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林如堉

增加 1,14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林如堉]](生1924年2月15日-1950年12月16日歿),臺北州海山郡[[板橋街]]人,[[臺北二中]]畢業,曾任泰北中學教師,1947年與[[李登輝]]等創立[[新民主同志會]]擔任中央委員 <ref>{{cite book|author=吉田勝次|title=《自由の苦い味:台湾民主主義と市民のイニシアティヴ》|location=日本|publisher=[[日本評論社]]|date=2005}}</ref> ,由於同學[[吳克泰]]及二中學弟[[陳炳基]]都已加入共產黨,1948年「新民主同志會」也改名為「台灣人民解放同盟」成為中共地下組織,林如堉領導,由[[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學工委[[徐懋德]]擔任上級指導,後因特務滲透進組織,組織遭破獲瓦解,林如堉於偷渡香港前遭逮捕判刑三年半有期徒刑,1950年11月29日竟因涉及[[吳朝麒]]等之臺北監獄內亂案遭判死刑,1950年12月16日執行槍決。<ref name="biography">{{cite book|title=《幌馬車之歌》~革命醫師郭琇琮|publisher=時報文化|author=藍博洲|date=1991-06-20}}</ref></p>
</div>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林如堉]],1924年生於臺北州海山郡[[板橋街]],出身仕紳之家,父親林平州係板橋仕紳海山汽車株式會社董事,皇民奉公會板橋分會委員,海山小學校畢業後考入臺北二中,與[[李蒼降]]、[[雷燦南]]同期。</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38年</b>由於當時二中學長[[林水旺]]等籌組「[[中國急進青年黨]]」思漢[[反日]]事件遭逮捕判刑,臺北二中學生皆受其鼓舞,萌生前往中國抗日的志向 <ref name="1500kmeter">{{cite book|title=尋找祖國三千里|publisher=台灣人民出版社|author=藍博洲|date=2010-09-01}}</ref> 。</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2年</b>畢業後,父親安排前往東京報考第一高等學校落榜,進入早稻田大學預備科</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3年</b>林如堉考取日本培養中國工作幹部為主的[[上海東亞同文書院]]準備前往中國,但1943年9月,總督府開始實施對台灣人徵兵制度,同時取消緩徵入學的資格,林如堉決定立即動身前往中國投入抗日活動。</li>
===返台與左傾===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林如堉搭船前往中國舟山但始終找不到加入國軍的方法,1945年輾轉到福州加入了軍隊,並擔任海軍翻譯的工作,但是沒多久戰爭結束即返回台灣 <ref name="1500kmeter"/> 。返台後林如堉曾在角板山做山地行政工作,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辭去角板山工作,到泰北中學任教職,並與當時台大法學院學生[[陳炳基]]、台大化工系當助教[[李薰山]]、同學李蒼降及當時台大農經系大四生[[李登輝]]成立[[新民主同志會]] <ref name="C">{{cite book|title=《幌馬車之歌續曲》|publisher=印刻文學|author=藍博洲|date=2016-09}}</ref> ,1948年2月後組織逐漸成為中共地下組織,改名為「台灣人民解放同盟」,林如堉領導,由省工委學委會[[徐懋德]]擔任上級指導。<ref name="1500kmeter"/></p>
===被捕與遇難===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台灣人民解放同盟」後遭特務滲透進組織,[[徐懋德]]接獲情資表示情治單位將收網抓人,即命[[林如堉]]、[[陳炳基]]、[[李薰山]]偷渡香港,當時[[林如堉]]與[[李薰山]]返家準備遭逮捕 <ref name="C"/> ,陳炳基則躲藏在樂生院逃過一劫順利潛逃。由於加入叛亂組織因案而遭判決三年半徒刑。然後來竟因涉及[[吳朝麒]]等之臺北監獄內亂案,在執行期中,組織「工作同志聯絡會」,繼續宣傳「馬列主義」,吸收李梓鼎加入,1950年11月29日遭判死刑,1950年12月16日槍決於[[馬場町]]刑場。<ref name="biography"/><ref>{{cite news|url=https://aa.archives.gov.tw/archivesData.aspx?SystemID=0000102970|title=吳朝麟等匪諜案A305440000C/0040/273.4/343|publisher=國家檔案管理局|date=1950-05-24~1960/04/20}}{{Dead link|date=2020年5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p>
===平反===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18年12月7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三字第1075300145A號函文,公告受難者黃藻儒君等1505人應予平復司法不法之刑事有罪判決暨其刑,其中(39)安潔字第2598號,有關林如堉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之有罪判決暨其刑及沒收之宣告正式撤銷。<ref>{{cite news|title=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撤銷有罪判決公告|url=https://www.tjc.gov.tw/gazettes/83|accessdate=2018-12-07|agency=[[中華民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ref></p>
</div>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