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93
次編輯
變更
射馬干圳
,→沿革
射馬干圳最初是由來自[[屏東縣|屏東]]水底寮,並在[[清領時期]]擔任知本與射馬干社[[通事]]的的[[閩南人]],[[洪科盤]]與其兄弟[[洪狗昌]]兩人教導當地[[射馬干社]][[卑南族]][[原住民]][[牛耕]],使用[[肥料]]栽種作物,並教導當地卑南族人引[[利嘉溪]]溪水開闢了射馬干圳,為當時知本地區的[[水稻]]種植之始。<ref>{{cite web |url=http://content.edu.tw/local/taidon/fuhin/tem/tdc10.htm |title=教育部 數位資源入口網 敬山宮 |accessdate=2015-01-2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02092143/http://content.edu.tw/local/taidon/fuhin/tem/tdc10.htm |archive-date=2015-04-02 |dead-url=yes }}</ref><ref>{{cite web |url=http://doie.coa.gov.tw/story/story-detail.asp?story_id=29 |title=農田水利入口網 水利故事 射馬干 | accessdate=2015-01-28}}</ref>
[[臺灣戰後時期|二戰後]],[[台灣省政府]] 於民國64 於1975 年1月1日實施'''加速農村建設時期健全農田水利會方案'''並 於民國71 於1982 年1月1日結束方案回復舊有體制後,台東農田水利會撥款進行射馬干圳的改善工程,並在利嘉溪南岸之利嘉堤防頭設置新的進水口。
射馬干圳取水之利嘉溪下游泥沙污濁,經常發生淤積,並且,每逢枯水期間,更需將利嘉溪全部溪水利用臨時土堤將溪水攔入圳內灌溉,導致利嘉溪下游斷流,嚴重影響溪中原生魚類及週邊生態。因此在民國92年實施'''射馬干圳沉砂池生態工法試辦工程'''。<galleryref>{{cite web |url=http://doie.coa.gov.tw/2008/culture/reason.asp |title=行政院農委會 體驗水利設施之美 | accessdate=2015-01-28}}</ref>
== 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