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蹄兔

增加 2,45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始祖马的骨骼结构与现代的蹄兔相当类似,这一点并没有被人们完全认识到。一些科学家相信,始祖马与马毫无联系,它可能是蹄兔的变种。
 
==新属的发现==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陈冠芳,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古脊椎动物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四川德格上新蹄兔亚科(Pliohyracinae)一新属》的论文,以西藏后裂爪蹄兔(Postschizotherium tibetensis zong et al.,1996)为基础,建立了上新蹄兔亚科(Pliohyracinae osborn,1899)的一个新属:横断山蹄兔(Hengduanshanhyrax gen.nov.)。
 
  蹄兔(hyracoids)是一类稀少而奇异的有蹄类哺乳动物。它的现生类型个体小,形似兔、鼠或狸,齿式不完全(1、0、4、3/2、0、4、3),包括1科3属,分布与非洲和中东地区。它的化石类型最早出现在非洲
 
阿尔及利亚的中始新统地层中。在渐新世时期,它在非洲相当繁盛,并分化,形成了个体大小不一,牙齿形态各异的多种蹄兔类型。从中新世以后,它开始衰退。一方面,它仍在非洲地区生存,并残存至今;另一方面,在中新世晚期,它的一支系(Pliohyracinae)进入欧亚大陆。中国上新世和更新世早、中期的后裂爪蹄兔(postschizotherium koenigswald,1932)一直被看作是旧大陆这一亚科的最晚代表。
 
  1996年,宗冠福等把出自金沙江上游、四川最西部的德格县汪布顶组中的几件标本归入后裂爪蹄兔属中。他们认为这些材料代表2种:P.tibetensis zong et al.,1996和Postschizotherium sp.,生存时代为早更新世。笔者在研究山西西榆社盆地新近纪的蹄兔化石时发现:1)种Postschizotherium tibetensis 仅仅是以一个破损的头骨(HV 7788.1)为代表,曾置于该种的另两个不完整的左下颌骨(HV 7788.2和HV 7788.3)和归入Postschizotherium sp.的一个破损的左上颌骨(HV 7789)在牙齿和颌骨的性状上与蹄兔的不同,而应当属于爪兽,邱占祥等(2002)也曾提及这一看法。2)头骨(HV 7788.1)所显示的特征与后裂爪蹄兔属的明显不同,或者说,西藏后裂爪蹄兔(Postschizotherium tibetensis)不具有后者的基本特征,即个体大,与臼齿相比,前臼齿突然变小和臼齿具丰富的白垩质等。这表明它不可能是后者的成员。从其吻部和牙齿的特征看,它更可能代表了上新蹄兔亚科(Pliohyracinae)的一新类型。因此,作者在论文中对它进行重新记述。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3,8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