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王忠祥

增加 5,00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忠祥|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王忠祥.jpg|缩略图|center |[https://p1.ssl.qhmsg.com/t01aa8e5e3d207e63e0.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1889791-1999483.html 来自360图片]]]|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中国湖北武昌|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别名 = | 职业 = 大学教授 | 知名作品 = }}<big>'''王忠祥''',男,1931年生于湖北武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 ==人物成就==195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54年入北京师范大学"进研部"攻读世界文学专业。1956年回华中师范大学后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外国文学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研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50余年,出版独著、主编、参撰、参译的学术著作、译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王忠祥就编写了《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参考资料》并内部出版。编写的《外国文学史》则通过采用新观念、新理论、新材料和新方法.形成了新的文学史结构体系.被学界评论为"专著型教材".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研究领域==早在2O世纪7O年代末,王忠祥即参与了《挪威简史》与《丹麦王国史》两书的翻译工作,并开始了他的易卜生研究。 1984年先生接受人民文学出版社委托编辑校订了《易卜生文集》(8卷本),包括25部剧作的题解和部分注释,"代序"《易卜生及其文学创作》,译文《易卜生在挪威与中国》,并编制《易卜生年表》。 该书中文版问世后,受到中挪两国文化界的重视和好评。"文集"连同先生后来编选出版的《易卜生精选集》均陈列于挪威奥斯陆大学易卜生研究中心图书馆。 先生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易卜生文学创作研究",其研究成果出版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我国首次对易卜生进行系统深入的整体研究的专著。 2005年5月,第三届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师召开,先生以其学术声望被推为大会的"中方主席",其开幕词《"人学家"易卜生及其文学创作的审美意义》和主题报告《关于易卜生主义的再思考》均获得中外专家的好评。 ==论文著作==王忠祥从20世纪7O年代中后期开始发表"莎评",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3O余篇,包括总体研究、戏剧研究、诗歌研究和比较研究。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英国文学与莎士比亚》、《真、善、美的统一--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诗式批评与自我诗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脔》、《莎士比亚三题》、《自觉意识与自我观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重读莎剧(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与(看钱奴>》、《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等。 其中,《诗式批评与自我诗化》发表后被美国著名的《莎士比亚季刊》1986年第37期目录卷摘要收入,并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孟宪强著《中国莎评简史》附录《中国莎学人物小传》中,将此文作为先生"莎评"的代表作之一。《重读莎剧<哈姆莱特>》一文中论述要把哈姆莱特当作"文艺复兴时期新兴人文主义者形象"。在"莎评"领域引起了争议。 李伟民在其莎评新著中将此文纳入"人文主义典型说"。并认为是此说的代表。此外,先生在《莎士比亚在中国》等文章中,系统地评述了中国的莎士比亚翻译、出版、演出、评论等方面的成就。进一步解说了莎士比亚戏剧文学的审美意义在于"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理想的人性充满了富有超前意识的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作为个体的人和整体的人在自然属性上的平衡和充分圆满的实现。并由此建构了中国莎学研究与国际莎学研究的学术通道和桥梁。 ==创办期刊==1978年,王忠祥和周乐群共同创办了[[《外国文学研究》]],这是中国首家外国文学评论期刊。先生还继首任主编徐迟之后,担任第2任主编长达12年之久。先生在担任副主编、主编主持编辑部工作期间,殚精竭虑,充分发挥了刊物在东西多元对话、中外文学交流方面的"学术平台"作用。在先生和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 该刊进入国家核心期刊的行列,同时还被评定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来源期刊。从2005年第1期开始.又被美国AHCI的两大索引目录正式收录.成为目前中国大陆首份AHCI核心期刊。</big>
3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