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641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32年的震旦大学牙医系。1952年院系调整时,建立了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32年的震旦大学牙医系。1952年院系调整时,建立了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第2个最早建立的口腔医学系。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成立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05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归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10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College of Stomatolog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1。
==人才培养==
口腔医学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培养具有较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较宽厚的相关自然科学基础、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较系统的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知识、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掌握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达到口腔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高层次口腔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成为亚洲口腔医学中心的目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要,开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构建成为拥有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学术水平,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平台建设==
口腔医学院现为2007年度特色专业建设点,口腔临床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口腔医学院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中排名第2。学院拥有卫生部国家重点临床专科6个,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黏膜病科,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 学院现有10个口腔临床教研室,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牙周病学教研室、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口腔修复学教研室、口腔正畸学教研室、口腔预防医学教研室、儿童口腔医学教研室、口腔种植学教研室和口腔急诊学教研室。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1个,涵盖口腔生理学、口腔解剖学、口腔临床免疫学、口腔药理学、口腔生物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循证医学等教学组,另设医学英语教研室1个,思想政治教研室1个,口腔医学临床实训中心1个,口腔教学实验室1个,医学多媒体课件数据库1个。拥有临床科室14个,分别是口腔颅颌面科、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种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预防儿童科、口腔黏膜病科、口腔综合科、口腔干保特需科、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和口腔病理科。
口腔颌面外科学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1~7版主编单位。口腔内科学为上海市首批医学领先学科,口腔修复学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 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邱蔚六教授为中国口腔医学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学院现有终身教授2名(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学邱蔚六院士、口腔材料学薛淼教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36名,27名专家荣获国际牙医师学院(ICD)院士称号, 6名教授分别担任SCI收录杂志编委。 学院主办3本专业杂志,《上海口腔医学》为Medline收录期刊,《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官方刊物,《口腔材料器械杂志》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会刊。
==国际交流==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大门的开启,口腔医学院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国同行慕名而来。迄今已有美国、日本、法国、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等39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北地区的专家学者来院参观访问,并与日本大阪齿科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牙学院、法国马赛大学牙学院等19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的校际关系,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同时,口腔医学院多次成功主办承办大型国际学术性国际会议,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
==教学设施==
学院教学体系完善,教学设施与教学方法先进,师资力量雄厚。2001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停招5年制本科生,全部招收7年制本硕连读生,同时面向海内外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等,并承担口腔医学专业成人专升本教学任务。
==科研成果==
2006年,口腔医学荣获上海市高水平特色建设项目。2008年,荣获上海市本科教学高地第三期建设项目。2009年,荣获上海市本科教学高地第四期建设项目。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2部,研究生规划教材3部。荣获国家级教材奖2项,历年发表教学论文77篇。《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黏膜病学》和《口腔解剖学》为国家精品课程,《口腔正畸学》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150项(1986年至2013年底)。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6项,历年发表SCI论文632篇(截至2013年12月31日)。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人才培养==
口腔医学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培养具有较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较宽厚的相关自然科学基础、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较系统的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知识、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掌握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达到口腔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高层次口腔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成为亚洲口腔医学中心的目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要,开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构建成为拥有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学术水平,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平台建设==
口腔医学院现为2007年度特色专业建设点,口腔临床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口腔医学院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中排名第2。学院拥有卫生部国家重点临床专科6个,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黏膜病科,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 学院现有10个口腔临床教研室,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牙周病学教研室、口腔黏膜病学教研室、口腔修复学教研室、口腔正畸学教研室、口腔预防医学教研室、儿童口腔医学教研室、口腔种植学教研室和口腔急诊学教研室。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1个,涵盖口腔生理学、口腔解剖学、口腔临床免疫学、口腔药理学、口腔生物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循证医学等教学组,另设医学英语教研室1个,思想政治教研室1个,口腔医学临床实训中心1个,口腔教学实验室1个,医学多媒体课件数据库1个。拥有临床科室14个,分别是口腔颅颌面科、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种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预防儿童科、口腔黏膜病科、口腔综合科、口腔干保特需科、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和口腔病理科。
口腔颌面外科学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1~7版主编单位。口腔内科学为上海市首批医学领先学科,口腔修复学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 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邱蔚六教授为中国口腔医学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学院现有终身教授2名(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学邱蔚六院士、口腔材料学薛淼教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36名,27名专家荣获国际牙医师学院(ICD)院士称号, 6名教授分别担任SCI收录杂志编委。 学院主办3本专业杂志,《上海口腔医学》为Medline收录期刊,《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官方刊物,《口腔材料器械杂志》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会刊。
==国际交流==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大门的开启,口腔医学院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国同行慕名而来。迄今已有美国、日本、法国、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等39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北地区的专家学者来院参观访问,并与日本大阪齿科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牙学院、法国马赛大学牙学院等19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的校际关系,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同时,口腔医学院多次成功主办承办大型国际学术性国际会议,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
==教学设施==
学院教学体系完善,教学设施与教学方法先进,师资力量雄厚。2001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停招5年制本科生,全部招收7年制本硕连读生,同时面向海内外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等,并承担口腔医学专业成人专升本教学任务。
==科研成果==
2006年,口腔医学荣获上海市高水平特色建设项目。2008年,荣获上海市本科教学高地第三期建设项目。2009年,荣获上海市本科教学高地第四期建设项目。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2部,研究生规划教材3部。荣获国家级教材奖2项,历年发表教学论文77篇。《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黏膜病学》和《口腔解剖学》为国家精品课程,《口腔正畸学》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150项(1986年至2013年底)。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6项,历年发表SCI论文632篇(截至2013年12月31日)。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