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蛤蟆藤

增加 6,45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蛤蟆藤</big> ''' |- | File:123223.jpg|缩略图|居中|[https:/…”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蛤蟆藤</big> '''

|-

|
[[File:123223.jpg|缩略图|居中|[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9151411&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20228%2F20120228153238-2034849871.jpg&type=1#simple_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v9151411.htm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蛤蟆藤

界:植物界

|}
海金沙多年生攀援草本,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等功效。

【别名】海金沙草(《纲目》) 、海金沙藤、(《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异名】竹园荽(《履巉岩本草》),迷离网(《生草药性备要》),鸡胶莽(《质问本草》),斑鸠窝(《草木便方》),左篆藤、金线风、破网巾、黄金塔(《分类草药性》),左转藤(《天宝本草》),罗网藤(《广州植物志》),须须药、黑透骨、铁脚仙、乱头发(《贵州民间方药集》),铁线藤、蔓蔓藤、虾蟆藤,纺车藤、金金藤、见根藤、藤吊丝(《福建民间草药》),牛斗茜(《陆川本草》),磨菇藤、塞窦藤(《广西中兽医药植》),扫把藤、天仙草(《中国土农药志》),松筋草(《广西中药志》),鼎擦藤、毛须藤(《闽南民间草药》),黑须草(《重庆草药》),满天云、[[硬筋藤]]、西牛藤(《湖南药物志》),金线藤(《闽东本草》),攀谷藤(《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海金沙藤、吐丝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鸡脚藤、爬古藤(《江西草药》),洗碗藤、爬墙蕨、金砂蕨(《广西中草药》)。

=='''目录'''==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分布范围'''==

海金沙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4米。根茎细而匍匐,被细柔毛。茎细弱、呈干草色,有白色微毛。叶为1~2回羽状复叶,纸质,两面均被细柔毛;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长12~20厘米,宽10~16厘米,小叶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不规则分裂,上部小叶无柄,羽状或戟形,下部小叶有柄;不育羽片尖三角形,通常与能育羽片相似,但有时为1回材状复叶,小叶阔线形,或基部分裂成不规则的小片。

孢子囊生于能育羽片的背面,在2回小叶的齿及裂片顶端成穗状排列,穗长2~4毫米,孢子囊盖鳞片状,卵形,每盖下生一横卵形的孢子囊,环带侧生,聚集一处。袍子囊多在夏秋季产生。野生于山坡、草丛中,攀援他物而生长。

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本植物的根及根茎(海金沙根)、成熟的孢子(海金沙)亦供药用,各详专条。同属植物小叶海金沙的全草,在广东、广西民间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羽片为1回羽状复叶,小叶片基部有关节。

=='''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中南部。

=='''主要价值'''==

【采集】8~9月采收。<ref>[https://www.sogou.com/link?url=DOb0bgH2eKg7Sf-koBXrEidQRoztLvNX_4rlk7sEOOaUeTS1W4m7xlWUVQbmmZF90ztd7q5nl6o. 蛤蟆藤],搜狗, 2016-05-30</ref>

【化学成分】藤含氨基酸、糖类、黄酮甙和酚类。叶中含黄酮类。

【性味】甘,寒。

①《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

②《岭南采药录》:"味甘,性寒,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寒,味甘淡,无毒。"

【性味归经】甘,寒。归膀胱、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

=='''功用主治'''==

【功用】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主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带下,小便不利,肾炎水肿,湿热黄疸,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烫伤,丹毒。[1]

①《履巉岩本草》:"治淋病热痛者,并小便不利。"

②《生草药性备要》:"专理跌打。"

③《分类草药性》:"退火。治淋症,咳嗽,筋骨疼痛。"

④《天宝本草》:"平肝济火。治小儿螬疳,红崩淋沥。"

⑤《岭南采药录》:"通淋,利小肠,解热毒气。治伤寒狂热,湿热肿满,茎痛,疗痘疮变黑。

⑥《广州植物志》:"可敷郁血,又可上咯血。"

⑦《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五淋白浊,消水肿。"

⑧《四川中药志》:"治痨嗽火咳。"

⑨《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水肿,湿热黄疸,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胃火牙痛,水泡疮。

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感冒发热,小便短赤,肠炎痢疾。"

⑾《广西中草药》:"治汤火伤。"⑿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活血通络,治百日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鲜者1~3两);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

①治热淋急痛:海金沙草阴干为末,煎生甘草场,调服二钱;或加滑石。(《夷坚志》)

②治血淋:左转藤、小扁蓄,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妇女白带:"海金沙茎一两,猪精肉四两。加水同炖,去渣,取肉及汤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④治小便不利: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和冰糖,酌加水煎服;或代茶常饮。(《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赤痢: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日服一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腹泻:海金沙全草,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⑦治湿热黄疸:金砂蕨叶、[[田基黄]],鸡骨草各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⑧治梦遗:海金沙藤烧灰存性。用净灰一钱五分至二钱,开水冲服。(《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火烫伤:海金沙鲜叶捣烂。调入乳外敷火伤处。(《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缠腰火丹:鲜海金沙叶切碎捣烂。酌加麻油及米泔水,同擂成糊状,涂搽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⑾治赘疣:海金沙全草一握,水煎洗;在洗时用其藤擦赘疣处,日洗二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⑿治黄蜂螫伤:金砂蕨叶一两。捣烂;取汁擦患处。(《广西中草药》)

=='''参考资料'''==
{{Reflist}}
27,8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