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7
次編輯
變更
新西敏
,無編輯摘要
二埠位於[[菲沙河]]北岸,坐落[[布勒半島]]東南方,離[[溫哥華]]市東南部約19公里(12英哩),北連[[本那比]]市,東接[[高貴林]]市,隔菲沙河與[[素里]]市相望。二埠亦有一小部分位於菲沙河對岸的[[魯魯島]]東邊,稱為昆士堡({{lang|en|Queensborough}}),與[[列治文]]市相接。二埠土地總面積是15.63平方公里。
據2016年人口普查所示,二埠的人口有70,996人。<ref name="2016csd"/>
==歷史==
然而,此名稱並不獲倫敦方面所接納,[[維多利亞女王|維多-{}-利亞女王]]更親自將此處依英國政治核心所在-[[西敏市]]-命名為「新西敏」({{lang|en|New Westminster}}),<ref>Ormsby, pl 175</ref>該市更因此獲「皇家之城」({{lang|en|Royal City}})之別稱。新名稱於1859年7月20日生效,<ref>[http://www.newwestcity.ca/about_the_city/history_of_new_westminster/index.php City of New Westminster | About the City | History of New Westminster]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128035015/http://www.newwestcity.ca/about_the_city/history_of_new_westminster/index.php |date=2010-11-28 }}</ref>杜格拉斯總督並於1860年宣佈新西敏市成立,而「昆士堡」則成為新西敏在魯魯島上的[[飛地]]的名稱。由於此處是前往[[菲沙河谷]]淘金熱點的水路交通必經之地,新西敏亦發展成菲沙河谷淘金潮中的主要補給站之一。
另外,[[淘金熱]]亦吸引了一批華人進駐新西敏。由於華人當年抵埠時最先聚居於[[溫哥華島]]的首府[[維多利亞 (卑詩)|維多利亞]],該城被華人認作「大埠」,因此新西敏則成了「二埠」,此名稱並被大溫哥華地區的華人沿用至今 。<ref name="星島">[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09-07-19/headline1247996814d1913130.html 卑詩省最古老城市] {{Wayback|url=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09-07-19/headline1247996814d1913130.html |date=20151208160650 }},《星島日報》加西版,2009年7月19日。於2010年4月16日查閱。</ref>1881 。1881 年的人口普查顯示,二埠當時的華人人口有485人,在全加拿大僅次於維多利亞,<ref>黎全恩,[http://big5.hwjyw.com/zhwh/chinatown/America/200904/t20090403_27980.shtml 加拿大最早的唐人街]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227092801/http://big5.hwjyw.com/zhwh/chinatown/America/200904/t20090403_27980.shtml |date=2011-02-27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4月3日。於2010年4月16日查閱。</ref>而華人更於二埠的河岸街({{lang|en|Front Street}})一帶建立了一個[[唐人街]]。<ref name="二埠150">[http://chinese.people.com.cn/GB/42476/153940/9503902.html “二埠”走過150年],《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6月19日。於2010年4月16日查閱。</ref>
卑詩和[[溫哥華島]]兩個殖民地於1866年二合為一,議會亦需從二埠和域多利中選出一個城市作為新殖民地的首府;二埠以8票比13票之差敗於域多利。<ref>Ormsby, p. 223</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