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大浪泵社

增加 2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範圍==
大浪泵社活動範圍約為現今[[台北市]]的[[大龍峒]]與[[圓山]]一帶,實際上,台北市的[[大同區 (臺北市)|大同區]]、[[大龍峒]]或[[圓山]]舊名大龍峒山,皆源自大浪泵社的[[閩南語]]音譯。而現今,'''Daronpon'''仍是台北市大龍街的音譯名稱。
==歷史==
大龍峒,或稱大浪泵、大隆同(巴賽語:Pourompon;閩南語:Tōa-lông-pōng),位於台灣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口附近,今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一帶,是晚於艋舺而早於大稻埕的台北市舊聚落,開發晚於艋舺而早於大稻埕,是以前凱達格蘭平埔族巴浪泵社(Pourapon)的舊地。原為平埔蕃凱達格蘭族居住地,最初名為「巴浪泵社」(西元1697年),番俗六考(西元1717年)及諸羅縣志郁永和裨海紀遊(西元1720年),俱作「大浪泵」,後因與奎卒社合併,改稱「奎泵社」或「雞泵社」。
大浪泵社首有文獻記載出現於荷蘭人1654年所繪的《大臺北古地圖》。後來因為康熙大地震,該地圖所描述的居住地與該地地貌與1697年郁永河《裨海記遊》、1704年的《康熙皇輿全覽圖》及之後的1722年的《番俗六考》等都有所出入。不過,俱信該社活動範圍不脫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接附近。
==== 【地名演變】====
此舊聚落最早有文字記載地名的時期為1645年至1655年間的台灣荷據時期,是以荷蘭文寫成「Pourompon」,也有Pourompom、Paronpon、Paronghpot等拼法;1697年在郁永河的《裨海記遊》中首次出現漢字地名「巴琅泵」,黃叔璥《台海使槎錄》作大浪泵。史載18世紀前,大浪泵社全境皆為平埔族族人所居,並無漢人。直至1709年泉州人陳逢春、賴永和、陳天章、戴伯歧合股立「陳賴章」(取三人之姓名)墾號,向臺灣府諸羅縣申請開墾大佳臘(艋舺)地方後,才陸續有漢人進駐大浪泵。不過由1764年間平埔族業主瑪老仍據多數土地之史載,當時大浪泵漢人人數並不多。
==== 【範圍】====
大浪泵社活動範圍約為現今台北市的大龍峒與圓山一帶,實際上,台北市的大同區、大龍峒或圓山舊名大龍峒山,皆源自大浪泵社的閩南語音譯。而現今,Daronpon仍是台北市大龍街的音譯名稱。<ref>[http://www.datong.org.tw/DCCTC/03.%E5%A4%A7%E9%BE%8D%E5%B3%92.html 大同地方知識學網],台北市大同社區大學,</ref>
==文獻考據==
9,0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