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凤鸣镇

增加 7,723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凤鸣镇'''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位于岐山县城,是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22.7平方千米,辖24个行政村…”


'''凤鸣镇'''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位于岐山县城,是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22.7平方千米,辖24个行政村,19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5654(2017)。镇区曾是周公制礼作乐、仓颉造字之地,[[北郭村]]因闻名国内外的“神来之食”特色名吃岐山臊子面而被誉为“陕西民俗第一村”。镇党委、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增长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城市化发展和项目带动三大战略,围绕“四镇”建设和创建“两个最佳”,深入开展“四个年”活动,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06年底,该镇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5.66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农业总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28%,工业总产值13.46亿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2560元,比去年同期净增310元;该镇共完成 地方工商税120.5万元,完成契税100万元,上交企业税金2700万元。全年共获省、市、县各项表彰奖励26项。<ref>[https://www.sohu.com/a/442898897_120054246 凤鸣镇] </ref>

==乡镇简介==

凤鸣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坚持“农民自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特色鲜明、形成规模”的原则,让农民在“优良、扩经、名菜、特果、兴畜和强抓龙头企业”等产业上狠下功夫,同时,不断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引导,科技培训,加大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民发展产业提供场地,争取政策贷款扶持,引导农民成立各类专业组织,指导其规范发展并服务于农户。通过以上措施,规范管理,强化服务,该镇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发展透心红萝卜2000亩,大白菜3000亩,高桩大葱100亩,形成了苍颉庙村、河家道村、北杨村等蔬菜专业村;发展大棚西瓜1000亩,优质辣椒6000亩,形成五里铺 村、朱家塬村等特色经济村;打造斯美特方便面、高津面、喜春油等地方品牌产品,形成了城北、太子农产品深加工村;发展臊子面示范接待户500户,形成了以北郭、堰河民俗接待专业村;发展牛、猪、兔、鸡等畜禽养殖场(区)30个,养殖大户400户,形成了北吴邵、朝阳、杏园以畜禽奶蛋肉为主的养殖专业村。<ref>[http://hld.wenming.cn/syjj/dfcz/zq/201512/t20151218_3031234.shtml 乡镇简介] </ref>

'''机构设置'''

党政办公室、人武部、财政所、司法所(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国土资源管理站、农业技术推广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城镇建设环境管理站、企业办、社保所、民政办。

'''旅游资源'''

凤鸣镇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北有[[周公庙]]、中有[[仓颉庙]],南有[[资福宫]],“凤鸣朝阳”、“周邸治泉”、“古塔凌空”、“资福烟霞”、“召伯甘棠”为岐山八景中五景。

'''区划调整'''

2011年,撤销大营乡并入凤鸣镇。区划调整后相关资料有待更新。

【概况】凤鸣镇位于岐山县西部,县政府驻地。辖4个社区、24个行政村。横水河、雍水河、104省道公路过境。名胜古迹有北宋建筑太平塔,唐代天文历算学家李淳风墓,仓颉庙村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西周文化混合遗址,张家河仰韶文化遗址,周公庙等。

【沿革】1958年成立先锋公社,1966年更名红光公社,1969年改名城关公社,1983年改镇,1984年更名凤鸣镇。1996年,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辖城北、刘家河、仓颉庙、朝阳、杏园、北吴邵、南吴邵、五里铺、贴家河、蒲家1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001年,撤销北郭乡、孝子陵乡并入凤鸣镇。

==陕西省岐山县凤鸣镇==

【北郭乡】位于岐山县西北部,距县城3.5千米。1956年设北郭乡,1961年成立公社,1966年更名火炬公社,1969年复称北郭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北郭、堰河、县北、北寨子、北杨村、陵头、祝家巷、董家台、叩村9个行政村。

【孝子陵乡】位于岐山县城南3.5千米。1956年设孝子陵乡,1961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跃进公社,1969年复称孝子陵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27.5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辖孝子陵、河远、刘家塬村、朱家原、温家村、庵里、粉王、玉慈、河家道、四崖头、曹交陵11个行政村。

【大营乡】位于岐山县中部。辖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大营村,距县城5千米。北部紧临西(安)宝(鸡)公路。横水河自北南流乡境。东坡村有龙山文化和西周文化遗址,巩寺村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

【沿革】1956年设大营乡,1961年建公社,1966年更名红星公社,1969年复称大营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30.2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辖大营、玉丹、半个城、巩寺、龙家河、南郭村、八角庙、杨村、东坡、神务村10个行政村。

==经济发展==

近年来全镇围绕种植、养殖、劳务输出、商贸服务四大主导产业,按照“优粮、扩经、特果、名菜、兴畜及强抓龙头企业”的工作思路和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优质粮油、特色果菜、民俗旅游接待,食品加工,畜牧养殖、商贸流通等8大基地,一村一品专业村14个,种植业特色突出,今年发展优质粮5.5万亩,优质线辣椒7500亩、制种油菜3000亩,大中棚精细蔬菜3500亩,大棚西瓜500亩,百亩甜瓜,百亩中药材,百亩苹果园,百亩核桃园,百亩花卉,200百亩观光果园。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已建成了31个畜禽养殖场区,今年又新建了百头野猪场,扩建了秦宝牧业,杏园、河家道等3个养殖小区,改造了4个自动化养鸡场,存栏家畜8000头,家禽100000只。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建成了斯美特方便面,太子喜春油,立亚食品,红薯粉丝方便面等食品加工企业。民俗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发展岐山臊子面接待户200多户,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综合收入1.8亿元。劳务经济迅猛发展年输出劳动力1.8万人次,年收入1.3亿元。

今后我们将围绕打造全国文化旅游名镇,以建设经济强镇,构建和谐凤鸣为主题,以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为目标,积极实施产业立镇,城市化发展,项目带动三大战略,深入推进“四创”活动,着力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发展一村一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狠抓发展环境优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镇开发、民生改善、农民增收等6项重点工作,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魅力新凤鸣。力争到年底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达到36.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达到7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达1187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重点是按照“游在周公庙、吃在民俗村、娱在凤鸣镇”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全国文化旅游名镇;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今年完成6个晋星村升级任务,按照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的要求抓好党建工作。<ref>[https://cq.focus.cn/zixun/800efd86f9304361.html 经济发展]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29,6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