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蹄兔

增加 5,947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蹄兔''',哺乳纲蹄兔目,为陆栖或树栖的小型兽类,因有蹄状趾甲而得名。喜嚎叫,又名啼兔。<ref>[https://www.idongde.co…”
'''蹄兔''',哺乳纲蹄兔目,为陆栖或树栖的小型兽类,[[因有蹄状趾甲而得名]]。喜嚎叫,又名[[啼兔]]。<ref>[https://www.idongde.com/q/83bE6658519cB967.shtml 蹄兔],</ref>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蹄兔</big> '''

|-

| [[File:20111020125334-1759399613.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p/20111020/20111020125334-1759399613.jpg 原圖鏈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299997&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0947%2F20200606010007-726257730_jpeg_140_106_5022.jpg%2F0&type=1#simple_3 蹄兔]]]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蹄兔

别称:啼兔

拉丁学名:Hyracoidea

分布区域:非洲、西奈半岛、以色列和叙利亚。

科目:蹄兔科procaviidae
|}


==简介==

  蹄兔,哺乳纲蹄兔目,[[为陆栖或树栖的小型兽类,因有蹄状趾甲而得名。喜嚎叫,又名啼兔]]。体长30~60厘米。尾长1~3厘米或无外尾。外貌似穴兔,但前足4趾,有似蹄状的趾甲;后足3趾,其内趾和第2趾有一长而弯的爪,另一趾短,有扁平、蹄状的趾甲。脚掌有具特殊附着力的无毛足垫,有腺体分泌以保持足垫湿润,足垫肌肉排列是周围高而中央凹,为具吸盘作用的肉窝,有攀登能力。身被针毛,粗硬而蓬松。背部有一腺体,腺体所在处的毛色与周围的体色不同。蹄兔受惊或愤怒,斑块处的毛竖起,腺体外露。[[腺分泌有异味,可驱避天敌]]。

==外形特征==

  蹄兔因有蹄状趾甲而得名。喜嚎叫,又名啼兔。体长30~60厘米。尾长1~3厘米或无外尾。外貌似穴兔,但前足4趾,有似蹄状的趾甲;后足3趾,其内趾和第2趾有一长而弯的爪,另一趾短,有扁平、蹄状的趾甲。脚掌有具特殊附着力的无毛足垫,有腺体分泌以保持足垫湿润,足垫肌肉排列是周围高而中央凹,为具吸盘作用的肉窝,有攀登能力。身被针毛,粗硬而蓬松。背部有一腺体,腺体所在处的毛色与周围的体色不同。蹄兔受惊或愤怒,斑块处的毛竖起,腺体外露。腺分泌有异味,可驱避天敌。有1对单尖、锐利、断面呈三角形、不断生长的上门齿,下门齿两对,如凿状,臼齿为脊齿。头骨顶间骨大;有眶后条;侧枕突大,视觉和听觉均敏锐。

==分布、习性与繁殖==

  蹄兔科下分3属约10种,分布于非洲、西奈半岛、以色列和叙利亚。以植物和昆虫为食。初生时被毛、睁眼,不久就会动。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2岁性成熟,寿命7年半。天敌为蟒、鹰和豹。蹄兔属仅一单型种蹄兔。无外露于毛被外的尾巴;背毛灰褐色,腺体周围毛黑色,与周围背毛颜色不同,颇易鉴别。分布于非洲大部地区、叙利亚、西奈半岛和巴勒斯坦。因在撒哈拉沙漠以北有分布,所以是古北界唯一的种类。以草、嫩叶和树皮为食。每胎2~3仔,妊娠期225天,产仔于石缝间。岩蹄兔属共6种,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由埃塞俄比亚、刚果向南,至非洲南部和西南部。栖息于山区,最高分布可达海拔3800米。无外尾;背毛褐色或苍白与黑色混杂,腺体附近的毛黄色或白色,与蹄兔属颇易鉴别。幼仔多在5月下旬出生,每胎3仔,妊娠期225天,寿命不超过7年。肉可吃,但既粗又老。天敌为蟒、猛禽和猛兽。树蹄兔属共3种,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中部和南部非洲。分布最高可达海拔4500米。尾长1~3厘米,可与其他两属鉴别。背毛褐色,带有灰色或黄色色泽;腺体周围毛白色。以树叶、嫩树皮、树芽、昆虫为食,有时也在地面上取食。每胎产1~3仔,妊娠期约7个月。遇天敌时,背和臀部转向敌人,腺体周围的毛散开,露出腺体,臭气四溢。

==种群特性==

  蹄兔喜欢群居生活,因为他们需要共同对付天敌和大自然的威胁。蹄兔属的单型种蹄兔分布于非洲大部等地区,为了适应那里的生存环境,一般一个种群有6~50只个体,群居于岩石堆和灌丛间。它们以草、嫩叶和树皮为食,白天或白天或温暖的月夜常在陡峭的光滑岩石上奔跑,动作十分敏捷。岩蹄兔属下分6种分布于沙漠地带和非洲等地的山岩地带,为了适应沙漠和山岩的恶劣坏境,岩蹄兔经常结成数百只大群生活,它们白白天活动,常在岩石间追逐,发出刺耳的尖叫。树蹄兔属与前两属有所区别,生活场所是在树洞里或者在簇叶中,经常群体在树干上跑上跑下,或在树枝间跳跃。

==化石==

  第一块蹄兔类化石是在19世纪中叶发现的。自此以后,化石逐渐增多,至今已建立了16属。早期蹄兔类具有完全的齿式;最后一个臼齿不退化。许多化石蹄兔比现生种大的多,如Titanohrax、Pliohrax和Postschizotherium等,其大小与现代马相近。蹄兔类在早第三纪已相当分化,在撒哈拉的始新世和埃及早渐新世地层中,它们在各类哺乳类化石中占很大比重,尤其在埃及早渐新世动物群中,属种繁多。新第三纪蹄兔类分布相当广泛,除非洲外,在希腊、法国南部、苏联的格鲁吉亚和中国北部都有发现,但种类相当贫乏。在更新世,其分布区域与现生种相近,但在中国华北地区的早更新世地层中仍有发现。

  始祖马的骨骼结构与现代的蹄兔相当类似,这一点并没有被人们完全认识到。一些科学家相信,始祖马与马毫无联系,它可能是蹄兔的变种。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3,8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