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吳晟

增加 4,31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寫台灣人、敘台灣事、繪台灣景、抒台灣情」是吳晟的創作主張。</p>
</div>
 
==臺灣農民守護者<ref name="臺灣農民守護者">{{cite news|title=臺灣農民守護者|url=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View/id/115001|date=2020-06-04}}</ref> ==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11年3月初,詩人吳晟為了保護彰化沿海溼地生態,反對國光石化設廠,並邀請了向陽老師和多位作家到彰化縣芳苑王功、大城一帶實地探查溼地文化。在此之前,他已經為此奔走多時,並且和吳明益合編了《溼地‧石化‧島嶼想像》(台北:有鹿文化)一書,以國光石化(八輕)的設廠事件為核心,呈現事件的來龍去脈與真相,圖文並茂地指出了國光石化設廠之後對於台灣土地與人文可能產生的嚴重影響。這本書輯錄了藝文界和學界的呼聲與分析,具體地以白海豚、水資源、溼地、經濟利益、健康風險的分析,要求政府停建八輕,引起關心環保問題和農民生存權益人士的呼應。</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書籍中最令老師動容的,是吳晟寫的詩〈只能為你寫一首詩〉,詩中寫出了彰化沿海溼地的生態之美、農漁民在此種作的人文之美。作為一個農民詩人,吳晟用他的生命守護與他一樣的台灣農民、農業與土地。早在他就讀屏東農專時就已點燃,1972年他開始寫作《吾鄉印象》這本詩集的作品時,更是鮮明。這時他已返回家鄉任教兩年,開展了以農婦和農民為題材的詩文創作,直到1982年由洪範出版他的散文集《農婦》、1985年出版散文集《店仔頭》和三本詩集《飄搖裡》,《吾鄉印象》、《向孩子說》(均為舊作加新篇重編出版)止,可說是他環繞著台灣農民生活、命運而寫作的顛峰期。這些詩作和散文篇章,即使到了21世紀的今天,讀來仍然令人感動,甚至心痛。其中更有諸多作品收入國小國語、國中、高中國文課本,散文有〈秋收後的田野〉、〈不驚田水冷霜霜〉、〈小池裡較大一尾魚〉、〈遺物〉;詩有〈負荷〉、〈泥土〉、〈土〉、〈蕃藷地圖〉、〈水稻〉……等,這些詩文共同的特質,就是對土地表達深沉的愛,對農民的命運表達切身的關懷。</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老師與作家吳晟,一方面他住溪州、老師住溪頭,都是濁水溪流域出身的詩人,都生於鄉村,有著鄉下人的愚直土氣;另方面則是在書寫題材上也有部分類同,他早以鄉土詩人聞名詩壇之際,老師開始台語詩的起步,也從家譜、鄉里記事諸詩作展開。這使老師與他之間的話語可以免掉相當多不必要的客套。</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 吳晟的實踐,還表現在他的濁水溪書寫之上,2002年他出版了報導文學集《筆記濁水溪》,這是他前一年榮膺南投縣駐縣作家之後,以一年時間,實際踏查濁水溪源流的成果。吳晟從濁水溪源頭緣溪而下,沿著萬大、曲冰、萬豐、武界等部落,紀錄他所看到的生病的濁水溪,他以一人之力,完成如此艱鉅的工作,在台灣文學界中也屬少數;更重要的是,他不是為了尋幽訪勝而寫濁水溪,這就是吳晟,他的計慮,無一不與農民生活有關,他寫農民、寫農事;憂農耕、批農政,就是行踏台灣第一大長河,他念茲在茲的,也還是水汙染對農民用水、民生用水造成的病灶問題。身為南投出身作家,相較之下,我感覺有愧;身為當年駐縣作家評選委員之一,老師以選出吳晟為濁水溪把脈為榮。</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07年,吳晟以詩榮獲第30屆吳三連文學獎,評定書說他的詩,「不僅止於台灣鄉土、農村事物的描繪,同時具有強烈的台灣土地認同和寫實主義的批判精神」;說他的散文「深刻切入台灣農村,描寫台灣農村對經濟發展過程的貢獻,記錄台灣農村、農民的多種面向,表現農民可貴的堅韌、刻苦、剛毅與包容特質,突出了台灣人的共同精神」。</p>
</div>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