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451
次編輯
變更
中国地质学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国地质学'''》,中国区域地质专著。李四光(见“地质力学概论”)著。1939年原用英文在英国伦敦出版。中译本对原…”
《'''中国地质学'''》,中国区域地质专著。[[李四光]](见“地质力学概论”)著。1939年原用英文在英国伦敦出版。中译本对原著进行了整理、订正和补充,1952年正风出版社出版,张文佑译。
==内容简介==
本书分4部分,共10章。第1章为第1部分,概述了中国的自然区。第2—8章为第2部分,论述了中国的构造。其中第2—4章从时间上探讨了各地质时代的地壳运动。在中国的古地基中简述了震旦纪前变质岩系,震旦纪地层和吕梁运动;在古生代各期海侵及造山运动中概述了各时代地层的古地理变迁,地层中所含的重要生物群,各地层的接触关系,以及海水进退的规程和造山运动的时期。第5—8章从空间上以地质力学观点探讨了现存的构造型式,其中有古、中、新华夏大向斜和华夏大背斜,东西褶皱带,以及包括“多”字型、“歹”字型和弧形构造在内的扭动型式,最后还讨论了构造型式的动力学意义,以及地壳运动与海水进退的原因。第9章为第3部分,论述了中国的第4纪气候,特别论证了第4纪[[冰川]]在中国的分布,冰川遗迹,以及中国的冰期和间冰期的划分。第10章为第4部分,列举了中国40个地区的地层。本书以力学方法研究构造地质,为动力地质和地质力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中国第4纪冰川的发现也是作者对中国第4纪气候的重要贡献。
==工具书==
[[工具书]]是专供查找知识信息的[[文献]]。它系统汇集某方面的资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需要时查考使用。根据工具书的基本性质和使用功能,可以划分为检索性工具书<ref>[https://www.sohu.com/a/125086797_448629 检索工具书可以用哪些 ],搜狐,2019-12-20</ref>和参考性工具书<ref>[https://www.doc88.com/p-0087332553178.html 参考工具书],道客巴巴,2013-03-30</ref>([[美国]]工具书专家盖茨称其为控制-检索型工具书和资料型工具书,Information:control and access,Sources of information)。另外还可以根据语种、[[学科]]内容、规模大小等标准进行划分。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内容简介==
本书分4部分,共10章。第1章为第1部分,概述了中国的自然区。第2—8章为第2部分,论述了中国的构造。其中第2—4章从时间上探讨了各地质时代的地壳运动。在中国的古地基中简述了震旦纪前变质岩系,震旦纪地层和吕梁运动;在古生代各期海侵及造山运动中概述了各时代地层的古地理变迁,地层中所含的重要生物群,各地层的接触关系,以及海水进退的规程和造山运动的时期。第5—8章从空间上以地质力学观点探讨了现存的构造型式,其中有古、中、新华夏大向斜和华夏大背斜,东西褶皱带,以及包括“多”字型、“歹”字型和弧形构造在内的扭动型式,最后还讨论了构造型式的动力学意义,以及地壳运动与海水进退的原因。第9章为第3部分,论述了中国的第4纪气候,特别论证了第4纪[[冰川]]在中国的分布,冰川遗迹,以及中国的冰期和间冰期的划分。第10章为第4部分,列举了中国40个地区的地层。本书以力学方法研究构造地质,为动力地质和地质力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中国第4纪冰川的发现也是作者对中国第4纪气候的重要贡献。
==工具书==
[[工具书]]是专供查找知识信息的[[文献]]。它系统汇集某方面的资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需要时查考使用。根据工具书的基本性质和使用功能,可以划分为检索性工具书<ref>[https://www.sohu.com/a/125086797_448629 检索工具书可以用哪些 ],搜狐,2019-12-20</ref>和参考性工具书<ref>[https://www.doc88.com/p-0087332553178.html 参考工具书],道客巴巴,2013-03-30</ref>([[美国]]工具书专家盖茨称其为控制-检索型工具书和资料型工具书,Information:control and access,Sources of information)。另外还可以根据语种、[[学科]]内容、规模大小等标准进行划分。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