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高雄港過港隧道

增加 4,292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高雄港過港隧道'''<b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80"></…”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高雄港過港隧道'''<b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80"></center><small>圖片說明<br>[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small>
|}

'''高雄港過港隧道'''又稱'''[[高雄過港隧道]]''',簡稱'''[[過港隧道]]'''於西元1984年5月18日通車啟用,位在[[臺灣]][[高雄市]][[前鎮區]]與[[旗津區]]之間,是臺灣[[第一座]]及目前[[唯一]]的[[海底隧道]],也是唯一海底[[公路隧道]],全長1670公尺。

==隧道介紹==
高雄港過港隧道位於[[新生路]]經[[前鎮漁港]]與[[第三貨櫃中心]]間之[[中興路]],工程由西元1981年5月動工,西元1984年5月18日完工通車,經費約[[新台幣]]40億元,穿過寬440公尺,水深14公尺之[[主航道]],雙向各有兩線快車道及一線機車專用道,至對岸旗津[[[中興商港區]]預定地,是台灣唯一的海底公路隧道。

完工初期,往來車輛須繳交[[車輛通行費]]。旗津區民、以及當地從事相關事業之人員車輛免繳。自西元1993年9月16日起,為了促進旗津地區[[觀光]]及事業發展,[[停收]]所有車輛通行費。

過港隧道雖然解決旗津至市區的公路交通。但由於隧道兩端均不在市區,主要仍供[[貨櫃車]]行駛。對於觀光客、通勤或就學居民而言,隧道並不具吸引力,多選擇較接近市區、且航程僅需10分鐘的「旗津-[[鼓山]]航線」渡輪。

==隧道歷史==
*西元1967年10月[[高雄港]][[第二港口]]動工。

*西元1975年6月,高雄港第二港口完成開闢,旗津半島成為孤島,而旗津區高雄港內側被規劃為[[第四貨櫃中心]]。

*西元1975年7月16日,舉行通航典禮,而渡輪已不足以解決當時的交通運輸需求,故研議興建過港隧道方案。

*西元1981年5月13日,高雄過港隧道正式動工。

*西元1984年5月18日,高雄過港隧道竣工通車。

*西元1993年9月16日,停收所有車輛通行費。

*西元2005年10月18日,完成航道浚深工程,通過高雄港過港隧道上方主航道的船舶,只要吃水深在14公尺以內,即可申請航行通過。

==隧道工程施工==
高雄港過港隧道工程由[[榮工處]]設計,施工統包承辦,[[高雄港務局]]監督,起點在前鎮區端新生路與[[漁港南三路]]交叉口附近,穿越高雄港之航道海底後,終點在高雄市旗津區道路口,全長一千六百七十公尺,採用沉埋管工法施工,主要水下[[涵洞]]是由六節[[鋼筋混凝土]][[沉埋管]]結構體所組成,沉埋管事先在陸地上以施工製造,每節120公尺長,高24.4公尺,重達2萬多噸,在兩側聯絡[[坡道]]及海底地基完工後,以[[駁船]]將沉埋管拖送至適當位置,以[[特殊]][[柔性接頭]]接連六個沉埋管。

沉埋管體內包括雙向各2線汽車道及1線機車道、排水、照明、配電、交通監視,並兼具[[防水]]、[[防熱]]、[[防震]]三種功能。

==禁止通行隧道之規定==
《高雄港過港隧道管理作業要點》有下列禁止進入隧道之規定:
# 行人。
# 腳踏車。
# 人力三輪車、馬達三輪車或拼裝車。
# 載運禽畜、垃圾、乾草、木桿或粒粉物質,但未嚴密覆蓋或未捆紮牢固之車輛。
# 履帶車。
# 超過限制高度4.5公尺。
# 超過寬度3公尺以上6公尺以下及載運危險物品未經申請核准之車輛。
# 其他可能危及隧道安全之車輛。

隧道附近有前鎮[[中洲航線]][[公共渡輪]],與旗鼓航線不同的是小型汽車可上船。

==船隻限制及浚深作業==
為維護高雄港過港隧道結構安全,原本航行通過隧道上方主航道的船舶限制吃水深為13.8公尺,但為因應船舶大型化,高雄港務局於西元2004年起開始實施高雄港過港隧道上方主航道[[浚深工程]],並於西元2005年10月18日完工,完工後浚深水深達14.2公尺,通過高雄港過港隧道上方主航道的大型[[船舶]],只要吃水深在14公尺以內,即可申請航行通過進港作業。
<ref>[文章網址 說明],來源,文章日期</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1,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