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余井塘

增加 5,178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max-width:320px"> {| class="wikitable"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max-width:320px">
{| class="wikitable"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余井塘</p>
|-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中華民國]]第9任[[行政院]][[副院長]]</p>
|-
|<small>
'''任期''' 1963年12月16日-1966年6月1日<br>
'''行政院院长''' [[嚴家淦]]<br>
'''前任''' [[王雲五]]<br>
'''继任''' [[黃少谷]]<br>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个人资料</p>
|-
|<small>
'''出生''' 1896年<br>
'''逝世''' 1985年9月2日(1985歲-09-02)(88-89歲)<br>
'''死因''' [[脑溢血]]<br>
'''国籍''' [[大清]](1896年–1911年) [[中华民国]](1912年–?年) [[中華民國]](?年–1985年)<br>
</small>
|}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余井塘(1896年-1985年9月2日)原名榆,字景棠,后改字井塘,[[以字行]]。[[江苏省]][[興化縣]][[小海镇]](今属[[大丰市]])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p>
</div>
==生平==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清朝]][[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余井塘生于[[小海镇]]。早年获茂记盐垣主袁兼伯喜爱,将女儿嫁给余井塘,并送余井塘入中学读
书。民国9年(1920年),经过叔岳父[[袁履中]]资助,余井塘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在上海,余井塘创办《平民周刊》,组织“平民学社”,提倡[[平民主义]]与合作运动,
曾经主持[[上海合作社联合会]]。</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后来,余井塘留学[[美国]][[西北大学]]学习经济学。在美国,余井塘主编《少年中国晨报》。余井塘支持[[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但
又相信[[合作主义]]。民国12年(1923年),余井塘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3年(1924年),余井塘转学赴[[苏联]],与[[陈立夫]]为同届学生,民国14年(1925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归国后,余井塘参加了针对[[孙传芳]]等军阀的斗争,险些遭到孙传芳杀害。</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民国16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经[[蒋仙舟]]推荐,余井塘在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担任秘书,兼任中央党务学校教授,主
讲合作经济。后来,余井塘成为[[CC系]]的骨干。民国18年(1929年),兼任[[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不久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他还曾任[[中国合作学社]]执行委员,[[国
民政府]][[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委员。</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民国23年(1934年)10月,余井塘出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任内推行地方自治及[[保甲]]制,提倡禁止销售及吸食[[鸦片]],发动40万民工参与导淮工程。</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27年(1938年),余井塘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任内认为“除[[倭寇]]外,没有敌人”,主张团结[[容
共]]抗战。1939年2月,在[[重庆]]担任中央政治学校毕业生指导部主任,创办《服务月刊》。1939年8月,余井塘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协助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办教育。民国33年(1944年)6月,复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民国34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余井塘为扭转各省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的局面,联合[[赖琏]]、[[黄宇人]]等人举行“革新运
动”座谈会。民国37年(1948年),余井塘获蒋介石召见,蒋介石要余井塘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被余井塘谢绝。余井塘避居[[杭州]]农村。后来,余井塘赴[[台湾]]。</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50年3月,余井塘在台湾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中华民国内政部]]部长。同年,出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1952年起,专任行政院政
务委员。1954年递补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并任国民大会宪政研讨会常务委员及历次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1963年,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行政院经济动员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1966年,改聘为[[总统府资政]]。1983年4月,任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85年9月2日,余井塘因指責[[十信案]],氣急攻心而[[腦溢血]],在[[台北]]逝世,享年89岁。</p>
</div>
==軼事==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 list-style:none">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為紀念其人,[[國立政治大學]]校本部設有「井塘樓」建築,現為該校教育系、 教育學院所使用。</li>
</ul>
</div>
==參考資料==
{{reflist}}
34,628
次編輯