 叶少兰 ]] 、冯志孝、 [[ 耿其昌 ]] 、张连祥、邓敏、黄炳强、魏积军等。
2007年5月1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十五日,16时30分:京剧名家名段朗诵会--《千斤话白》举办
《空城计》(谭元寿、马长礼、冯志孝)
2008年2月12日,农历戊子年正月初六日,13时30分:梅兰芳大剧院2008年 [[ 雪灾赈灾义演]]
由中国国家京剧院、梅兰芳大剧院、《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共同主办,众多京剧名家参与的专场赈灾义演活动,在梅兰芳大剧院隆重举行。此次演出所得的款项全部捐赠给灾区人民。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们以自己的热情和实际行动,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
参加演出的演员有 [[ 王金璐 ]] 、李慧芳、景荣庆、 [[ 梅葆玖 ]] 、叶少兰、冯志孝、孙毓敏、 [[ 刘长瑜 ]] 、杨春霞、赵葆秀、寇春华、李维康、耿其昌、 [[ 谭元寿 ]] 、谭孝曾、谭正岩、张建国、陈淑芳、江其虎、袁慧琴、赵永伟、吕昆山、宋小川、黄炳强、魏积军、吕慧敏、毕杨、徐孟珂、马翔飞等,演出《定军山》、《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红灯记》、《杜鹃山》、《牛皋下书》、《霍小玉》、《宇宙锋》、《胭脂宝褶》、《八蜡庙》、《法门寺》、《三岔口》等选段。
2009年10月26日 重阳节老艺术家演唱会上演唱《清官册》"接过了夫人酒一樽"选段。
2009年11月27日 梅兰芳大剧院成立二周年京剧名家演唱会上演唱《甘露寺》"劝千岁杀字休出口"选段。
2010年1月2日 纪念 [[ 荀慧生 ]] 诞辰110周年京剧演唱会上演唱《将相和》"听说小巷又被挡"选段。
2010年5月22日 仿生皮京胡伴奏名家演唱会上演唱《清官册》"接过了夫人酒一樽"选段。
2012年1月18日 上海新春京剧晚会上演唱《红色娘子军》"众望所归根基牢"选段。
 
2015年5月13日下午,“京剧电影工程进社区”启动仪式暨京剧电影走进东四[[奥林匹克社区]]活动在京举行。京剧电影《[[龙凤呈祥]]》的两位主演,京剧名家冯志孝、[[赵葆秀]]老师出席活动,同现场的戏迷、票友等进行互动。已经77岁高龄的冯志孝老师即兴表演了一段京剧,引发现场一阵阵掌声。
<ref>[http://ent.sina.com.cn/m/c/2015-05-14/doc-iavxeafs7504926.shtml 京剧电影进社区 名家冯志孝即兴表演], 新浪娱乐,2015-05-14 </ref>
京剧电影《龙凤呈祥》已于4月23日上映,讲述了[[孙权]]因[[刘备]]占据荆州不还,与[[周瑜]]设美人计,假称孙权之妹尚香许婚刘备,骗其过江留质,以换荆州的故事。[[File:冯志孝2.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n.sinaimg.cn/transform/20150514/h10j-cpkqeaz4246826.JPG 原图链接]
[http://ent.sina.com.cn/m/c/2015-05-14/doc-iavxeafs7504926.shtml 來自新浪娱乐]]]
 
《龙凤呈祥》的两位主演冯志孝和赵葆秀老师登台分享京剧电影的拍摄经历。赵葆秀老师说起自认为最难的戏时,表示“如果在舞台没演过几十场、上百场,这段戏绝对不默契”。冯志孝老师拍摄电影时是75岁高龄,拍戏时很吃力,特别是大段的念白。而谈起念白,77岁的冯志孝老师来了兴致,现场表演一段“浓眉凤目,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引得现场呼声一片。谈及拍电影和演京剧的区别,赵葆秀老师说,舞台表演更夸张,而演电影更需要把握度,要通过眼睛把内心传达给观众。冯志孝老师则表示,用电影艺术高度浓缩,电影和戏剧各尽其妙,相互生辉。
 
现场更有戏迷、票友们表演助兴,老旦佘太君、花脸包公、青衣孙尚香、老生杨延辉等登台亮相。活动的最后,东四街道送上了金马派风筝传人[[吕铁智]]创作的“金玉满堂”和“一鸣惊人”两个京味风筝;京剧电影工程小组则送出了“京剧电影工程”丛书。
== 艺术特色 ==
冯志孝主要继承并发扬了 [[ 马连良 ]] 先生表演风格中 [[ 机智 ]] [[ 幽默 ]] [[ 老辣 ]] 的一面,表演潇洒飘逸大方,嗓音高亢明亮,行腔圆润俏丽,念白情切韵美,吐字清晰,掌握马派艺术,颇有心得。
== 个人作品 ==
擅演剧目有:《 [[ 苏武牧羊 ]] 》、《借东风》、《甘露寺》、《 [[ 淮河营 ]] 》、《四进士》、《 [[ 将相和 ]] 》及现代戏《 [[ 红色娘子军 ]] 》等。
== 个人荣誉 ==
他于1987年1月荣获首届京剧" [[ 振兴杯]]"大选赛十佳京剧演员称号  == 人物专访 == '''一、攀登和受益''' 说到冯志孝先生的演艺生涯,自然要说到现代戏的演出。三、四十岁的年纪对一个演员而言是绝对的黄金时段,冯志孝在这个时期只演了两出戏:《[[红灯记]]》和《[[红色娘子军]]》。这是很无奈的,但好在他在这两出戏中都是担当第一号人物:[[李玉]]和与[[洪常青]]。当时演现代戏对演员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尤其主要演员在台上要有“突出”的表现:高腔独白、翻打劲舞非常繁重,每次排练、每场演出都是高难度的考验。冯志孝除了每天要吊嗓外,还坚持和武剧演员一起练武功,踢腿、拔飞脚、溜虎跳,为的是加大力度,以适应《红色娘子军》一剧的舞台需要。《红色娘子军》的排演过程,对冯志孝可谓是受益颇丰。《红色娘子军》由[[阎肃]]编剧,导演组有[[李少春]]、[[张春华]]、[[关肃霜]],唱腔设计[[李金泉]],乐队指挥[[郑小瑛]],都是当时的顶尖级人物。能够和这样一批高人合作,至今还让冯志孝兴奋不已。数十人的大型乐队加上女兵、红军、群众、匪兵、团丁等数量惊人的庞大阵容,使其他一些院团很难达到这个标准。谈到对洪常青的塑造,志孝先生十分感慨:“洪常青这个角色难度是很大的,唱、念、做、打、舞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几乎场场都有成段的唱腔,‘常青指路’的身段、‘里应外合’的念白、‘山口阻击’的开打都很吃功夫。另外还要在剧中以农民、红军指挥员、海外华侨三种不同的身份出现,服饰不同表演也不能雷同,脚步、神态都不能一样。”说到此处,冯志孝深情的回忆起[[李少春]]先生对自己的指导。“李少春先生看了我装扮华侨的表演后指出华侨阔商的身份没出来,原因是脚步不对头。他让我穿上西装、皮鞋,手持折扇找感觉。那时我就整天在屋里穿着西装、皮鞋,手持折扇练脚步,找感觉,直到李先生满意的点了头。”李少春先生的点拨,使志孝先生终生受益,后来每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他都是先从脚步上找准人物的定位。冯志孝对李少春先生的崇拜和景仰溢于言表:“李少春先生的艺术造诣和把握剧中人物的准确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他在舞台上就能满台生辉,并感染着同台的其他人。他设计的唱腔新颖别致,明快流畅,句句动听且有新意,但仔细琢磨又是从传统唱腔演化过来的,这就是本事。什么是新腔?和以前的不一样就是新腔吗?新腔不仅要出奇制胜、在人意中,更重要的是有最基本的京剧元素,是姓‘京’的腔。我们对李少春先生十分佩服,都称他为李神仙。”提起设计新唱腔,冯志孝讲李少春先生曾经为《红灯记》和《红色娘子军》两剧创编了许多好听的唱腔。随即他饶有兴致的为我们哼唱了几个精彩的唱段“临行喝妈一碗酒”、“风雨夜探敌情化装侦察”和洪常青就义前的大段西皮唱腔(公演时改为二黄),确实旋律新颖,但是很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后来在公演时没有使用。当我们问到已经去世的[[关肃霜]]老师时,志孝先生也是非常敬佩。他告诉我们关老师不仅艺术魅力非凡,人格魅力同样高大,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一直阻止人们称她为“艺术家”。志孝先生对剧组的重要成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李金泉]]先生是唱腔的主要设计者,他冥思苦想研磨更丰富的旋律,创编优美的唱腔。例如:‘万紫千红分外娇’一段唱,他的创作思想就是要求旋律流畅、异峰突起、脍炙人口、易于传唱。如今,教育部已将此段唱腔列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实现了李金泉先生当年的夙愿。郑小瑛和交响乐队的加盟使京剧乐队大大加强了表现力和时代气息,这种的演奏方式提高了文武场伴奏人员的音乐素养,也使演唱者对人物情感的深化与延伸有了根本变化。”志孝先生还告诉我们他在当年演唱时有意识的揉进了一些声乐的演唱方法,这也是比较早引用其他艺术门类演唱京剧的尝试。《[[红色娘子军]]》的成功,凝聚着冯志孝和他的同仁们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也使冯志孝声名鹊起,成为家喻户晓的京剧明星。<ref>[http://www.xijucn.com/html/jingju/20111004/29501.html 访京剧表演艺术家冯志孝], 戏剧网, 2011-10-04</ref> '''二、练功和研磨''' 志孝先生说:“一个人如果选择了京剧演员这个职业,那末就注定你的一生将不能松懈,必须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演员,必须具备三条,缺一不可:条件、功夫、机会。”我们分析一下,条件是指本身的自然条件,如嗓音、身材。五官等,这是与生俱来的。机会虽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要等天上的那个馅饼砸到自己才行。唯有功夫一条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京剧艺术要求有扎实的基本功,梨园界曾经流传一段话:功夫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此话虽说有几分夸张,但绝不可因为自己有一定的功底而忽视坚持练功,那将会前功尽弃。前辈的艺术家心里时刻想着戏里的事,冯志孝当年随老师[[马连良]]去逛东安市场,偶然看到一种新产品——塑料梳子,五颜六色的,马先生立即联想到:用这种颜色镶在玉带上做‘品’会更漂亮。老师时时想着戏的状态也深深影响着冯志孝,由于心里默戏,坐车过了站是经常发生的。现在志孝先生虽已年过七十,但仍坚持经常调嗓,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充实自己。他还非常重视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研究事物,根据自身的经历和对同业人员的考察,他发现歌唱演员在五十岁左右会出现声带的老化,加之气力不足了,这时候会觉得嗓子不好控制了,演唱效果也大不如前,过去习惯称做“塌中”。这个阶段有些像青少年时的“倒仓”,有人明显,也有人不明显。志孝先生说:“这个阶段需要深入持久的勤奋探索,不要去找当年的‘我’和当年的‘法儿’。我以为‘拼’和‘着力于降调门’都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否则有可能越拼越糟,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应该改变一下演唱方法,慢慢地摸索体会,寻找一种更适合晚年的演唱方法,从练习中找出窍门,增强自信,定会柳暗花明。” '''三、传统和创新''' 在和志孝先生谈话的短短几个小时中,他多次诚挚的提到感谢时代,感谢教导过自己的前辈们,没有这个优越的艺术环境,自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志孝先生谈到:“继承传统不仅仅是学习优秀的传统剧目,还要继承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敬业精神以及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一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需要京剧人代代传承。要把传统研究透,把传统的精髓部分继承下来。时代变革了,继承也要推陈出新。”谈到传统和创新的问题时,志孝先生的态度即客观又宽容:“21世纪了,社会的变革太快了,文艺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的同时也要接受其他各种文化,要求今天的学生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单纯’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让人人在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中都成为京剧迷,这不是无可奈何,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短短的采访让我们看懂了冯志孝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无限深情和不懈追求,也看懂了红旗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京剧艺术家的坚忍不拔和博大胸怀。他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京剧人,从老一辈艺术家那里接受了原汁原味的传统艺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去粗取精又过滤给下一代。他们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受到大师级艺术家的亲传和与众多名家的同台献艺,让他们自然有了“仙气”,以《龙凤呈祥》、《群借华》两剧为例,冯志孝就曾与[[袁世海]]、[[张君秋]]、[[李万春]]、[[李少春]]、[[孙盛武]]、[[梅葆玖]]等著名艺术家合作过。这一代京剧人具有高水平的艺术修养,他们为传承京剧艺术不求索取,甘愿奉献。他们淡泊名利、敢于创新,对社会的变革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从他们手里接过京剧艺术的接力棒,薪火再传
== 人物评价 ==
'''戏剧学习方法'''
冯志孝学习马派有他自己特殊的方法,他从手、眼、身、法中锻炼自己的形体,对唱法进行严格训练,避免一个小节一个音符地死刻模子,做到动于衷,形于外,收控有致,声情自如,并极见规范。譬如他在《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这出与前辈名家各占一角的戏里扮演诸葛亮,同名家相比,火候尽管不足,但他的身份切合,情绪准确,《 [[ 借东风 ]] 》一段重点唱,流畅自如。不从花巧上追求表面效果,在婉转华丽中暗蓄沉雄之力。与同台的 [[ 李少春 ]] [[ 袁世海 ]] 两大名家相比,给人以盛开的奇花与初放的蓓蕾相映生辉之感。在《 [[ 淮河营 ]] 》一剧里,他讲究方法,发挥自身优势,借自己嗓音宽亮、训练扎实的条件,以神完气足之势,把马派唱工婉转自然、起伏圆顺、华丽俏皮的特色充分体现出来。并在深入研究剧本的基础上,顺应情节和人物思想情感的发展,不撒汤不漏水地把戏演足,做到新红不被老绿欺。
正由于马先生本人在京剧史上就是开创、革新的名家,他的艺术观点对于冯志孝自然就有一定影响;再由于同团的李少春、袁世海,也是不拘一格、广学博采的高手,他们的艺术思想和表演方法,对冯志孝有许多的熏陶。因此冯志孝拜 [[ 马连良 ]] 为师之后,还十分注意从其他流派中吸收营养,以丰富自己的表演艺术。一位和马先生关系密切的前辈,很早就发现:"这孩子台上有时也象李少春。"行家的目光是锐利的,譬如冯志孝和 [[ 杜近芳 ]] 合演新编历史剧《梁红玉》,他演的韩世忠,大将的身份和白蟒、黑三、倒缨盔的扮相,都不易在马派常演剧目中寻求借鉴,因此志孝除运用自己谭派功底外,在身形举措声气神情方面,都经过揣摩锻炼,显示出几分李派韵味。此后,在李少春参加排演的《战渭南》《红灯记》中,冯志孝都担任B组角色,因此他在表演方法与风貌上都有了新开拓。
'''认真态度'''
冯志孝多年来对马派艺术一直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这首先表现在他对自己所演的马派名剧既有统观全局的了解,又有细致入微的分析。象冯志孝在《苏武牧羊》中饰苏武《淮河营》一剧,有马先生为何能处理得毫不雷同了冯志孝通过请教和分析,懂得了在同一板式中要依人物不同的情感来表现不同的情境和韵味;其次,决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抓住重点段落并着重发挥重点的句和字。在四段《流水板》中,见淮南王一段,是显示"舌辩候"面临险关能稳住阵脚,冒险向前而又风趣乐观的重点唱段,其中"三人同往鬼门关上爬"一句,从唱句内容和位置安排以及唱与做、表结合上看,又是重点唱段中的重点唱句,所以"爬"字的甩腔就该多层次、多迁回,在起伏停连之间突出圆润巧妙、华丽俏皮的特色,并结合一气呵成的气势,充分显示人物的丰采与精神。再如《四进士》中马先生三入公堂的表演,给他印象最深,也是他从内到外倍下功夫钻研、学习的重点。他既从整体上理解人物在三次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心情,又细致地把握住老师在每次上堂时语调声气的区别,以及在摘巾、拱手、抖臂、测髯、提褶、迈步、进堂等一连串动作中内心节奏和形体变化的细微区别。正是由于冯志孝能够对马派艺术进行一丝不苟的精心钻研与深入分析,他演出的马派剧目,才能不落俗套,另有新意。
 
== 视频 ==
 
===== 杜近芳与冯志孝 现代京剧样板戏《红色娘子军》选段 =====
 
{{#iDisplay:r05212dl10t|640|360|qq}}
 
===== 方荣翔、冯志孝演唱 京剧《甘露寺》选段,不杀刘备誓不休 =====
 
{{#iDisplay:m05004f7v8z|640|360|qq}}
 
== 参考资料 ==
3,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