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安平桥

移除 6,18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indentalign:2em;left"|<center>'''安平桥''' 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br><img src="https://f.share.photo.xuite.net/apex.cheng/1f3d1ac/19804686/1119996574_l.jpg" width=" 天下无桥长此桥280" 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center><refsmall>[https://wwwblog.360kuaixuite.net/apex.comcheng/pcwretch/9c6a06976380007e2?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福建泉州---安平桥395513632 圖片來自xuite] , 爱卡论坛精华 2019-11-26 </refsmall> |}
<p style="text-indent:2em;">2016年12月 '''安平桥'''又名'''五里桥''' 位于[[中国]][[福建]] 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正式批准[[晋江]] [[ 平桥(五里 海镇]]西畔,又称“西 )等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是横跨 平桥成为晋江第二个、 海镇和[[ 南安 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水头镇]]之间的海面上的一座中式古代长[[File:安平 .jpg|缩略图|右|450px|]],橋上刻著「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对联,為中國古代第一長橋。据记载,此桥共長八百一十一[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丈]],阔十六[[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基本信息==<p style="text-indent:2em;">'''中文名称'''<p style="text-indent:2em;">安平桥(五里桥)(也有说一丈四尺的)。
[[明朝|明]]末名將[[鄭芝龍]]、[[鄭成功]]父子故鄉即在此橋附近,现存的安平桥,实际共长2070[[公尺]](约合中国古代里程五[[里]],故亦称五里桥),桥宽3至3.8公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p styleref>{{Cite web|url=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16-12/24/content_5491887.htm|title="text安平桥获评国家4A级景区|accessdate=2016-indent:2em;">'''位置'''<p style12-24|author=黄冬虹|date="text2016-12-indent:2em;"24|publisher=泉州网}}</ref> 晋江安海镇及南安水头镇交界
<p style="text-indent:2em;">'''全长'''=建造历史==安平桥身处晋江、南安水路要冲,是[[宋代]][[泉州]]对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建桥以前,两边民众来往只能坐船,十分危险。[[南宋]][[绍兴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安海财主[[黄护]]和僧人智渊带头各捐[[钱]]一万[[缗]],由僧人祖派主持,开始在两岸间建桥。但因工程浩大,加上建到一半时黄护和祖派相继亡故,而未能完成<p style="text-indent:2em;">2255米。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郡守[[赵令衿]]来到泉州上任,主持续建,又经一年才完成。工程在当时来说可谓浩大艰巨。
<p style="text-indent:2em;">''' 五里桥是梁式石桥,建桥所用石料系从[[金门岛]]上开采,船运而来。全桥由[[花岗岩]]石板筑成,每块石板重约三吨,桥有疏水道三百六十二孔。其桥板石皆是坚实的花岗岩石。其 桥墩'''<p style="text-indent:2em;">361墩利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成,分长方形、半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但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尚存331座。整桥状如长虹,衔接[[安海镇|安海]]与[[水头镇|水头]]两镇。时为古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称号。[[明朝|明代]]:[[永乐 (明朝)|永乐]]、[[天顺 (明朝)|天顺]]、[[成化]]、[[嘉靖]]、[[万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朝代有十余次重修。
<p style="text-indent:2em;">'''材料'''<p style="text-indent:2em;">花岗岩 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1980年政府又拨巨款进行全面整修,于1982年1月正式动工,1985年5月竣工。这次整修不但修复了桥墩、补齐了桥板、恢复了桥栏,而且将桥之两侧沉积的泥沙各挖开30米,使之从陆上桥变回水上桥,同时在桥的南面50多米处开辟了一 新公路,禁止车辆和马匹在安平桥上通行,从而更有效地来保护安平桥。
==桥体建筑==全桥由花岗岩石构成,桥面用长8至11米、宽厚各0.5至1米的石板铺造,两侧有石栏杆。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凉亭),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凉亭两翼的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是为“防波塔”,用于减轻潮水对桥的冲击。又有圆形翠堵婆塔一座,高6米,塔身雕刻佛祖释迦牟尼相<p styleref name="text-indent:2em;虞兮">'''所属城市'''<p style{{Cite news|url=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60205/60210/60228/4230268.html|title=安平桥介绍|author=虞兮|language=zh-cn|publisher=人民网|date=2006-03-23|accessdate="text2006-03-indent:2em;"23}}</ref> 。 桥头桥尾各有门楼一座。桥头的门楼为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时建造,称为“望高楼”,上嵌有里人黄章烈所题的楷书“望高楼”、“金汤永固”等石匾额和石刻,背面的石匾额上则刻有“寰海镜清”。桥尾的牌楼为嘉庆十三年建造,石匾额上有当时南安知县盛本所写“水国安澜”,民国时牌楼被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 省泉州市,但石匾额一直保存。
==简介==<p style="text-indent:2em;"> 牌楼旁边有一方残碑,原来刻有南宋绍兴末年南安县[[县尉]][[陈大方]]所写[[篆书]]“ 安平桥 全长2070米 ”三字 但现在仅剩“ 面宽 3~3.8米 ”字龚显增,《亦囱脞牍》:“丁丑由安平趋漳郡 共361墩。 道出西 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 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 见篆书丰碑 另一端为方形 几立桥上……碑题‘安平桥’篆书三字 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 字径二尺 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面用 4~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11米 配搭匀整 宽0.6~1米 气象崚嶒 厚0.5~1米 旁款一行 重4~5吨 正书云‘右迪功郎南安县尉陈大方立’ 刊者刘长岳 则重25吨 方绍兴末任南安县尉。”
<p style="text-indent:2em;"> 安平 上筑 中界桥段处的 亭5座,东端为 亭叫“ 水心亭 西端为海潮庵 现称泗洲亭 俗名 亭。亭侧有一寺庙,祭祀[[释迦牟尼佛]]。庙 中亭规模最大 门柱上刻有一副对联:“'''世间有佛宗斯佛 面宽10米 天下无桥长此桥'''。”其意思就是“人世间所有的佛都以这[[释迦牟尼佛]]为祖 周围保存历代修 天下间没有一座桥比这安平 碑记16方 更长了” 前伫立2 有二 尊护桥 将军,躯高1.59至1.68 6 左右 头戴盔,身着 ,手 剑, 雕刻 形象威武, 宋代 [[ 石雕 艺术品 ]] 在三 桥尾有一座亭,名为超然 中间,还有2座雨 (现称“水心 ”,又名 面两侧有石护栏 头亭 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桥两侧的 而原 心亭现名 筑有4座对称 亭)。超然亭 方形石 东北侧有一 塔, 还有1座圆塔。 是用当时造 的入口处筑有1座白塔,高22米,砖砌 余资所建 ,五层 ,平面呈 六角 空心, 为楼阁式仿木结构。塔的原名为瑞光塔。[[明朝]][[万历]]年间重修后,曾改称文明塔, 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俗名西塔、白塔
==主要景点==<p style="text-indent:2em;">近年来,因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 安平桥 遭到一定程度 底的桥墩分三种形式。水较浅、水流缓慢 环境破坏,其 水域 中采用长方形石墩,较深时就改用半船型石墩 特别是两个桥 最深处则采用双 和中亭的水环境已遭到相当大 污染 筏形墩 桥体经上世纪80年代维修至今,受自然影响加上近年几次大 这样 台风,桥体石栏及桥板多处受损 设计 瑞光塔(白 配合四座防波 )常年封闭 铁栏围内杂草丛生,有碍观景。[[File:安平桥1.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p style="text-indent:2em;">现已建成五里 可以减轻水流对 生态湿地公园头(有湖有岛),依傍着五里桥,周遭建设亭子,石子小路,增加植被,水体亦得到整治,整体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系水头居民饭后散步的好地方,成为[[泉州]]一个新兴 风景 冲击力
==保护整治==<p style="text-indent:2em;">近几年来,因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 安平桥 遭到 的桥基不像洛阳桥 定程度的环境破坏 完全采用筏形基础。有些港道 深泥烂,石头容易下陷 特别是两个桥 就先用木 和中亭的水环境已遭到相当大的污染。桥体经上世纪80年代维修至今 为垫 受自 影响加 后压 近几年几次大 石条,使得木头逐渐沉陷至港底 台风 承重层 从而奠定 基,称为'''睡木基础'''。在港道较深处,则先打下木桩,再将木头稀疏地架在桩上,两旁由二桩挡住,防止木头向外滚落。最后压上 栏及桥板多处受损 瑞光塔(白塔)常年封闭 让木头沉底 铁栏围内杂草丛生 称为'''木桩基础'''<ref name="lishi">[http://qzhnet.dnscn.cn/qzh99.htm 泉州历史网 有碍观景 安平桥]</ref>。后两种方法都是当时首创
<p style="text-indent:2em;">现已建成五里桥生态湿地公园头(有湖有岛),依傍着五里桥,周遭建设亭子,石子小路,增加植被,水体亦得到整治,整体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系水头居民饭后散步的好地方,成为[[泉州]]一个新兴的风景。 ==故事传说==<p style="text-indent:2em;">很早很早以前,[[安海]]这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双重侵袭,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祈神拜佛,也无法改变这种苦难。有人说这是[[东海]]和[[南海]]的两条孽龙在作祟。 <p style="text-indent:2em;">这事让一位在此修炼的[[道人]]知道了,他想为民除害。有一天他见到这两条[[孽龙]]在海滩上嬉戏,等到它们玩累了在睡觉时,道人就做起仙术镇住[[孽龙]]。然后决定将它们挑去填常年水患的[[安海港]],于是道人化出两个大畚箕和一把大铁铲,把这两条孽龙铲到畚箕上。顿时海滩上留下了两个大窟窿,后来水流积聚就变成了现今的"龙湖"和"虺(hui)湖"。"[[龙湖]]"是黑龙住过的地方,所以这个湖的泥土是黑色的。"[[虺湖]]"是赤龙睡过的地方,因此这个湖的淤泥是赤色。 <p style="text-indent:2em;">再说[[道人]]挑着这两筐孽物走到一处叫大山后的地方,由于跨越溪涧时,步子迈得过大,一下子将扁担压断了,两条[[孽龙]]从梦中醒来,趁着道长不及下手,变作两堆土,真身飞上天去了。这两堆土就成了现的"[[黑麒麟山]]"和"[[赤麒麟山]]",有人说这两座山推去填"[[龙湖]]"和"[[虺湖]]"正好丝毫不差。道长看没收拾好这两条孽龙,就闷闷不乐地回[[灵源山]]继续修炼。 <p style="text-indent:2em;">若干年后,[[安海]]地界大雨下个不停,九溪十八涧的大水翻过了石壁峡,直冲[[安海港]]而来。得道成仙的道长在灵源山顶望见那两条[[孽龙]]又在作怪,便运功吐出一条[[七彩锁链]],从[[安海]]镇跨过海湾,直到南安的[[水头]]镇,[[孽龙]]见状吓得魂飞魄散,马上潜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也退了。百姓们见到长虹惊退了[[孽龙]],怕以后它们又卷土重来。有人就提议用长条大石,一段一段地铺砌起来,建造一条天长地久的锁蛟玉带,一来镇锁[[孽龙]]作怪,二来便于两县百姓往来。这意见马上得到人们的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这条长达五里的跨海大石桥终于建造起来了。 <p style="text-indent:2em;">从此,[[孽龙]]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各地商旅船只,相邀而来。于是商业日益发达,庄稼则年年丰收,百姓们安居乐业,这座桥就被称作"安平桥",因为桥长五里,又俗称为"五里桥"。 ==历史文化=====古书记载===<p style="text-indent:2em;">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酾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File:安平桥2.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p style="text-indent:2em;">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郭沫若留诗===<p style="text-indent:2em;">当代诗人[[郭沫若]]干年间特来安平桥参观,留下律诗一首: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谟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复台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 ===郑成功家乡===<p style="text-indent:2em;">"安平桥"就跨越在[[郑芝龙]]([[郑成功]]父亲)家乡[[南安]]县和[[晋江]]县之间的海湾上,桥的另一头是[[安海]]镇。安海古时称为"安平道","安平桥"之名就由此而来。[[宋代]]改称为[[石井]]镇,[[明代]]又改称为[[安海]]镇,后来[[郑芝龙]]开府安海后,又改回古名称为安平。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来[[郑芝龙]]的儿子,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七岁从[[日本]]回中国后就住在[[安平]],[[郑成功]]的日籍生母[[田川松子]]也在安平遇难。[[郑成功]]渡海远征[[台湾]]逐走[[荷兰]]人后,为纪念他的家乡和母亲,就把[[荷兰]]人的统治中心,[[热兰遮]]城(Zeelandia)的所在地大员,改名为安平,就是现今[[台湾]]的[[台南]]市[[安平]]区。 ==历史成就==<p style="text-indent:2em;">"安平桥"是宋代当地富商[[黄护]]捐资三万缗钱(一缗[mín] ,即一贯,串钱一千文)倡建的,于1138年开工,1152年完工,工程历时十五年。当时[[中国]]刚经历过女真族金国入侵,北方沦陷,徽、钦二帝被掳,[[宋朝]]迁都[[杭州]]的大变局。如此政局动汤不安之际,民间仍能进行"安平桥"如此浩大之工程,可见宋代东南沿海经济之繁荣、工商之发达和社会之安定,都可归功于海外贸易的蓬勃。[[File:安平桥3.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p style="text-indent:2em;">倡建"安平桥"的富商[[黄护]],就是以经营海外贸易发迹致富的。[[黄护]]生于西元1086年(北宋哲宗元佑元年)。从小读书习文,本来有志于仕途,十七岁时参加科举 试,但是名落孙山。后来改行习商,二十岁时随姑丈[[高纪昌]]到广东经商,后又渡海到渤泥(今[[汶莱]])发展。三十岁时衣锦还乡,在[[安海]]街坊上开了十二间商铺,主营米粮、蔬果、杂货,次营饮食、海鲜、山珍,成为[[安海]]当地首富。 <p style="text-indent:2em;">[[黄护]]博览群书,爱好篆隶、棋弈、诗谜等 人雅士的游戏,人称谜坛之虎将。喜欢结交高僧,常到[[龙山寺]]和[[高僧]]品茶论禅,聊一整天都不嫌累。由于[[黄护]]为人热心公益,街坊邻居们在1132年推举他为"里正"(里长),他"劝农桑、重工商、兴义学、立药局、辟婴堂、振武林、惩邪恶、禁博赛、整市容、严街鼓、明保伍",认真建设地方、造福乡里。 <p style="text-indent:2em;">1138年,[[黄护]]捐资三万缗钱倡建"安平桥",工程进行到一半,黄护就不幸病逝于1144年(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享年五十八岁,死后赠封为荣誉县长"晋江县尉"。[[黄护]]向来热心公益,除了倡建"安平桥",生平还捐地兴建了石井书院,和捐资整修安海[[龙山寺]]等。黄护去世后,儿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主持"安平桥"的兴建,至1152年终于全桥完工。后代[[安海]]镇桐林村黄氏一族,奉[[黄护]]为一世祖,[[郑芝龙]]的伯母[[黄慈慎]]和[[继母]]都是[[黄护]]的后代。<ref>[http://www.sohu.com/a/299581460_279496 【紫云金柄黄氏名人系列连环画】安平桥创建者黄护(上)] , 搜狐 2019-03-06</ref>  ==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a0339kl2slv|480|270|qq}}</center><center>泉州安平桥(漫步泉州)</center> <center>{{#iDisplay:p08471ero2o|480|270|qqreflist}}</center><center>江山如此多娇航拍安平桥 领略古代的桥梁建筑</center> == 参考资料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