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是经中央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系统展示陈云生平业绩的纪念馆。它是在中共上海市委的直接领导下,于陈云同志诞辰95周年之际,即2000年6月6日建成开馆,江泽民同志题写了馆名。2005年6月8日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陈云铜像在纪念馆落成,江泽民同志为铜像题词。{|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地理位置上海青浦区朱枫公路3516号 '''<big> 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 附近</big> '''
占地面积52亩|-
| [[File: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建成时间2000年6月6日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纪念人物陈云|-
所属城市上海市|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所属国家中国|-
目录1纪念馆简介2陈列展示3筹建始末4馆藏文物5交通状况6参观指南折叠编辑本段纪念馆简介纪念馆景观纪念馆景观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是在"陈云故居"和原"青浦革命历史陈列馆"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总占地面积52亩,为一块较为规则的梯形地块,建设内容包括纪念馆主体建筑和附属设施两部分,纪念馆主体建筑占地39亩,由主体部分及辅助设施两部分构成,为地下一层,地上二层,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3500平方米,地下部分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前为广场,广场正中设陈云同志铜像,广场两侧设长廊和水池。主体建筑周围种植苍松、翠柏,后方设青石铺地的小广场,陈云故居毗邻主体建筑。基地后方是风貌依旧的市河,市河两岸保留着具有江南小桥流水特色的建筑群。[1]| align= light|
主体建筑采用 中 轴严格对 文名 称 布局的手法来表现崇高的纪念主题,屋顶吸取民居建筑的曲线坡层面高低错落加以组合,形象庄重而朴实,且富于变化,层次分明,并与环境协调,立面以色调朴实沉稳的国产石料为主,装饰屋面,屋檐采用琉璃瓦装饰,整个建筑造型设计继承传统,但又并非简单地复古、既具有现代感,又融入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用建筑语言反映出 ; 陈云 个性。 故居暨青浦革命 历史 地再现了陈云诞生和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充分体现陈云一生平易近人,朴实高洁的精神风貌。故居与民宅融为一体,体现了江南水乡小镇独具韵味的特色。[1]纪念馆
折叠编辑本段 地理位置;上海青浦区朱枫公路3516号陈云 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附近 占地面积;52亩 建成时间;2000年6月6日 纪念人物;陈云 所属城市;上海市 所属国家;中国 |}'''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是经中央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系统展示陈云生平业绩的[[纪念馆]]。它是在中共上海市委的直接领导下,于陈云同志诞辰95周年之际,即2000年6月6日建成开馆,江泽民同志题写了馆名。2005年6月8日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陈云铜像在纪念馆落成,江泽民同志为[[铜像]]题词。 ==序言介绍==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是在"陈云故居"和原"青浦革命历史陈列馆"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总占地面积52亩,为一块较为规则的梯形地块,建设内容包括纪念馆主体建筑和附属设施两部分,纪念馆主体建筑占地39亩,由主体部分及辅助设施两部分构成,为地下一层,地上二层,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3500平方米,地下部分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前为[[广场]],广场正中设陈云同志铜像,广场两侧设长廊和水池。主体建筑周围种植苍松、翠柏,后方设青石铺地的小广场,陈云故居毗邻主体[[建筑]]。基地后方是风貌依旧的市河,市河两岸保留着具有江南小桥流水特色的建筑群。 主体建筑采用中轴严格对称布局的手法来表现崇高的[[纪念]]主题,屋顶吸取民居建筑的曲线坡层面高低错落加以组合,形象庄重而朴实,且富于变化,层次分明,并与环境协调,立面以色调朴实沉稳的国产石料为主,装饰屋面,屋檐采用[[琉璃]]瓦装饰,整个建筑造型设计继承传统,但又并非简单地复古、既具有现代感,又融入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用建筑语言反映出陈云个性。历史地再现了陈云诞生和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充分体现陈云一生平易近人,朴实高洁的[[精神]]风貌。故居与民宅融为一体,体现了江南水乡小镇独具韵味的特色。<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n/2015/1105/c85037-27781339.html 陳雲:四件遺物見精神] , 人民网 2015年11月05日 </ref> == 陈列展示==折叠 === 主馆一层===
序厅
序厅内景序厅内景序厅中矗立着高3.6米的陈云汉白玉雕像。雕像 [[ 栩栩如生 ]] 地刻画出陈云作为共和国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的光辉形象。雕像的背景是雨后春笋,这寓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正蓬勃发展。雕像前种植了竹子,竹是虚心、正直、廉洁与坚韧等美好品质的象征,也是陈云生前最喜爱的 [[ 植物 ]] 。[2]
第一展厅
纪念馆第一展厅内景纪念馆第一展厅内景第一展厅展出四部分内容:一、店员出身的工运领导人;二、在历史转折关头;三、党的 [[ 组织 ]] 工作的杰出领导者;四、参加领导东北解放战争。陈云作为党内为数不多的工人出身的领导人,在中国革命的几个关键时期都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他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在 [[ 抗日战争 ]] 时期,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对于中共党员人数由3万到121万的大发展功不可没;他在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中,为解放东北和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并为解放全 [[ 中国 ]] 奠定了基础。[3]
第二展厅
纪念馆第二展厅内景纪念馆第二展厅内景第二展厅展出两部分内容:五、 [[ 社会主义 ]] 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六、在逆境之中。陈云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建国初期统一全国财经、稳定物价斗争中,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文革中,陈云受到排挤,处境困难,但他依然关心国家发展、人民 [[ 生活 ]] ,认真调查研究,并率先提出要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成为打破自我封闭,实现对外开放的先声。[4]
折叠 === 主馆二层===
第三展厅
纪念馆第二展厅内景纪念馆第二展厅内景第三展厅展出两部分内容:七、推动拨乱反正;八、参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伟大 ]] 事业。粉碎"四人帮"后,陈云冒着巨大风险,率先提出重新评价"天安门事件",让邓小平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平反冤假错案的意见。这推动了拨乱反正工作的全面开展,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真正转移提供了政治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作为 [[ 邓小平 ]] 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参与领导改革、开放事业,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贡献。他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论述,关于党风问题重要性的论述,至今仍然具有很重要的 [[ 指导 ]] 意义,是留给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5]
第四展厅
陈云中南海办公室一角复原场景陈云中南海办公室一角复原场景第四展厅以陈云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中南海为复原场景,陈列展示了经 [[ 中共中央 ]] 办公厅决定,捐赠的陈云和夫人于若木使用过的物品。
折叠 === 青浦革命历史陈列厅青浦革命历史陈列厅青浦革命历史陈列厅青浦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848年发生的青浦教案是近代青浦人民开始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标志,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宗教案。19世纪50年代,周立春、周秀英父女领导的农民起义把青浦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推向高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青浦人民革命斗争面貌焕然一新,大批青浦有志之士投身革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而奋斗。陈云同志就是他们中的一名杰出代表。[6]===
折叠编辑本段 青浦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848年发生的青浦教案是近代青浦人民开始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标志,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宗教案。19世纪50年代,[[周立春]]、周秀英父女领导的农民起义把青浦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推向高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青浦人民革命斗争面貌焕然一新,大批青浦有志之士投身革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而奋斗。陈云同志就是他们中的一名杰出[[代表]]。 == 馆藏文物==
陈云捐款收据
陈云捐款收据陈云捐款收据1994年4月6日,陈云同志从新闻联播节目中听到中央机关为"希望工程"捐款的报道。第二天,他就委托身边工作人员从他的存款中取出五千元 [[ 人民 ]] 币送到基金会。他专门叮嘱说:"这笔钱捐助给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失学 [[ 儿童 ]] 。"
之后这笔捐款落实到了河南卢氏县汤河、朱阳关、官坡、五里川等乡的25名失学儿童身上,帮助这些 [[ 学生 ]] 顺利完成了小学三年级至 [[ 初中 ]] 毕业的七年学业。
陈云手迹
陈云手迹陈云手迹这是陈云85岁时书写给于若木的手迹。现收藏于陈云 [[ 纪念馆 ]] 。该手迹写在长64厘米,宽34厘米白色的宣纸上,手迹保存完好。陈云同志从80岁开始练习书法,在家里的日程安排得比较满。每天上午总能看见他站立桌前,气定神闲、手腕悬空用毛笔练着大字,一直到90岁,始终坚持练习书法,尽管年事已高,但他练得特别 [[ 认真 ]] 、特别刻苦。每次练习的时间,一开始是半小时左右,后来因为年纪大了,站立时间不宜太长,于是根据医生的建议,缩短为20分钟左右,最后减到了10分钟。不管时间长短,陈云只要拿起笔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练字当中。他还非常谦虚,不时请来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加以评判,要大家指出不足之处来,以便继续改进 [[ 提高 ]] 。这是他锻炼意志、强身壮体、战胜病魔最有效的途径。
党费收据单
党费收据单党费收据单陈云1925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至1995年4月10日去世,为党的事业奋斗了近70年。在弥留之际,陈云向党组织交纳了最后一次党费。这张党费收据单是陈云逝世当日上午出具的,下午2点零4分,他就与世长辞了。
琵琶、曲谱
琵琶与乐谱琵琶与乐谱陈云一生酷爱评弹。1959年夏天,他开始学习 [[ 琵琶 ]] 弹奏,自费请上海人民评弹团的周云瑞、朱介生当老师。周云瑞不仅指导陈云练习指法,还编写了曲谱供陈云练习。陈云为找准指位,特地将简谱反写在琵琶上对着镜子练习。这是陈云使用过的琵琶和 [[ 曲谱 ]] 。
陈云给陆恺悌的信
陈云给陆恺悌的信陈云给陆恺悌的信陈云同志十分关心革命后代的成长,特别要求高级干部子弟要保持党的 [[ 革命 ]] 传统。这封陈云给老战友陆铨生之子陆恺悌的信中,陈云指出: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革命党人的行动仅仅是 [[ 为人民服务 ]] 。类似这样的信件,他曾经给其他革命后代写过。[12]
旧台历
旧台历旧台历延安时期,陈云养成了用旧 [[ 台历 ]] 背面做便条纸的习惯。每年换下的旧台历都保存在办公桌抽屉里。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就是用旧台历纸起草的。有时候他问身边的工作人员一些事,身边的工作人员怕他听不 [[ 清楚 ]] ,说完以后再写张便条给他看,也用旧台历纸。在一般人眼里都被视为废纸而随手扔掉的旧台历,在陈云这里却派上了这么大的用场。
听诊器
听诊器听诊器陈云同志晚年健康情况欠佳,老人家习惯家乡的 [[ 生活 ]] 。在医疗小组的建议下,陈云于1990年至1994年每年春节前后来沪休养。 期间,华东医院组织医疗小组负责陈云同志的医疗保健。并选派孙寿娟医生常驻陈云同志住处,观察他的病情。这副听诊器是孙医生与北京来的保健医生每周一次为陈云听诊检查时用过的。当陈云同志患 [[ 呼吸 ]] 道感染时,医生则每天通过它来了解陈云的心、肺情况,直至肺部炎症得到控制、康复。 在医疗期间,陈云同志非常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医护人员对他十分敬重,感情很深。至今还保存着他曾经用过的一些医疗器具。 为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孙寿娟医生将她珍藏的这副 [[ 听诊器 ]] 捐赠给了纪念馆。
于若木的工资退款收据
于若木的工资退款收据于若木的工资退款收据1959年6月至1960年9月,于若木陪伴陈云同志去外地 [[ 疗养 ]] 。当陈云得知于若木单位发给了她这一时期的工资时,当即表示,"你来照顾我,没有去上班,就不能白拿工资,你要把工资退还给 [[ 国家 ]] 。"于若木退款时,工作单位开了这张收据,写明"于若木从1959年6月到60年9月工资款退回"。
陈云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职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合影
陈云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职工合影陈云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职工合影1925年9月,陈云(前排左三)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职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 [[ 合影]]
1925年,陈云参加五卅运动,随后参加领导商务印书馆职工大 [[ 罢工 ]] ,被推举为该馆发行所罢工委员会委员长。罢工胜利后,陈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至今发现的陈云同志最早的一张照片。[13]
红旗汽车
这是1978年始,陈云同志从事国务活动所乘坐的"红旗"牌轿车。 该车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1978年出厂。车身为黑色,型号为CA770,生产序号为0639。2004年3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供 [[ 纪念馆 ]] 展出使用。
轮椅
轮椅轮椅陈云一直坚持不坐轮椅,他说:"这轮椅车只要坐上去就下不来了。"直到陈云85岁以后,他才由于 [[ 身体 ]] 原因不得不坐上轮椅。
陈云第一次坐轮椅是在1990年。这一年冬天,陈云照例要到上海休养。因为身体原因,专家们建议:来去 [[ 上海 ]] 上下飞机时必须坐轮椅,以节省体力。临去上海的前一天,陈云坚持要到地下室的楼梯上走一走,看看自己是否可以不用坐轮椅。试走的结果,陈云上楼梯后心率较快。回到房间,他觉得很累,只好服从安排,同意坐轮椅上下 [[ 飞机 ]] 。
这辆轮椅是由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 倪志福 ]] 赠送给陈云的,它可以自由调节椅背和踏板的角度,在椅背和踏板处于正常坐姿的情况下,长约155厘米、宽约71厘米、高约118厘米。轮椅椅身为不锈钢结构,椅背、坐垫为海绵弹簧结构,轮椅扶手两侧的圆轮用以调节椅背、踏板的角度。陈云平时就躺在上面检查 [[ 牙齿 ]] 。这辆轮椅是在陈云卧室的储藏室发现,于2007年1月初运抵陈云纪念馆。
旧皮箱
皮箱皮箱旧皮箱,长73cm,宽38cm,高20cm,用棕色皮革制成。提把高约7.5cm。箱盖上有用黄色 [[ 胶带 ]] 贴着的一张纸条,长12cm,宽6cm,上写有"客舱"字样(胶带12*12cm)。箱体的八个角用小块皮革缝固,装配有一把锁,居中位于提把处。皮箱已有些变形磨破,磨花的表面颜色很不匀称。皮箱上有两根带子,曾磨断过,陈云同志将其接起来一直使用,有缝接粘补的痕迹。据于若木同志 [[ 回忆 ]] ,她看到这只皮箱的时候就已经很旧了。当年在东北战场时跟随陈云同志的警卫秘书张季敏也回忆,他见到这只皮箱的时候就已经是破的了。原陈云警卫员 [[ 赵天元 ]] 同志回忆,陈云同志晚年,每次出差都带着这只旧皮箱,回来也用它装衣物。最后一次到上海(1994年),仍然有这只旧皮箱伴行。虽然皮箱很残破,但陈云对它珍爱有加。该皮箱是伴随陈云同志几十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 [[ 文物 ]] 价值。==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b08448adyof|480|270|qq}}<center>上海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