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7
次編輯
變更
大庄 (花蓮縣)
,無編輯摘要
'''大庄'''}-位於今[[花蓮縣]][[富里鄉]]東里村,原為[[阿美族|阿美族人]]的舊部落,後西元 1845 年(清道光 25 年間)由南部平埔族群遷居至此,清代至日治初年是該鄉人口最多的聚落,因而稱為「-{大庄}-」<ref>{{Cite web|url=http://www.fuli.gov.tw/files/16-1029-15820.php|title=東里村|accessdate=2018-06-03|author=|date=2011-10-20|publisher=花蓮縣富里鄉公所|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612142521/http://www.fuli.gov.tw/files/16-1029-15820.php|archive-date=2018-06-12|dead-url=yes}}</ref>。多數居民為南瀛地區的西拉雅族與高雄甲仙、荖濃區的[[大武壠族]]及屏東地區[[馬卡道族]]<ref>{{Cite book|title=臺南西拉雅族祭儀音樂研究:以四大社現存夜祭為中心之探討|last=連|first=主一|publisher=國立臺中教育大學|year=2016|isbn=|location=台中|pages=71}}</ref>,文化上主要呈現[[太祖 (祖靈信仰)|大武壠族祖靈信仰]]<ref name=":0">張振岳. 大庄平埔西拉雅族文物圖說與民俗植物圖誌. 花蓮縣: 花蓮縣文化局. 2010-12. ISBN 978-986-02-5684-0.</ref>,於每年農曆 9 月 15 日舉行[[大武壠族夜祭]],與台灣各地大武壠族部落同。
日治時期,日人稱大庄平埔族群為「大庄平埔族」<ref name=":0" />,族人自稱 ''Taivoan''、''Taiburan'' 或 ''Tau''、''Makatau''<ref>{{Cite book|title=Linguistics Materials of the Formosan Sinicized Populations I: Siraya and Basai|last=Tsuchida|first=Shigeru|last2=Yamada|first2=Yukihiro|last3=Moriguchi|first3=Tsunekazu|publisher=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The University of Tokyo|year=1991-03|isbn=|location=東京|pages=29}}</ref>。民國之後一度被稱為「富里平埔族」,但族人一般自稱為「大滿人」或「瑯嶠人」。<ref name=":0" />原來居住在臺南、高雄一帶,因為受到土地流失、生活空間萎縮的壓力下,開始由原居地遷移,最初遷入臺東平原居住,後受到卑南族的壓迫,開始來到秀姑巒溪中游西岸建立大庄部落(玉里鎮長良里),到了道光22年(1842),聯合卑南族力量,擊敗在地的阿美族,而在秀姑巒溪中游東岸建立新大庄部落(富里鄉東里村),是富里平原最大力量,日治時期開始,由於漢人大量移入本地居住,又再度成為弱勢族群,目前估計約有2000人左右,並於民國102年(2013)11月,由富里鄉長黃玲蘭宣布,承認平埔族群為該鄉所承認的原住民族群之一。
== 歷史 ==
|}
花蓮縣富里鄉東里村舊稱大庄,是台灣平埔原住民族一個很重要的聚居地,鄉內的平埔族群計有大滿(Taivoan)族(大武隴)、馬卡道族及西拉雅族等,其中以大滿及馬卡道兩族居多,目前約佔富里全鄉人口的三分之一,大庄的平埔族群因為文化上均認同大滿,故傳統上都自稱為『大滿人』,但近期亦有以泛西拉雅的概念,來稱呼這三個族群。
== 参考文献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