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增加 7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jpeg|有框|右|<big>https://gkcx.eol.cn/school/108?fromcoop=bdkp</big>[https://static-data.eol.cn/upload/school/201910/1554878814_5244_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gkcx.eol.cn/school/108?fromcoop=bdkp 来自 中国教育在线 的图片]]]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江西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物理专业和江西工业大学电机系。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为 [[ 南昌大学 ]] 。2003年7月由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中心合并正式成立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现设5个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能源与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人工智能系;3个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实验中心;4个科研平台:江西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江西嵌入式系统工程中心、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 人工智能 ]] 工业研究院。
==学院介绍==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2003年7月由原南昌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ref>[https://www.sohu.com/a/243128296_752879 专业介绍‖你怎么看“电子信息工程” ],搜狐,2018-07-24</ref>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中心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有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系、信息管理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电气与自动化工程系、计算中心、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6个单位。南昌大学和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南昌大学中兴通讯工程学院也涵盖在内,其中学校投资2500万元建立的中兴通讯实验室是目前全国高校规模最大、 [[ 设备 ]] 最先进的通信实验室之一;学校投资300余万建立的 [[ 电力 ]] 系统仿真实验室也是目前全国高校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的实验室之一。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283人,其中教师215人,教辅人员45人, [[ 行政人 员22 员]]22 人。教师中副教授93人,教授45人,有博士学位的50人,有硕士学位的140人。学院现有本科学生约3900人,统招硕士研究生约480人, [[ 工程 ]] 硕士、同等学历、高校教师等在职研究生约500人。
==科研情况==
学院专业实验设备完备,可满足相关教学、科研和工程实验需要。学院资料室藏书5万余册,期刊<ref>[https://www.sohu.com/a/107527705_448629 期刊的分类有哪些] ,搜狐,2019-09-24</ref>110种。近年来,学院完成科研经费近800万元,完成科研项目2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省级项目140项,其他项目75项;学院教师在各种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 [[ 学术 ]] 会议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收入SCI、EI、ISTP检索刊物的论文近100篇。学院主要的研究方向有网络数据库、 [[ 软件工程 ]] 、人工智能、计算机控制技术、图像图形处理、信号检测与处理、 [[ 数据库 ]] 与软件集成、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Rough集合理论、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传输理论等等。
学院将用一流眼光和一流标准自我定位,引入一流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建立严格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竞争机制,鼓励和承认 [[ 青年 ]] 教师冒尖,重奖在教学和科研上成绩卓越的教师,努力提高管理效率。
学院希望通过提高科研水平来提高 [[ 教学 ]] 水平,通过加强科研来搞活学院,尽可能多利用学院大学科组合的优势,从更广泛的渠道争取科研项目和资金,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
==人才培养==
学院要求加强对教师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提高的 [[ 工作 ]] ,鼓励教师参加生产实践、下实验室,加强教学研究活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引入和使用仿真软件,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同时,要求大力推行双语教学,积极引进和开发CAI课件,普及电子教案,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 [[ 教学 ]] 水平。
学院对学生的培养上将注重强化基础,打通专业,着重学生英语和 [[ 计算机 ]] 应用能力以及工程实践经验的培训。注重培养学生学会今后如何对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而不是在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教育体制和哲学下,培养学生被动地掌握某种技能。
学院要求教师不能以固定不变的人才 [[ 质量 ]] 标准来衡量学生,不能以几乎同样长度的学制、相同的知识结构、呆板不变的授课方式、缺乏新意的课程内容来对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按多元的教育质量观、用开放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来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个性,以多元、宽松的 [[ 教育 ]] 制度来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使他们能够掌握卓越的 [[ 技能 ]] 来应付异常复杂的社会,而不是仅仅盯着分数。
==视频==
767,4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