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王好古

增加 9,759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或调整分类
'''<big>王好古</big>''' ==人物简介==<br>  王好古 (约1200 ~1308年 —1264 ,元代著名医学家, 字进之,号海藏 老人 生于 ·赵州( 代, 今河北赵县 人。<br>==人物生平==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10&filename=2009174833.nh&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1ZHpwQlZiNlFCMHVZb21uNFVScytQ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jI5NDB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E9mWnVadEZ5dmhXcnpBVjEyN0Y3Sy9HdG5QckpFYlBJUjg= |title= 王好古 《伤寒论》学术思想研究[D]. |author=李永涛. |work=山东中医药大 多才 , |date=2009. }}</ref><br>  王好古,约生于公元1200年。卒年尚无定论,一说卒于1264年;一说卒于1308年。王氏自幼聪敏 长而 通经史, 以进士官本州教授兼提举 方尤其偏好 先后拜 晚年独喜言医兼研周易。曾同李杲师 张元素 ,元素殁,以其年幼于 李杲 事之。王氏远祖《内经》、《难经》、《伤寒论》近绍洁古、东垣 全面继承了张 博采诸家之精华。勤奋治学,数十年如一日,终成 素和李杲的 代著名医学家。<br>==医学著述==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10&filename=2009174833.nh&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1ZHpwQlZiNlFCMHVZb21uNFVScytQ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jI5NDB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E9mWnVadEZ5dmhXcnpBVjEyN0Y3Sy9HdG5QckpFYlBJUjg= |title=王好古《伤寒论》 学术思想 研究[D]. |author=李永涛. |work=山东中医药大学, |date=2009. }}</ref><br>  王好古一生在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遗产。其著述颇多,计 《阴证略例》一卷、《医垒元戎》十二卷、《此事难知》二卷、《汤液本草》三卷、《癍论萃英》 步的发挥 此外,尚有《汤液大法》四卷、《医家大法》、《仲景详辨》、《活人节要歌》、《癍疹论》、《光明论》、《标本论》、《伤寒辨感论》、《钱 著作 补遗》、《三备集》、《十二经药图》、《辨守真论》、《小儿吊论》等书。目前尚留传于世者,仅 有《医垒元 戎》12 戍》十二卷、《此事难知》二 卷、《阴证略例 》1 》一 (1236年) 、《汤液本草 》3 》三卷、《癍论萃英》一 (1306 。其他著作均亡佚不见。<br>  《阴证略例》是王氏的代表作,成书于1236 ,本书专论阴证伤寒,集前人有关学说,参以王氏之见而成编。书中首例《内经》阴阳脉例,次叙洁古及王氏三阴例,后举扁鹊、仲景、许叔微 韩祇和诸例。该书有论有辨,有证有方。书末介绍好古验案八则,辩证颇详。该书虽专论阴证,对内科杂病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存版本:《济生拔萃》本,《十万卷楼丛书》本和左言富点校《阴证略例》本。<br>   《此事难知 》2 》共二 (1308 ,撰于1308年元•至大元年。是王好古研究《伤寒论》的论文集。全书共载医论100多篇,包括经络、脏腑病因、病机及辨证、治法、方药等。对伤寒六经证治论述尤详,且多有独特见解。李杲的有关医论也赖其保存一二。现存版本:元•至大元年戊申(公元1308年)刻本、元刻本、《济生拔萃》本、明•成化二十年甲辰(公元1484 年) 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br>  《医垒元戎》共十二卷,初撰于1291年(元•至元二十八年),后原稿被人盗走,经追忆十得七八,重撰于1297年(元•大德元年)。该书以十二经为纲,首论伤寒,次叙杂病。论中宗仲景而参 元素、东垣等各家之说,并结合王氏自己的见解,有论有方,将伤寒和杂病分六经论治,并载王氏自己的验方多首。现存版本有明•嘉靖二十二年癸卯(公元1534年)刻本、《四库全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济生拔萃》本。<br>  《汤液本草》共三卷,撰于1238年(元•嘉熙二年),本书专论药物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症侯等。全书共载药245种,分9部(草、木、果、菜、米谷、玉石、禽、兽、虫)。论中除引用《神农本草经》以下各朝代医家40余家外,王氏个人亦多有发挥。是对元代以前药学研究的总结,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存版本:元•至元元年乙亥(公元1335年)本、明•嘉靖间梅南书屋刊本(《东垣十书》之一)、《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明•万历三十六年戊申(公元1604年)刊本、《四库全书》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br>   《癍论萃英 》1 》共一 已佚著作 本书宗钱乙、张元素、李东垣之说,附以己论而成编。重点论述痰疹的辨证和治法,王氏主张癍疹按六经施治,对指导后世辨证治疗癍疹 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存版本:《东垣十书》本。<br>==学术思想==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LAST2017&filename=NZYY201609141&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1ZHpwQlZiNlFCMHVZb21uNFVScytQ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DI2NzZyV00xRnJDVVJMT2ZadVp0Rnlya1VyN0lLemZTZDdHNEg5Zk1wbzVCWllSOGVYMUx1eFlTN0RoMVQzcVQ= |title=王好古中医药学术思想研究[J]. |author=李森钰. |work=内蒙古中医药, |date=2016,35(09):151. }}</ref><br>  '''药为医之先'''<br>  王好古在《汤液本草》开篇道:世皆知 素问》为 之祖,而不知轩岐之书,实出于神农本草也。殷伊尹用本草为汤液。“先本草,次汤液”中药是古代先民在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经验,发展到一定程度,即有专门掌握药物性能的人称之为医。非常重视中药治病机理、用药要点及炮制配伍,煎药服药方法等。<br>  '''临床证治用汤液'''<br>  “汤液要药,最为的当。”“汉仲景广汤液为 大法 ”中药煎剂起效快,适于大多疾病。王好古认为汤剂是首要的中药剂型,所以书名冠以汤液本草。<br>  '''遣药组方重首药'''<br>  首药是治疗疾病首选的中药,也称君药。《汤液本草序一 “如太阳经当用桂枝汤 麻黄汤,必以麻黄、桂枝为主,本方中余药后附之;如阳明经当用白虎汤,必以石膏为主,本方中余药后附之;如少阳经当用三禁汤,必经柴胡为主,本方中余药后附之”五脏苦欲补泻药味中,认为甘草、川芎是治肝病之首药。五味子、芒硝是治心病之首药。白术、甘草、人参、黄连、大枣为治牌病之首药。诃子、黄芩、白芍、桑白皮、五味子为治肺病之首药。知母、黄柏、泽泻为治肾病之首药。脏腑泻火药中说“黄连泻心火,木通泻小肠火,黄芩泻肺火栀子佐之,黄芩泻大肠火,柴胡泻肝火黄连佐之,柴胡泻胆火亦以黄连佐之,白芍药泻降火,石膏泻胃火,知母泻肾火,黄柏泻膀胱火,柴胡泻三焦火黄芩佐之”,即这些药都是治疗各脏腑热证的首药。同时他也指出诸药各泻其火,不惟止能如此,更有治病合为君,合为臣处,详其所宜而用,勿执一也。君药即是首药, 用药凡例》“凡解利伤风,以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凡解利伤寒,以甘草为君,防风白术为佐……”<br>  '''推崇 仲景 详辨 重经方'''<br>  王好古认为,仲景方最为众方之祖,后世中医皆祖长沙张仲景汤液。在《医垒元戎》中以伤寒六经辩证论治杂病,先足经从汤液,后手经从杂例。方剂下例脉证,然后是各药物及用量用法、加减、服用方法、文献引用。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活人书》、《简易方 中证候,中药及方剂等灵活运用于临床,其方剂加减变化尤其突出。<br>  '''引经报使重归经'''<br>  王好古在继承易水先师张洁古,李东垣学说的基础上,对归经特别重视。东垣报使中说“太阳羌活下黄柏,阳明白芷升麻下石膏,少阳柴胡下青皮,太阴白芍药,少阴知母,厥阴青皮柴胡”。诸经向导里分列有多种中药,如寅手肺太阴经 南星、款冬花、升麻等。<br>  '''拓展阴证学说'''<br>  王好古对伤寒论极为推崇,兼于“阳刚易辨而易治,阴刚难辨而难治”,精研 《伤寒 论》,结合张元素精于脏腑寒热虚实的 证,李杲专立脾胃 学说重视脾胃内伤虚证的施治。独重人体本气不足导致阳气不足的三阴阳虚病证,于1236年著成《阴证略例 ,另成易水学派中一家之说。<br>  因为阳证易在外,在上,病位浅表。阴证在里,在下,病位深里,故此用脉诊区分阴阳之证,如饮冷内伤损胃,若面青黑,脉浮沉不一,弦而弱者,伤在厥阴也,若面红赤,脉浮沉不一。细而微者,伤在少阴也,若面黄洁,脉浮沉不一,缓而迟者,伤在太阴也。吴茱萸汤、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小建中汤、理中汤、理中丸、桂枝附子汤、附子汤、术附汤、姜附汤、茯苓四逆汤等50多首方剂,大多温补脾肾。阴毒用附子散,正阳散,霹雳散,火焰散,皆用附子,广泛运用附子是很大的特色。<br>  '''善治外科小儿科病证'''<br>   此事难知》中内外诸疮所主方中对疮疡的病机说,“地之湿气,感则害 皮肉筋脉,内托散主之,以其外受也。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辛甘之过也,七圣散主之,以其内发也”。治臁刃脚膝疮方用黄芪丸。<br>  《海藏癍论萃英》是专门论述外科,小儿科斑疹的书,主 是疮疹成因,轻重,用药,列有方剂35首。<br>  '''善治内科杂症'''<br>  《医垒元戎 是以伤寒六经为纲辨治杂病。如太阳证,先足经从汤液,后手经从杂例。太阳流入阳明,故葛根次之。注重在疾病不同阶段施以不同的方剂和药物 。 ==参考来源=={{reflist}}
1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